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胡雨松
两名员工要检查5000头奶牛的采食、反刍、活动量身体状况,需要多长时间?
非常努力的话,每天也要至少花费6小时才能完成。
但如今,在智能脖环和中国电信的帮助下,奶牛一举一动,都可以在监测系统中一目了然。
位于蚌埠市五河县的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牧业”),现存栏荷斯坦奶牛约4万头,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牧场,年产优质鲜奶29万吨。每一头奶牛的饲养,都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品质,要怎样将这些“大块头”们管好?
奶牛戴着脖环可以检测身体情况。人民网 胡雨松摄
走进蚌埠市五河县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5号牛棚,每头奶牛都在脖子上挂上一块蓝色脖环。“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戴在牛身上的运动手环,通过光电信号收集信息,奶牛活动量、头部动作、反刍时间等数据都可以自动上传并分析。”现代牧业工作人员赵中要介绍,2024年,公司借助五河县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奶牛),与中国电信安徽公司联手,引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发情检测脖环系统。
“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前,员工都被牛‘绑得’牢牢的,检查奶牛身体状况占据了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现在好了,2万多头牛的状态都可以通过脖环收集处理。”赵中要打开监测平台,存栏奶牛的活动量、泌乳天数、繁殖状态等信息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遇到奶牛异常状况或者进入发情期,平台都能提供预警,不仅减轻一线工人工作量,而且大数据让我们在饲喂管理、发情监测等的决策也更科学。”赵中要说。
在物联网的帮助下,“看牛不下地”成为可能。但整座牧场的设备更新,并不是只在牛脖子上挂上一个脖环那么简单。
2011年,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在五河落成,牧场占地近4000亩,牛棚使用高标准彩钢结构。这种材料虽然坚固,但对信号传输却形成一定障碍。
数字化转型就在眼前,要实现这关键一步,就必须对原有牛棚进行结构改造。
赵中要检查棚内的信号基站。人民网 胡雨松摄
2024年,中国电信五河公司主动联系到现代牧业,为企业提供了不耽误生产的数字化升级方案。“原有基站受彩钢影响,即使给牛套上脖环也有信号弱、数据传输慢的问题。为此我们在需要监测的12座牛棚内,都设计新建两个基站,配合电信研制的物联网脖环,有效地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繁殖效率。”中国电信五河分公司解决方案经理高远说。
显然,当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碰撞,也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据了解,近年来,中国电信安徽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智慧农业生产中,包括农田土壤数据监测、养殖场家畜行为监测等,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依托传统经验,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大模型用于农业生产,将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也将发挥在物联网、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上的优势,助力智慧农业发展。”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7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