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左手按在习题簿上,右手握着铅笔,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直视前方,对知识的渴望直击人心……还记得这张感动了几代人《大眼睛》么?现在,大家不出重庆就能看看到这幅佳作了!
9月20日下午,“中国摄影40年”展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曾经轰动海内外的“希望工程”宣传标志性照片《大眼睛》正是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之一。“它们(参展作品)既是过去40年中国摄影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缩影。”在现场,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这样跟记者说到。
安哥 《首届大龄青年集体婚礼上的一对夫妇》 1983
据介绍,本次“中国摄影40年”展览由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共同主办。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表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每年举办年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象进行全面的反省和总结;同时不定期对某一种艺术现象做一个阶段性内部的专题研究,总结这门艺术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的发展状态。“这次的‘中国摄影40年’,就是这样一次总结和回顾。”
肖全 《天堂之鸟》 1990
但是,这样的总结和回顾并不容易。据了解,大家目前看到的“中国摄影40年”展览,在前期已历经了5年学术研究、追踪了1000名中国摄影师,才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摄影艺术家以及其代表作品构成本次展览。朱青生表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作品铭记下过去40年来每一个努力生活的质朴面容。”
走进展厅,上游新闻记者发现,整个“中国摄影40年”展览一共集结了35组摄影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
这其中最负盛名的无疑就是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摄影师谢海龙带来的《大眼睛》。1991年,他走进大别山区采访拍摄希望工程专题,无意中走进了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中心小学的一间教室。当时正在破旧教室里埋头写字、学习的一个小女孩听到声响,抬起头来看到了镜头。解海龙当即按下快门,定格下了这张经典作品。
解海龙 《大眼睛》苏明娟 1991
这幅名叫《大眼睛》的作品发表后,引发了巨大轰动。热议不断的同时,还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符号。照片中的女生苏明娟也随之成为了“希望工程”形象大使。
一直被视为中国当代纪实摄影标志性人物的摄影师侯登科也在本次展览中带来自己的代表作《麦客》(即在夏收时节相帮着乡民割麦的另一群乡民)。侯登科的镜头下,既有麦客的黄金时代,也有他们由盛而衰过程展现。朴素、简单和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都让观众可以在画面中都非常直接地感受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侯登科去世后根据其遗愿设立了国内首个民间纪实摄影项目“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而在本次“中国摄影40年”展览中还有参展摄影师已经获得过该奖项。摄影师之间的薪火相传在这一刻显露无余。
摄影师张晓在本次展览中带来的《海岸线》系列作品就曾获得过第二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2005-2009年张晓曾在《重庆晨报》任摄影记者。2009年离职后,他先后耗时4年时间创作了《海岸线》系列摄影作品。
张晓 《海岸线》 2009
当时,他从广西开始,途经东兴、防城港、钦州、北海、广州、深圳、阳江、中山、珠海、江门等中国海岸线沿线城市记录下了大时代下人们平常日子中的小细节。张晓表示,自己之所以在《海岸线》系列作品中将镜头对准这些地方的人们,是因为“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大量背井离乡的打工人群如潮水般不断涌来,有着强烈的情感冲突和丰富的影像画面。或许还有许多的伤感、失落。海是生命和梦想开始的地方,同时我也在寻找我内心的那个故乡。”
张新民 《农村包围城市系列》 1991 - 1997
此外,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们还能看到中国纪实摄影奠基人之一朱宪民镜头下的普通百姓,以及大时代变迁给他们留下的岁月痕迹;中国纪实摄影先锋人物张新民则用定格了“农民工”个体和群体,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主办方供图
编辑:杨虹责编:蒋艳审核:吴忠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