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眼见着赵光义被封晋王、当了开封府尹后自丰羽翼,与太祖抗衡之势与日俱增。作为皇上管家的赵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他多次在太祖耳边叨叨:养痈为患,尾大不掉,客大欺主,免除后患等等,甚至还比过抹脖子的手势。
然而,太祖却始终以兄弟之情、不仁不义,人言可畏等马耳东风。致使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在大宋皇宫上演了一幕狐疑千年的“烛影斧声”。使得赵家老三光义(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时又改名赵炅。太祖兄弟五人,老大光济早亡,老二即太祖匡胤,老三光义,老四廷美,老五光赞幼亡。)次日也得黄袍加身,成为大宋无限公司第二代领导人——宋太宗。
赵光义登上大位后大封群臣,尤其对太祖的儿女及其弟赵廷美(原名赵匡美,赵匡胤称帝后改名光美,赵光义登基后改名廷美)特别优待。对哥哥的儿子德昭、德芳还称皇子,对其女儿们还叫皇女。并让其弟廷美做了开封尹(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封齐王;让德昭做了京兆尹,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授德芳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
安抚是安抚了,众人依然对赵老三继位的合法性存有质疑。正当太宗万般焦虑、千般纠结,苦无良策的时候,在太祖末年因事被撤职宰相赵普,不失时机地伸来了橄榄枝。说自己曾参与太祖、昭宪皇太后(宋太祖赵匡胤兄弟的生母)临终顾托之事。于是,赵老三灵光乍现,立马把赵普调回了京师。
赵普为何向现任总裁伸出橄榄枝呢?赵普在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制定统一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是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在太祖时代以佐命元臣身份,在中枢机构执政达10年之久,被太祖视为左右手。太宗继位后,赵普的地位已远远不及太祖时代,颇受压抑和冷漠。沉浮宦海几十年的他,深谙一朝天子一朝臣之道。
赵普的加盟,让赵光义对太祖的众多旧臣有了最具号召力的旗帜。赵普复出后说,当年昭宪皇太后临终之时,考虑到五代、尤其是后周失去王位是因为国无长君。因此,遗命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其弟光义。
为了坐实此事,还有鼻子有眼地说,遗命说了光义百年后传廷美,廷美再传德昭、德芳。并且言之凿凿地说,这事太祖答应后自己当场作了“备忘录”。那份具有最高效力的盟约就珍藏在黄金宝柜里——这便是世人所说的“金匮之盟”。金匮之盟不仅较好地消除了赵光义得位不正的尴尬,而且使蠢蠢欲动的反对派暂时平静了下来。
赵光义征辽时,德昭从征幽州。高梁河之战宋军惨败,光义只身逃脱不知所踪。这时有人商议立德昭为帝,后来太宗生还此事便作罢。光义回京后以此次北伐不利为由,好长时间不对此前平定北汉进行封赏。将士们不免议论纷纷,德昭便为将士们请赏说“即使与辽作战失败了,还是应该赏赐平北汉有功的将领”。太宗听后大为光火:“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不迟。”此言一出,德昭“惶恐万分,低头垂泪,默然而出”。
德昭所处地位本就微妙,而身为天子的叔父那番话分明是怀疑自己有夺位之心。29岁的他想想日后难全其身,回府后便自刎身亡。两年后,23岁的德芳竟然睡觉睡死过去了。
于是,那个坑爹的金匮之盟中的两大“隐患”被消除了。
德昭、德芳兄弟死后,留在“传位图”——金匮之盟上的人物只剩一个廷美。不知是贪恋权位还是为了大宋江山的稳定,当太宗向赵普“征询”此事意见时,赵普便决绝地说
“不可一误再误”,同样不失时机地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主意是你出的你就看着办吧。于是就有了柴禹锡揭发赵廷美“骄横不法、私交大臣”的检举信,说时任宰相卢多逊曾暗对赵廷美说“愿宫车晏驾,力侍大王”。赵廷美回话说“若如此,卿不愁高官”。意思是卢多逊曾暗地串联赵廷美说“盼望当下皇帝早死,而后尽力侍奉大王您。”而赵廷美的承诺是“如果此事能成,你就会有高官做”。只是检举揭发人柴禹锡是赵光义做晋王时的心腹,只是卢多逊当时已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墙倒众人推——世人,特别是官场一向是见风使舵的。案情已公布,文武百官中有七十多名大臣联名声讨:卢多逊、赵廷美诅咒圣上,大逆不道宜正刑章。虽然赵廷美谋反最终也没找到切实的证据,但太宗很会抓时机、做文章:不是朕如何如何,而是你如何如何。于是,大宋无限公司第三代领导候选人赵廷美,被罢黜开封府尹、迁居西京。卢多逊被削夺官爵,同党处死。
卢多逊倒了,赵普站起来了。为了替时任老板永除后患,恢复宰相之位的赵普,便唆使开封知府李符上言说“廷美不思改过,反多怨望”。于是,赵廷美被下放到湖北房县悔过自新。廷美被下放到房县后,太宗特意安排政治可靠的人到房州担任知州和通判,同时各赏赐白金三百两,希望对皇弟多加关照。于是,年仅38岁的赵廷美在两年后便病死房州。
珍藏在黄金宝柜中最高法律文书——兄终弟及的金匮之盟,失去一切继续有效的条件后,天子大位继承终于回归到了“父传子”,从而保证了大宋江山的平稳延传。
常言道:功功过自有后人说。赵普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中首屈一功,在太祖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及其制定守边防辽等诸多重大举措中功不可没。
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才,在大宋江山延传出现不确定动荡时,一句“当年太祖已错,陛下还要再错吗?”力挽狂澜。然而,他在大宋皇权交接中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功是过呢?世人是否说的准,反正俺是说不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6:45:5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