• 我的订阅
  • 国内

长江潮 看今朝 | 以“最江南”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04 07:47:00 来源:交汇点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在张家港、常熟、太仓沿江三市拥有约158公里的长江岸线。江流浩荡,于此沉淀下厚重文脉。在长江经济带版图中,苏州如明珠闪耀。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如此称赞。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展现了苏州“双面绣”的城市气质。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时代旋律中,苏州正以“最江南”之声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长江潮 看今朝 | 以“最江南”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多手段传递文明讯息

“时间里的长江”与古为新

步入张家港博物馆,长江携丰富的文明讯息浩荡涌来。

“东山村遗址考古成果展”是张家港博物馆的常设展览。1989年,在距长江3公里处,东山村遗址重见天日,揭开了长江下游地区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

站在101号大墓出土文物前,张家港博物馆馆长钱峻对记者说,这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时代为马家浜文化晚期,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为崧泽文化中的等级分化现象找到了源头,更极大地改变了学术界对马家浜文化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而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则为我们描摹出关于“江海交汇”的另一重想象。

满目琳琅的窑口瓷器、精美别致的陶灯、具有文化融合色彩的海兽葡萄纹铜镜……站在文物库房里“侧耳倾听”——公元753年,鉴真从黄泗浦出发开启第六次东渡,在广阔的时空维度上拓展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长江潮 看今朝 | 以“最江南”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从太湖到长江,从长江到东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绵长的岸线、较为平稳的水域,为苏州孕育了一系列避风良港。今天,太仓浏河镇天妃宫院内的“通番事迹之记碑”,清晰镌印着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太仓呈喇叭形状,江面宽阔,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适合较大海船出海。

一脉千古成江河,长江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存在。今天的苏州正对时空进行创造性的“再生产”,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介、新语态,推进文旅深融,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

在黄泗浦河畔,一座集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游憩功能的黄泗浦公园已然成型。今年10月,国家级考古新发现元宇宙首秀——“折叠黄泗浦”将打造完成,通过VR沉浸式国风影院、MR轻解谜体验、AR实景剧本游戏等创新玩法,将隋唐世界黄泗浦沉浸式互动元宇宙展示在世人面前。

言子、黄公望、柳如是、曾朴、徐枕亚、宗白华……受长江滋养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孕育出多位名人。

在位于常熟古里镇的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里,一座清代著名藏书楼几经修葺,变身为面向公众开放的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在“B站”颇有人气的国乐大师方锦龙与当地合作,在街区内的徽商会馆设立“锦龙国乐传习馆”。

“方锦龙经常来举办活动,他请来搞说唱和乐队的朋友,在这里试验音乐的碰撞融合,让传统音乐变得更时髦、更有人气。”苏州古里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丽霞说。

生态整治擦亮“长江的模样”

长江可感知,乡愁可看见

若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把“铁黄沙”这粗砺的字眼与眼前的风光相连。

常熟市海虞镇铁黄沙岛,浩瀚长江,水天一色,不时有白鹭飞过。“这里以前就是片荒滩,现在像个大花园,还成了鸟类的天堂!”国营常熟市棉花原种场党总支书记陆忠感叹道。

铁黄沙原是随潮汐时隐时现的沙洲。随着生态逐步改善,百姓与长江的“亲密关系”被重建。

“原来河道里都是养鸡养鸭的,环境污染、味道难闻。”今年38岁的村民郭秋琪是家乡获益于“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见证者。坐落于张家港湾生态湿地公园核心区的永兴村,近年来清理疏浚24条河道,成为河道清澈、绿植成片、鲜花展颜的“明星村”。

以永兴村为典型,一座座“江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

永兴村“忆乡林”里,动迁村民将家中老树移植过来,每棵树上挂上二维码“身份证”,记录下温情故事。村委会副主任施剑南介绍,永兴村正在培育一批长江文化符号较强的生态景观长廊,围绕“长江情、乡愁韵”,对农家美食、传统艺术、生活场景进行系统挖掘和改造,展现江南乡村的水韵之美。

依托长江生态,苏州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相继开放。

海虞镇的美丽乡村铜官山,有着深厚的长江文化历史积淀。步入“铜官山乡村乐园”,马鞭草竞相绽放,浪漫的紫色花海与民宿相映成景。海虞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刘文忠介绍,每到节假日,这里的民宿生意异常火爆。经过多年生态修复,铜官山成了人人羡慕的生态公园。而坐落其中的吴方言馆,为传承长江文化找到新的角度——

在馆内欣赏原汁原味的方言视频,或听一段“醉里吴音相媚好”,或用吴语演绎评弹、白茆山歌、河阳山歌、昆曲等,铜官山以“声音景观”的独特维度,揭示出长江文化的精彩一隅。

大江奔流向未来

在“最江南”之地汇通世界

“沙溪以前的‘旧’是破旧,现在的‘旧’是充满韵味的乡愁。”一名日本归国侨胞站在庵桥上悠然远眺,“20多年没回来了,‘人家尽枕河’的感觉还在。”

