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窦皓
8月29日至30日,杭州市新型综合种养现场会在临安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高质量发展“稻渔共生、稻鸭共养”和“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综合种养产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是杭州市大力推广新型综合种养的开局之年,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集成、电商赋能等措施,新型综合种养初见成效。
规模方面,截至8月底,全市共发展新型综合种养面积10.8万亩,较上年新增9.6万亩。“稻鸭共生”“稻蛙共生”“稻鳖共生”等单项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效益方面,预计全年新型综合种养基地亩产粮食可达到500-600公斤,综合产值将突破5亿元,带动主体创业442家,带动农户增收2.5亿元以上。综合种养亩均肥药成本比水稻单作成本下降6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政策方面,杭州出台了《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三条》,对产业规模、农机购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支持。市级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对市级基地一般综合种养模式按每亩不高于1500元进行奖补,高标准设施稻蛙模式按每亩不高于3000元进行奖补,补助力度在全省领先。省厅对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按每个300万元进行补助,示范基地按每个20万元进行补助,并对杭州给予特别倾斜。此外,新型综合种养还得到了财政、规资、环保、农科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全面保障。
下一步,杭州市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正确处理好新型综合种养的“四组关系”上发力推进。要正确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综合种养主要任务是稳粮稳产,确保粮食安全。田间工程标准要执行到位,粮食产量必须保证;要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口碑好的综合种养农产品品牌;要把握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综合种养产业培育成为较具地方标识的土特产产业;要正确处理好“势”与“术”的关系,综合种养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在投入品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水环境把控、种养殖规模等把好“绿色关”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拓展稻渔生态米、稻田虾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深化综合种养上下游全链条整合提升,结合电商直播、休闲农业等业态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农旅深度融合的生态农业。
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与市农发集团签订综合种养农产品销售战略合作协议。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等6个区、县(市)作交流发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