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核心指标居前!银行业半年报交卷建行向“内”求变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9-03 18:08:00 来源:缘之心

中新网9月3日电(中新财经 宫宏宇)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银行业全面转型已箭在弦上。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银行业高速扩张的时代日趋落幕;另一方面,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市场利率下行,进一步挤压银行传统利润空间。

面对新挑战,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成为银行业的必考题。随着2024半年报陆续出炉,从各家银行的业绩表现和高管表态,一些新的解题思路正逐渐浮出水面。

“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均衡协调’上求实效,较好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建设银行行长张毅9月2日在建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如是指出。

核心指标居前!银行业半年报交卷建行向“内”求变

建设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现场。供图

解题——从大到精提质量

求规模,求速度,是银行业过去十几年的增长逻辑。但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的周期,增量放缓成为必然。推动扩张节奏、增长质量与整个经济环境现状相匹配,是银行业紧迫需要解答的命题。

以“提质”的考量,代替对总量的追求,由多到精,由大到强,作为国有大行之一,建行半年报透露出这样的破题思路。

从数据上来看,截至6月末,建行资产总额40.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4%,净利润1650亿元,不良贷款率1.35%,资本充足率19.25%,这意味着建行在复杂外部环境下较好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数字上的增减变化,也折射出建行对资产管控做的一道“加减法”。

张毅提到,今年以来,建行在加快核心资产增长,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同时,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持续压缩低效资产占比,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并推进资产质量主动管控。

此外,他表示,在负债质量方面,建行搭建了企业级资金大循环体系,聚焦源头资金和结算资金,大力拓展高质量负债。

优化资产结构,是基于建行对新形势下银行业长远发展的深刻判断。建行董事长张金良今年4月曾指出,要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的认识,摒弃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的传统思维。正如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银行高质量发展比仅追求增量对银行应对波动、控制风险的意义更为深远。

建行相关指标的不俗表现为其领导层“提质增效”的实践带来了更多支撑和信心。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优质资产的良好表现,建行在资产盈利能力这一核心指标上表现持续突出,上半年ROA 、ROE分别录得0.84%、10.82%,继续保持可比同业领先优势。截至6月末,建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9.25%,一级资本充足率14.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01%,均较2023年末有明显提升。

核心指标居前!银行业半年报交卷建行向“内”求变

建设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现场。供图

破局——从外到内修“内功”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银行业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2021年的前期高点下降超100个基点。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

在此背景下,大多银行纷纷布局降低负债端成本和扩大生息资产,以稳定经营业绩。不过,就利率持续下调的预期来看,相较于寻求外部营收增长点,从内部增效已成为银行业实现稳健增长、重塑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洞察这一趋势,建行在国有大行中率先提出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经营理念。一方面,建行加强成本管控,推动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建行加快数字科技研发,向精益管理要收益。

张毅介绍,今年上半年,建行提升费用开支效率,增加战略重点和科技创新投入,压缩一般性支出。建行经营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1.67%,成本收入比继续保持市场良好水平。

此外,在数字科技重塑企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建行依托大行优势,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AI技术应用。同时,作为拥有大量线下网点的国有大行,积极深入推进网点复杂业务集约化运营与流程优化,依托科技手段持续为员工减负赋能。

在一体化、集约化的运营思维引领下,上半年,建行集约化运营事项累计拓展至308项,人民币账务性业务外汇汇款业务集约化处理比例均超98%,业务办理效率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主动管控资产质量”,也是银行业落实中央防范金融风险要求的关键点之一,以及新形势下备受市场关注的经营表现。在这一领域,各家银行都在发力,从半年报来看,建行已初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路径。

“我们持续完善客户综合融资管理体系、强化集团一体化风险管理充分发挥智能化风控效能、加强信用风险前瞻管控,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实现了风险处置量质双优。”张毅提到。

“我们将更加注重统筹协同,全面推进‘五大行动’。”张毅强调,建行未来将开展零售信贷行动、资金稳固行动、中间业务提质行动、降本增效行动和客户深耕行动“五大行动”。其中,通过降本增效行动,建行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深化资本集约化转型,向全面成本管理要效益。

核心指标居前!银行业半年报交卷建行向“内”求变

建设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现场。供图

聚焦——服务实体助民生

从建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的发展实践,不难看出,在经济增长的新周期,银行发展的质效逻辑已然改变,衡量银行增长的标准从规模转到质量,从总量变为效率。而银行提质增效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聚焦主责主业,融入经济与民生发展的大局。

2024年,在中央强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大背景下,规模、技术领先的国有银行在服务“五篇大文章”方面探索积极。

以“科技金融”为例,上半年,建行创新评价工具,构建“股贷债保”服务体系,打造区域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新模式。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1%。

在“绿色金融”领域,建行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贷款余额4.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3%,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

此外,建行通过支持国家区域战略、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发展大局,并结合自身业务优势,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在经济环境更为复杂之时,银行业应更显担当。展望未来,张毅强调,建行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增强风险思维、全局思维、发展思维、客户思维、协同思维、竞争思维,坚持守正创新,专注主责主业,把建设银行各项工作融入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去谋划推动,找准金融服务着力点,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完)【编辑:胡寒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上半年经营业绩出炉!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成为亮点
...银行的经营业绩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哪些亮点?半年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银行经营保持稳健,息差管理已见成效从半年业绩来看,各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均保
2024-09-05 17:00:00
建行上半年净利1673亿:存款半年大增2.6万亿,房贷少729亿、个人经营贷增47%
...,上半年建行的贷款增量绝大多数由公司类贷款贡献。据半年报数据,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总额12.9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6万亿元,增幅17.82%,新增
2023-08-24 13:44:00
消费贷“内卷”:打折券、拼团齐上阵,半年新增3000亿,银行员工年背千万kpi
...力扩内需、促消费。搜狐财经统计数据显示,从上市银行半年报看,共有39家银行披露或可推算消费贷款数据,截至6月末,39家银行总规模4
2023-09-21 16:33:00
建设银行2023年报:金融科技盈亏不定,租房平台押金纠纷不断
...建行后的第二年,2018年报才发布,建设银行就推出国内银行业首家无人银行网点,立时在银行业掀起一阵波澜,不过由于概念性大于实用性,无人银行并未批量铺开。到2019年,建行升级
2024-04-02 15:01:00
透视上市银行半年报中的经济发展新动向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题:透视上市银行半年报中的经济发展新动向随着上市银行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陆续出炉,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变化引人关注。制造业、民营企业、普惠金融等领域贷款增长较
2023-09-05 16:16:00
江苏两大城商行同时撞上暗礁
...的不确定性。回到净利息收入上,主要受净息差的影响。半年报显示,江苏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90%,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8个基点
2024-08-23 20:19:00
存款利率调整效果显现更多在明年,继续控制负债成本
作为首家披露半年报的国有大行,建设银行于8月24日下午举行2023年中期业绩会,回应多个市场关注话题,包括息差压力展望与应对、提前还贷、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半年报显示,建设银行今
2023-08-27 13:55:00
...管局批复,此次发行计划募资8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资本充足三项指标中两项与上期末相比均出现下降,其中资本充足率降幅达0.20个百分点。募资80亿元补充
2023-09-17 20:49:00
“空降兵”瞿纲行长资格获准,信托系高管能否助华夏银行冲出低谷?
...年后,这部分收入整整下降120亿左右,降幅达64%。以最新半年报数据来看,手续费继续下降17.7%。图:华夏银行成本收入比资料来源:wind此外,机构之家梳理发现,华夏银行成
2024-11-01 10:1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