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圆明园,中华文化的巅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9 16:24: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中国遭受了诸多的苦难与侵略,那些沉重的回忆深深地刻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圆明园,曾是清朝皇家的御园,充满了东方的艺术与魅力,但它遭受的不幸使其成为那段历史的痛苦象征。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场国际拍卖会展出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这张照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英国摄影师的手笔。他在那个年代,有幸记录下了圆明园最后的盛景,那时它还未遭受灾难的肆虐。照片中的圆明园宛如天堂,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一种东方的独特美学。

这张照片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望,更是对那段黄金时期的怀念。它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仿佛能够穿越时空,重回那个美丽而又遥远的时代。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它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一个记忆的纪念。

康熙皇帝曾送给雍正一座名为圆明的庭院,这与雍正早年的法号有关,似乎是康熙的一种深思熟虑的恩宠。当时的圆明园只是一小片宏伟的初始,面积仅0.4平方千米,但里面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了雍正的情感和记忆。

圆明园,中华文化的巅峰

继位后的雍正对这块得自父皇的土地产生了更深的眷恋。他不仅将其面积扩充了五倍,更是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近三十处宫室与亭台。这里成了他治国安邦的秘密基地,而辉煌的紫禁城,那时更多地成了一处仪式性的场所。

后来,乾隆继位,他继承了清朝的辉煌,国力强盛到了巅峰。他心中对于圆明园有着特殊的情感,于是乾隆决定将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合而为一,形成了历史上瞩目的圆明园。这个浩大的园林覆盖了3.5平方千米的土地,内部布满了超过百座的宫殿和亭台。

而这些建筑都仿造了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仿佛是一部活生生的建筑百科。每当乾隆漫步其中,他仿佛能走遍整个中国,感受各地的风情。而这些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圆明园内却融为一体,与那里的山水、植被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人间仙境的壮丽画卷。

法国的一位传教士,在访问圆明园后,被其磅礴的气势和千姿百态的建筑所震撼。他深感自己此前见识的宫殿和园林,都与圆明园的辉煌相形见绌。在与亲友的书信中,他为这座东方的皇家园林赞叹不已:“我所见之地,无一不显示出中国人那惊人的创造力。与此相比,我过往的体验都显得如此平淡。”

然而,这座奇景仙境在1860年的一场劫难中,永远失去了原有的容颜。那年夏天,英法联军攻陷了京城,随后的10月6日,他们如狼似虎地闯入了圆明园。仅仅一天后,这群外来的军队开始肆意掠夺和破坏。

圆明园,中华文化的巅峰

他们如同见到了前所未有的猎物,急切而贪婪地搜索园内的一切。在这片东方的仙境之中,他们的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是金银珠宝和无价之宝。其中一些人为了一块玉石或一件瓷器,甚至与自己的战友发生冲突。有的拎着装满金子的袋子,有的腰间挂满了名贵的珠宝。更有甚者,直接把身上裹上了宫中的绸缎,以此作为战利品。

这场劫掠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宝的掠夺,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巨大损失和亵渎。那一日,圆明园的光芒被永远的遮蔽,留下的只是历史的哀歌和中华儿女的伤痛记忆。

圆明园,那座代表着中华文化巅峰的皇家园林,不仅遭遇了强盗的掠夺,还被英法联军的破坏打破了原有的神韵。他们冲入园中,贪婪地剥夺了里面的珍宝,大型的家具和艺术品在他们眼中只是阻碍他们盗取财宝的障碍。于是,他们破坏着每一样障碍,仿佛是在摧毁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令人心痛的不仅是物质的损失,更多的是文化和尊严的蹂躏。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如同古老的传说和历史记忆,被那些入侵者当作玩物般击碎。他们的行为,无异于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亵渎。

但是,这场浩劫的终点,其实远远没有到来。仅仅十天后,为了迫使清政府接受他们的条件,英法联军决定让火焰成为他们的武器。圆明园被大火吞噬,宏伟的宫殿、曲径通幽的园林,都在火海中烟消云散。在那惨烈的火光中,北京的天空变得昏暗,如同末日般的景象笼罩着整个城市,那一刻,整个中华民族似乎都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屈辱和哀伤。

圆明园,中华文化的巅峰

在那火焰之下,清朝的统治者们也做出了屈服的决定,接受了英法两国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中国,这个曾经的文明古国,不仅失去了无数的文化宝藏,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那笔债务,是无数普通百姓用鲜血和泪水才偿还的。

