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安葬好母亲,弟弟匆匆离去,留下了令我心如刀绞的告别。眼泪无法停止,邻居大婶误以为是我对母亲的思念,却不知我实为父亲感到的无奈。大儿子心心念念却匆匆而别,让我心生不值之感。
弟弟是在父母40岁时降生的。当年母亲为我而生后身体一直不好,艰难怀孕,父母辗转于各医院、诊所,甚至求医问药于民间中医。我那时已七八岁,每天辅助母亲扇风、熬药,还得跟随奶奶挨家挨户寻找端午节插艾蒿的材料,一心只为农村传言的“养儿能防老”,即便父母拼尽全力也要生个儿子。
弟弟在我十岁时诞生,父母欢欣若狂,仿佛有了儿子就得了一切。我的学业平庸,初中毕业后便进入工厂打工。在那里结识了我的丈夫,23岁便步入婚姻,生下孩子。由于婆家离得不远,同在一个镇上,我们一直与婆婆同住。
弟弟的学业表现也一般,与我相仿,头脑并不出众。然而,父母却视而不见,坚信弟弟能够考上大学,未来能够挣大钱,在城市中购房,为他们带来享受。因此,父母对弟弟的要求是一切都不做,专心学业。
在父母精心的呵护下,弟弟在初中考试中失利,未能进入高中。父亲决定自掏腰包供弟弟读高中,只要进入高中,就有转机。但弟弟颇有面子,认为如果不是考入理想高中就无颜面对,坚持要复读一年。
弟弟的复读之年,不仅是他辛苦的一年,也是父母辛苦的一年。每天清晨父母得起早为他做饭,晚上早早结束工作为他准备丰富晚餐。那一年几乎没有人来我家串门,即便我们在家交流也是小声细语,生怕打扰到弟弟的学业。
最终,弟弟成功考入了高中,只是一个普通高中,即便复读一年也未能考入重点高中。在高中三年里,弟弟住校,但父母担心他的营养跟不上,定期前往县城给他送吃的,每月回家更是全方位的悉心照料。尽管父母在家时,他们自己吃土豆酱和鸡蛋糕度日,但为了弟弟,他们不吝惜花费,层层叠加的营养品一再购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弟弟在高考中再次失利。虽未算是落榜,但分数只够上专科。我劝他接受现状,毕竟已经经历了中考的复读,年纪已经较同龄人大,何必再复读一年呢?
父母想开导弟弟,但他整日将自己关在屋里。父亲为此愁得狠狠地抽烟,因为家里实际上面临着困境,母亲因静脉曲张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而父亲的一只眼睛时常红肿,视力模糊。然而,父亲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弟弟复读一年。
我劝父母先治好自己的病,但母亲却说村里很多老人都有静脉曲张,一辈子都这样,无妨。父亲则表示眼睛没事,只是上火了,涂点药膏就好。看着父母的样子,我也感到心疼,于是在弟弟复读时帮他支付了学费。
最终,弟弟考上了一个二本学校,虽然一般,但专业尚可。本应是个喜庆的时刻,然而父亲的眼病却急速恶化,一下子失明,什么都看不见了。
医院的诊断令人震惊,医生告诉我们,父亲眼底出血是由黄斑前膜引起的,只能处理眼底出血,即使手术也无法恢复视力。当时我感到困惑,因为父亲之前只是眼睛有些发红,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严重呢?在医生的追问下,父亲才坦言实情。原来,他的眼睛一直感到涩涩的,有一层蒙蔽,看东西还变形,只是他默默忍受,心想只要有一只眼睛看得见就足够了。
事到如今,言辞已无济于事,我只能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弟弟上大学的四年里,我和老公也没少掏钱。
弟弟在大学时结了个女朋友,对方家境优越,两人毕业后很快结婚。弟妹对彩礼、车房等一概不提,这让邻居们都羡慕不已,称赞父母养了个好儿子,省了不少钱。
然而,自从弟弟结婚后,他很少回家,即使过年过节也只在家待上一天,大多时候都带着妻儿在外散步,很少陪在父母身边聊天。
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我通知了弟弟。他只带着妻子前来,没带孩子,理由是孩子生病不能参加白事。我生气极了,孩子已经5岁了,难道还算小吗?这是亲奶奶去世,怎么能不带回来送奶奶最后一程呢?
但是,面对亲朋好友,我只能忍着悲痛,交代一些事务。弟弟则只顾给母亲烧纸,其他家务一概不管。
安葬母亲后,弟弟却表示要离开。他拉着我到一旁说:“我就不回去了,你告诉爸,每月我会给他3000块钱,至于他是自己过还是去养老院,随他便吧,我只能负担这么多。”我愣住了,弟弟已经远去。老公过来说:“你父母这儿子真是白养了,跑得比兔子还快,怕你爸跟着他进城呢!”
老公的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弟弟的态度早已表露无遗。在父亲养老问题上,他只肯出钱,绝不让父亲与他同住。
回到家,我一直忍不住哭泣。父亲询问弟弟为何没跟着回来,我不忍让他伤心,只能编造说弟弟单位有急事。
父亲沉默片刻,什么都没说,默默离开。看着他踉跄的背影,我泪如雨下。这个老人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却在儿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候被冷漠对待,甚至早早与他断绝关系。
电话铃声打破了我的思绪,是婆婆。她说:“闺女啊,我把家里的东屋整理好了,带着你爸一起回来吧,我们家虽然条件一般,但至少能让你爸吃上热饭。”她的话让我愣住了,问她是什么意思,她大声说:“你不是说要带你爸去看眼睛吗?这两只眼睛看不见了,难道你能让一个瞎子自己生活吗?只要他不嫌弃,我们家一直欢迎。”我泣不成声,对比亲弟弟,婆婆这个外人在处理父亲问题上表现得更为关心。
我给弟弟发信息说:“放心吧,爸不会去你家养老。但你答应的每月3000块钱不能少,为了父母这些年为你受的苦!”我对弟弟的冷漠深感疑惑,难道读书读傻了吗?他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对父母、对亲人都如此冷漠,这样的人为何能深得老婆和丈母娘的喜欢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1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