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赵波青岛报道
5月12日下午13时30分,青岛引航站传来喜讯,在历时近8小时的紧张作业后,国内首艘全国产化无动力圆筒型海上储油平台FPSO——“海葵一号”,在青岛引航站多人组成的专业项目团队的引领下,成功由中海油南舾装码头拖带至内锚地,并顺利浮装至半潜船“新光华”。这一高难度操作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海葵一号”建造阶段工作的圆满完成,也展现了青岛引航员的卓越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海葵一号”作为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其设计和建造均体现了国内造船业的最高水平。该平台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接近30层楼,总重约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的重量,其独特的圆筒型设计,从空中俯瞰,像是一朵在海中绽放的葵花,因此被命名为“海葵一号”。该装备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深刻印象,更对引航技术操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湿拖及浮装作业面临诸多困难,包括无动力、惯性大、控制难、拖轮操作难度大、航道吃水受限、浮装余地小等问题。青岛引航站项目团队成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克服了这些挑战,确保了作业的安全和效率。前期,青岛引航站项目团队在“海葵一号”出坞及倾斜试验的基础上,运用航海模拟器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实际操作前与各方积极沟通,提前安排航道清理、灯浮移位、拖轮协调,并制定了周密详实的引航作业方案及安全应急保障措施。
该作业原计划在5月11日进行,由于当日有强对流天气,引航项目团队为确保作业万无一失,在冒雨实地确认现场作业条件后,与各方共同确认浮装作业延期一天进行。
5月12日清晨,青岛引航站项目团队成员准时登上“海葵一号”,因为延后一天作业,整个潮汐作业窗口缩短为3小时,把握潮汐窗口难度增加。但项目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精准高效地在7时拖带“海葵一号”通过潮汐窗口水域,按照既定计划于10时到达浮装作业水域,并最终在13时30分顺利完成装船作业。
“海葵一号”的顺利装船标志着国内首艘全国产化无动力圆筒型海上储油平台FPSO建造阶段工作顺利完成。下一步,它将经过三天左右的焊接作业后,前往1000海里以外的作业海域,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创新形成国内首次“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
近年来,青岛引航站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的领导下在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大功夫,不断创新引航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全力解决港航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此次“海葵一号”的顺利装船是青岛引航站继FPSO巴油P67、P70、圆筒形FPSO“企鹅”之后大型FPSO浮装作业的又一成功案例,对助力青岛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