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农田“高标准” 丰产“底气足”
——横州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工作
在“旱改水”农田,工作人员播种秧苗。 (陈国海 摄)
人勤春早话农桑,机械声声春耕忙。
时下,在横州市的万亩良田,秧苗整齐插入沃土,“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托稳了春耕顺利进行的信心,夯实了粮食稳产丰产的根基。
近年来,横州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在此基础上,运用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积极推广无人机飞播等兴农新科技,以现代化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确保粮食安全。
旱地变良田 粮食有保障
日前,记者在平马镇荷叶江村的千亩“旱改水”项目片区看到,水源源不断地流进田里,农机手熟练地操作插秧机来回插秧,一盘盘翠绿色的水稻苗有序地插入水田,嫩绿色的小苗在田里挺着“小身板”,为这片青山绿水增添了生机和希望。
横州市青年农业公司荷叶江“旱改水”项目现场负责人黄福祥说:“3月开始插秧作业,目前已完成1100亩。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荷叶江村的‘旱改水’农田种植水稻,去年亩产近350公斤,我们有信心今年亩产达350至400公斤。”
据介绍,平马镇“旱改水”项目总面积2800亩,目前投入耕种面积约2100亩,另外700亩正在建设中。未改造前,这里是产量偏低的旱地,经过“旱改水”且配套建设生产道路、灌溉水利设施,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了稳定的生产能力,有助于藏粮于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小田”变“大田” 农田提效益
今年,横州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推动“小田”变“大田”。同时,改善农耕路,便于机械化种植,实现提地力、提产量、提效益。
近年来,横州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细化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资金、验收管理办法,坚持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标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农田质量,确保投入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
截至目前,横州市立项“旱改水”项目77个,实施规模约6.1万亩,竣工项目18个,新增水田面积约1.155万亩,有效补齐了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大幅提高。
无人机播种 科技添活力
4月上旬,记者在横州市横州镇朝阳大垌优质稻产业示范区看到,技术人员将水稻种子定量装进无人机货箱,按下遥控器,螺旋桨启动,无人机升空作业,按照预设航线,匀速穿梭于田间有序播种。
水稻种植大户蒙世俭介绍道:“去年用无人机试种,效果很好。今年,我在种植的500亩水田用上了无人机飞播,亩产有望达到450公斤。”
横州市用好现代科技利器,推动春耕备耕提质增效。“无人机飞播每亩用种量1至1.5公斤、用时仅3至5分钟,每亩节省成本160元,有助于农民增收。”横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吴峰说,无人机水稻飞播技术是一种不用育秧、移栽,直接将催好芽的水稻种子精准、均匀播于田间的栽培方式,省去了人工播种、秧苗管理、插秧等环节,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和生产成本。
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横州市积极开展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重点补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的机具,加快无人机飞播等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机械化种植短板。截至目前,横州市在春耕生产工作中投入农机具54806台,机耕机种水稻面积达15万亩。
本报记者何任朗
通讯员吴彩冰 陈国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9: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