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家好,我是阿雨,欢迎来到阿雨恋爱学。写走心的情感文字,希望用有温度的文字,给你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永乐十八年是颇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外患纷起,交趾、倭寇相继作乱,大军征剿,兵连祸结,扰攘不息。另一方面,山东、河南水旱为灾,饥民四起,饿殍遍野。
最让人不可置信的是,流民们竟然奉一个年轻妇人为首,在山东乘势而起,席卷浦州、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安丘诸州县,直到六月才平息下来。
到了七月,明成祖朱棣突然发布了一道诏令,要求天下官府立即逮捕所属州县所有的尼姑和出家妇女。
诏令一出,天下震动,各地官府凛遵号令,纷纷派出捕役四处捉拿。其中以山东与北京尤为酷烈,被牵连者高达数万人。
这些妇女中年轻的或被侮辱,或被残害,凄楚万状,年长者身体衰弱,经不起折磨或竟至于丧命于斯。
一时之间,民心浮动,人人自危。最后还是刚被擢升为左参政的原刑部侍郎段民,不忍这些妇女受苦。曲意宽宥,又上书劝谏,极力阐明利害,朱棣才取消了这道诏令,人心也借此得以平复。
事后人们才得知,这道诏令的本意原是为了追捕山东民变的首领--唐赛儿。那么朱棣最后达到目的了吗?唐赛儿的最后下场怎样?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又是如何呢?
01一、官府征敛不休,唐赛儿父死夫丧,为逃活命,遁入空门,心中对官府充满刻骨的仇恨
唐赛儿本是浦州当地农人之女,自幼习武,身强体健。十五岁时已经武艺精熟,打斗起来,寻常四五个小伙子都不是她的对手。
唐赛儿十八岁时由父亲做主,嫁于邑民林三为妻。林三为忠厚,婚后两人感情不错,虽说不上是蜜里调油,也算得举案齐眉。
但好景不长,唐赛儿婚后不到两年,山东忽逢大旱,颗粒无收。紧接着又发起了洪水,卷走了仅剩不多的秋粮。存粮很快吃尽后,人们开始剥树皮,挖草根,苟延残喘。
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官府非但不救济饥民,反而采取酷烈手段加紧征收税赋和征发修运河的劳役。
为了征粮,捕役们动不动就抓人到官府严刑拷打。家境富裕的还可凑足钱粮,将人赎回。贫寒之家,就只能眼看着人被官府折磨至死,而无能为力。
不幸很快就降临到了唐赛儿一家,先是唐赛儿的父亲被官府催收税赋,捉进官府。丈夫林三到官府去要人,又被毒打身亡。唐赛儿的父亲在官府本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听说女婿的死讯,病气交加,也撒手而去。
一个和美之家,转眼之间家破人亡,只剩下唐赛儿孤零零的一个人。此时唐赛儿才刚刚二十岁,正是花样年华,说起来也着实可怜。
死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生活,唐赛儿年纪尚轻,又颇有姿色,为免无赖之徒骚扰,只得削发作了尼姑,从此四处游荡,乞食为生。
唐赛儿本来也是普通人,对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奢求,只要有口饭吃,有亲人在身边,就什么困难都能忍受。但偏偏连这一点最低的要求都无法满足。想来在年轻的唐赛儿心中,对夺去自己慈爱的父亲与亲密伴侣生命的官府,一定是充满着刻骨的仇恨。
02二、底层民众中存在着宗教迷信赖以生存土壤,使唐赛儿能利用宗教迷信,召集人众,抢粮自救
唐赛儿知道,她一个弱女子,孤身一人,要想报仇简直是天方夜谭。怎么办呢?唐赛儿苦思冥想多时,终于想到一个主意。
不久,唐赛儿开始自命为“佛母”。声称自己在给林三上坟归来时,发现路边山洞中有一个石盒。打开后里面有一本天书和一把宝剑。这把宝剑乃是神物,只有唐赛儿本人才能驱使。唐赛儿看了天书后,学会了很多异术。比如,预知未来、剪纸成兵、隔空搬运等等,说得神乎其神。
山东底层人民本来就有信奉白莲教的传统。人们传闻,白莲教教众有诸多异能,可以帮助人们解脱尘世的烦恼。
这次见唐赛儿说的煞有介事,便也深信不疑,纷纷前来投奔她。短短数个月之内,就聚集了五百余多人。
有了人,报仇也就有了希望。唐赛儿虽是女子,却颇有领导才能。她知道益都山中,有一个地方叫卸石棚寨,易守难攻,只是久已荒废。于是派人去占领,并将投奔她的人分为四部,各选头领,分头驻扎在卸石棚寨中。