在太仓古镇沙溪,每一处唤醒乡愁的粉墙黛瓦、修旧如旧背后,都是当地政府在民生需求上下的“绣花功夫”。弱化商业气息,以3000多户原住民的“在地”生活为古镇注入活力,强调古镇“自我表达”的独特角度、文化质感——当地对古镇的“超前”理解与展望,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这座庵桥,我更建议你走到桥下面看看,古镇的每一处细枝末节都很有意思。”沙溪镇宣传委员吴越说。果然,桥下别有洞天,小河水波澹澹,旁边茶室飘来二胡的声音,轩窗内外彼此应和。

在“最江南”之地,长江袒露着拥抱世界的雄心。“我曾讲,要把苏州工业园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你们承担着这样的历史使命,既重大又光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时说。

江声激荡,嘱托殷殷,“创新之城,非凡园区”于江畔拔节生长,成为世界看中国、看江苏、看苏州的重要窗口。

吸引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24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17家……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亿元,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七连冠”。当前,苏州工业园区坚定不移做强优势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打造“压不垮、搬不走、拆不散”的产业链。

“把世界引进长江,把长江引向世界”——走进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基地,墙上的标语亦如江水般澎湃有力。

长江引航中心的服务辖区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交汇地。面对长江航道升级、码头升级等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长江引航中心“引大船”以“兴大港”,为长江流域15个亿吨大港开好“路”;引船时倒着拖、竖着靠、绕着走,让重点物资进得来、出得去,进得快、出得顺。

眼前这座外表低调的长江引航中心,昼夜无歇,汇通中国与世界。

今年,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将迎来20岁生日。2004年,因江而生的张家港立足血脉相依的文化母体——长江,在全国率先打出“江艺节”文化品牌。定于今秋举办的第20届“江艺节”初步揭开面纱——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旅融合、艺术交流、对外交流五大板块争妍斗艳,届时“金秋经贸周”将同期举办,联袂“江艺节”,以“长江”之名邀约世界。这让人们再一次看到,厚植于长江滋养的张家港精神,又不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创造、逐浪远航。

专家点评 >>>

激活江南文化基因

让长江文明承古烁今

陈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

壮阔的长江水,到了苏州,亦变得“江南”了。作为江南文化核心城市,苏州自古通江达海,因水而兴,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产业重镇、经济强市,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其偕江河湖海之气度、资源之禀赋、文化之特性,成为长江文明承古烁今、奔腾奋进、智慧包容、诗性典雅、开放交融的生动体现。

如何高品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样本?首先,科学谋划。在学习借鉴中摸索苏州模式,合理规划,建设长江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其次,生态优先。长江流经的张家港、太仓、常熟三市,在打造生态文化绿廊上作了很多有益尝试,滨江绿廊建设要在涵养水质、维持生态的基础上,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与城市形象定位结合。再次,产业赋能。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文化新型业态,引导文旅有效融合,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用重大活动和文艺创作,高效率构建知名度美誉度高的对外交流平台。科学、合理、包容,方能激活江南文化基因,谱就一曲镌刻“苏州烙印”“江南味道”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张珺 姚依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上指出:“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
2023-10-19 13:03:00
《再会长江》苏州首站路演 日本导演竹内亮对十年中国巨变的记录
...以精湛的拍摄反映出十年来长江沿岸地区的巨大变化,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导演和主人公用真诚和善良,跨越时间、空间、语言和民族,带给观众共通的感动。”高媛
2024-05-19 13:15:00
修志立典,江苏地方志这样赓续文化根脉
...传播江苏延续2000多年的方志文化,使悠久的方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2023-07-06 23:57:00
探访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江南水乡情韵八百年未变
长江日报一长江网记者叶军“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11月30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一一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走进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吴侬软语、评弹音韵所构
2023-12-02 22:55:00
...余册,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图书,以及反映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
2023-07-02 07:17:00
以创新带来“上新”,国际动漫节上江苏动画这么“说”
...拉伯“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当地迅速掀起“中国热”。新时代的中国动画,为何受到海外青睐?赵赟表示,这离不开中华文化优渥的土壤。“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2023-06-21 20:18:00
南博刚刚“上新”的这个展览,带你回到明朝南京“Citywalk”
...代以来,以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等为代表的画家,对新时代、新南京的图绘,包括了玄武湖、鸡鸣寺、雨花台、梅花山、梅园新村、南京长江大桥等风景。国宝级艺术大师傅抱石在南京生活了近
2023-10-03 21:39:00
江苏书展|《江南旧志图选》点燃江南文化传播热潮
...选》的出版是实现地方志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的新作为,让大众关注江南、认识江南、理解江南。凤凰出版社社长倪培翔表示,凤凰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江南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
2023-07-03 22:18:00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专家学者共话“长江文化传承发展”
...的主题,深入阐释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共谋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一脉千古,从历史深处解读长江的基因密码长江,作为一个生动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深
2023-09-13 11: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