而在这片烧焦的土地上,慈禧曾尝试过重建圆明园的辉煌。但国库空虚,工程进度缓慢,最终未能再现昔日的繁华。这片遗址,成了永远的伤疤,提醒着人们那一段历史的痛。

尽管圆明园的荣光已成追忆,慈禧却仍努力地试图找回那失落的辉煌。她命令工匠进行修复,期望中华的明珠再次闪烁。但历史的漩涡再次吞噬了这片仙境,八国联军的侵略使得慈禧努力的一切归于虚无。

民国之际,乌云未散。各路军阀和奸商盯上了这片昔日的皇家园林。他们贪婪地夺取那些仍保存完好的古物,甚至不惜掠夺已经成为残骸的文物。石雕、石碑成了他们拍卖的物品,或是装饰他们的府邸,北洋的权贵视之如无物。

圆明园,中华文化的巅峰

一次偶然的机会,英国的拍卖行上,露出了一张年代久远的照片。照片虽只捕捉到圆明园的一个小角,但仍足以引人深思。那曾经的瑰丽,那如诗如画的景致,都仿佛跳脱出照片,呈现在人们眼前,引发无尽的遐思。

时至今日,圆明园的旧址只留下斑驳的记忆。每一块碎石、每一个断壁,都是中国历史上那段血泪斑斑的岁月的见证。它不仅是我们对过去的追思,更是对那些失落文明的哀悼。

千年华夏,曾有过无数的辉煌与灿烂,但那一段被列强摧残的岁月,永远是中国人心中的痛。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以此为戒,始终警醒,不让历史重演,守护这片大地上的每一片文化遗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77件优秀圆明园文创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本报讯(记者 王斌)12月14日,圆明园第四届文创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华世纪坛举办。2024圆明印象·皇家“游”礼文创设计展同步启动,集中展示了本届大赛77件(组)优秀作品。当天
2024-12-16 14:44:00
红楼梦大观园 百年谜团 一举揭开
...,二者结合将进一步带动圆明大观园学的兴起,推动中国中华文化复兴与自信。文中最后以张天翔揭秘汇芳书院时创作的诗词作为结尾。以此为例,张天翔对圆明园40景逐一配诗,与乾隆所做圆明
2023-10-17 09:26:00
他用十年时间亲手写成了1200首古典诗词 最后三年发现了中国文化史上惊天大秘密
...,二者结合将进一步带动圆明大观园学的兴起,推动中国中华文化复兴与自信。文中最后以张天翔揭秘汇芳书院时创作的诗词作为结尾。以此为例,张天翔对圆明园40景逐一配诗,与乾隆所做圆明
2024-05-28 14:31:00
...其基本要求是容易识别、不被误读、美观大方。例如,在圆明园文化基因图谱项目研发中,我们通过古籍、古画、照片、前人研究成果等,努力再现圆明园曾经的模样,为圆明园构建全新的视觉形象
2023-07-24 10:27:00
传承文脉,守护瑰宝!和金利来一起体验木作重造的欢乐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万方安和”建筑,共同体验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非遗工艺的匠心之作,赋予了这个充满爱的父亲节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以衣载道,金利来携手圆明园传承优秀中华
2024-06-21 14:46:00
国台携手怡亚通重磅力作,首款圆明园联名文创酒问世
...继续流传下去,激发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中华文化的光辉照耀世界。 怡亚通集团副总裁王辉怡亚通是中国首家上市供应链公司,成立于1997年,通过创新“分销+营销”闭环
2023-12-01 11:02:00
首播!海淀大型文化纪录片今日上线——
...、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文化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区,有“进京赶考”“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
2024-12-27 21:08:00
流失海外圆明园石柱重回故里
李炳仁(右)和刘尚平两位老人在参观“圆明园石柱回归展”。石柱运抵圆明园点交时的照片。关于回归石柱的专家咨询会现场照片。圆明园天心水面石质文物展区。西洋楼铜版图之海晏堂东面石柱使用
2023-10-23 10:02:00
【跟着课本看北京 · 圆明园】沧桑巨变 在百年浮沉中奋发兴国
...观者走进历史深处,览尽“万园之园”的前世今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圆明园720穿越飞船元宇宙体验空间 园囿重光“163年了,它们终于回到圆明园的怀抱!”在圆明园遗址公园
2023-12-10 04: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