人多了吃饭成了问题,唐赛儿与左右商议后,亲自领兵突袭青州。乘官军不备,一举攻破青州城,夺得大量粮食。除带一部分回山寨外,其余全部分给当百姓。
青州指挥使高凤领兵前来镇压,唐赛儿乘其不备,领人连夜偷袭官军营寨。官军大溃,高凤也死于乱军之中。
利用宗教发动底层民众,是历次农民起义屡试不爽的奇招。但为什么人民会被这些宗教迷信所蛊惑呢?恐怕还是与宗教迷信赖以生存土壤息息相关。只要统治阶层对底层民众压迫不停止,宗教迷信就永远有传播的土壤,也就永远不会消失。
03三、面对官府的镇压,有勇有谋,屡挫官军,连战连捷,堪称女中豪杰
唐赛儿大胜官军后,声名大振,当地数十支武装都前来投奔她。就这样,唐赛儿麾下已经有了数万人。
起义军士气涨,唐赛儿乘势令手下董彦杲,领兵二千去攻莒州。莒州千户孙恭引兵抵挡,董彦杲以红白旗为号,长驱直入。孙恭措手不及,兵败被杀。
山东兵马都监、按察使和布政使联名上奏,并派人前来招抚。唐赛儿心怀深仇大恨,当然不可能答应。
得到山东奏报后,朱棣下旨派安远候柳升与都指挥使刘忠领兵征剿。柳升调大兵分路而进,唐赛儿见官兵势大,领兵退守卸石棚寨。
柳升引大军将卸石棚寨团团围住,唐赛儿派人诈降,并称“寨中没有水,坚持不了几天了!”柳升中计,将主力部队全部派到水源地驻扎,以防寨中偷偷汲水。唐赛儿却乘夜偷袭柳升大营。
柳升营中兵力单薄,很便被唐赛儿突破防守,军心大乱。唐赛儿乘势追杀,歼敌无数,连都指挥使刘忠也被起义军乘乱杀死。等到柳升回过神来,回军来救时,唐赛儿已经撤出战场,远走高飞了。柳升气急败坏,领军追击无果,抓了一百多老百姓,声称是捕获的义军,以挽回自己的颜面。
唐赛儿以一介女子能聚数万之众,面对官军镇压,毫不慌乱,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战击破青州,杀敌指挥使高凤;再战破莒州又斩千户孙恭;三战名将柳升,玩弄其于股掌之间,并杀其都指挥使刘忠。连战连捷,堪称女中豪杰,而这一年,唐赛儿也不过仅仅二十三岁。
04四、失败被俘,又巧妙脱逃,以普通人身份,藏匿民间。朱棣抓捕数万尼姑,想得到她,却始终未能如愿。
不过,此后义军战局慢慢不利起来,先是义军首领宾鸿率兵想攻克安丘,不料被安丘县令与县丞率八百余人拼死抵抗。宾鸿劳而无功,只能暂时退却。
唐赛儿派莒州、即墨两地的义军前去支援宾鸿,自己则带领少量余部攻打诸城。宾鸿所部扩大到一万人,他领兵奋力攻城,就在安丘城快要被攻破之际,却不料都指挥使卫青率领骑兵一千人突然杀到。
义军到底还是以农民为主,没有经过什么军事训练,卫青的突然杀到,让义军士气受挫,发生混乱,城中敌军见状也乘势鼓噪杀出。义军两面受敌,大败亏输,约二千余人被杀,宾鸿不得已,只能领残部分散撤退。
这一战,义军主力尽失,失败已不可避免。因为主力被宾鸿带走,唐赛儿进攻诸城进展并不顺利。当宾鸿失败的消息传来,更是军心浮动,人无战心。最终被鳌山卫指挥王贵击败,死伤惨重,按推测,唐赛儿也是在这次战斗中被官军俘获。
官军捉到唐赛儿,以为奇功一件,为防她逃走,给她装上了沉重的刑具,所谓“三木被体,铁钮系足”,并脱光她的衣服,肆意侮辱。却没想到,唐赛儿心志坚毅,过于常人,她弱不禁风的样子,让官府放松了警惕。
在一个深夜,唐赛儿买通了一个同情她的看守,打开枷锁,顺利脱逃。负责监管唐赛儿的上级官员为推卸责任,便编出了唐赛儿身怀异术,能轻易自开刑具的谎言,上报朝廷。
朱棣得到报告后,大发雷霆,下令将对唐赛儿逃脱负有责任的官员全部处死。他怀疑唐赛儿混迹于尼姑中隐藏身份,于是就出现了前文所述的,要求全国各级官府,抓捕所有尼姑,送京师审查的大折腾。
不过,朱棣的这番大折腾好像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唐赛儿从此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让朱棣到死也没能得偿所愿。
不过,据我看来,唐赛儿的离奇消失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神异的地方。她一定是以普遍人的身份藏身在民间,只不过朱棣残暴,老百姓不愿意与他合作。加上唐赛儿又颇得民心,人们对唐赛儿行踪消息刻意隐匿,不作声张罢了。
听万千故事,知人间冷暖,我是阿雨。用文字记录爱情里的点点滴滴,欢迎点评,留言,说说你的心里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7 17: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