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看到本报“捐肝救妻”报道,爱心读者捐出母亲生前昂贵药物
“能帮助一点是一点”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齐娟
近日,半岛都市报报道的《同“肝”共苦,他捐半片肝救妻子》新闻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爱心读者郑女士看到相关报道后,被夫妻二人真挚的感情所感动,她在半岛公众号后台留言,想要将自己母亲生前肝移植服用的药物赠送给这对夫妻,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一则报道勾起满满回忆
郑女士今年40岁,在青岛工作。前几日看到半岛都市报刊登的《同“肝”共苦,他捐半片肝救妻子》新闻后,她感动不已,文章勾起了她对母亲的暖心回忆,于是想将母亲生前服用的药物赠送给这对夫妻。通过记者联系沟通,这些药品将快递至尚在住院的患者手中。
郑女士的母亲由于肝硬化晚期,2001年在外地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当时亲体移植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郑女士的母亲通过当时的人体器官分配,做了整肝移植手术。“术后,我母亲坚强生存了20多年,这些年有温暖的回忆,也有母亲生病痛苦时的难过,看到这篇报道,我又想起了这些……”郑女士回忆道。两个月之前,郑女士的母亲因病去世,她如今想将母亲留下的药捐赠给这对不易夫妻。
记者看到,郑女士想要捐赠的药包括普乐可复(他克莫司胶囊)以及优思弗(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多盒药均未拆封。“这些药也挺贵的,母亲之前做肝移植费用很大,吃药也是其中一部分,这些药加起来也要好几千元,感觉能帮助一点是一点吧。”郑女士说道。
报道中,王倩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完成与丈夫的亲体移植,青大附院完成省内首例腹腔镜辅助活体肝移植手术。郑女士看到后也感叹医疗技术带来的变革和成效。多年前,技术还未成熟,郑女士的母亲无法做亲体移植手术,更不要说微创移植。现如今,她心疼这对夫妻,也为这对夫妻感到幸运。
医生点赞爱心行为
2月2日,记者从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获悉,王倩(受体)已经顺利脱离呼吸机拔管了,肝功能正在恢复当中。王倩的丈夫已经转到普通病房,也在顺利恢复中。青大附院器肝脏移植科副主任王新介绍,郑女士捐赠的两种药物,王倩夫妻可以使用。普乐可复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可以避免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优思弗可以利胆,有助于移植后恢复。“我们也感谢郑女士的爱心举动,希望这温情可以鼓励这对年轻的夫妻。”王新说道。
1月31日,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蔡金贞教授团队完成山东首例腹腔镜手术下活体左半肝供肝切取及腹腔镜辅助下受体肝移植手术,显著减少肝移植手术创伤。38岁的王倩于多年前体内肝外胆管梗阻导致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导致成了肝硬化,且逐渐进入了失代偿期。最终,王倩的丈夫捐出40%的肝脏代替王倩原有病肝,一个家庭获得新的希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06: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