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个问题,北宋词人辛弃疾有过精炼的回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霍光的权力是很大,他辅佐了三任皇帝、立了两任皇帝、还废黜了一任皇帝。他的外孙女是皇后,他的女儿也是皇后。他的妻子还杀了一位皇后。和他相比,曹操在把持皇帝方面,似乎还有所不及: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不是他立的,也不是他废的;他杀了献帝的一位皇后一位妃子;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帝,却只有一个皇后。
当然,这样的比较就是文字游戏,没有实际的价值。拿曹操和霍光相比,我想说的是,如果霍光继续大权在握、权倾天下,几十年以后,未必没有篡汉自立的一天。
霍光的劣势在于他的年纪。他在汉武帝时代已经入仕,到公元前68年就去世了。而汉宣帝刘询,在公元前74年当了皇帝,一直活到公元前48年。
在汉宣帝做皇帝、霍光做大将军大司马的这六年时间里,客观地说,霍光继续昭帝时期的主政理念,实行宽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国民经济的恢复是有相当贡献的。
但是,在昭帝时期,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都担任了中郎将,另一个侄孙霍山担任奉车都尉,掌握兵权,两个女婿直接领有宫廷禁军,外孙女上官氏是昭帝的皇后,许多亲戚都得到官职。事实上,一个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外戚集团已经形成,霍光是昭帝刘弗陵时期实际的帝国统治者。
经过刘贺的短暂过渡,废太子刘据之孙刘询被拥立为帝。这个在民间长大的少年,既没有执政经验,更缺乏政治班底,不得不对大权在握的霍光执礼甚恭:他要求各种事务都要先向霍光请示,然后再正式告诉自己;在霍光朝见时,宣帝自作谦卑,对霍光的礼节极为隆重;宣帝还下诏褒美霍光,封赏给他大量财物。
但,刘询并非没有自己的立场,也不是不想夺回实权。为了掌权,他进行了一次试探:在许多大臣都建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后的情况下,刘询不置可否,却唐突地提出一个要求:“我在民间用过一把剑,对这把剑感情很深,各位爱卿谁能帮我把它找回来?”
“故剑情深”的暗示,大臣们马上懂了,于是纷纷改口,建议立刘询在民间娶的原配许平君为皇后。在皇帝与权臣的斗法中,刘询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只是他不知道,为了这小小的胜利,他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霍光夫人(人称霍显)买通医者,毒死了怀孕的许皇后。虽然医者被逮捕下狱,但霍光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不许人深究。刘询看到霍光一家的力量,在自己身边竟能如此肆无忌惮,真正明白了力量差距,只好隐忍不发,还封霍光女儿霍成君为继后。
刘询当皇帝的前六年,在国家权力的运用和掌握上,简直可以与汉献帝刘协相比。直到霍光病重,宣帝还亲自到他家里去探望,还为之流泪哭泣。霍光逝世后,宣帝又亲自到霍光灵堂吊唁。
可是,宣帝之所以肯隐忍多年,不仅因为霍光权势大、根基稳,也是看准了他的儿子辈中,没有一个出色的人才。
霍光一死,宣帝就开始培养许、史两家,调整了霍家人的职位,并于次年立许皇后所生之子为太子。许家是许皇后的娘家,史家是宣帝祖母、刘据之妻史良娣的娘家。这样一来,宣帝就通过扶植妻族、祖母族外戚,削弱了霍家(理论上也是外戚,是霍皇后的娘家)的权力。
霍家失去了领头人霍光,马上乱了阵脚,互相抱怨,互相疏离,还为当年毒死许皇后而惴惴不安,渐渐有了反叛之心。
刘询明明查知此事,却没有立即动霍家的人,而是逐步解决了与霍家往来密切的家族。但是以霍家人的不成器,反叛也不可能成功。失败后霍云、霍山等人自杀,霍禹、霍显(就是霍光夫人,害死许后的元凶)被处死,皇后霍成君也被废黜幽禁,几年后自杀而亡。
刘询不仅沉着稳重,而且是非分明。十几年后他令人在麒麟阁绘制十一位功臣画像,也包括了霍光,只是称之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而没有写明全名。
相比于刘询的沉稳和客观,霍家子弟们(也包括霍光夫人霍显)既轻率,又暴躁,缺少谋略,不够冷静,更谈不到睿智。
曹操有能干的儿子曹丕,孙坚有能干的儿子孙策孙权。没有优秀的继承人,霍光集团的覆灭,根本是历史的必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19: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