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周到上海网老杨和老黄都是聋哑人,也是多年的老友。老黄素爱炒股,2015年以来,先后分三次向老杨借得19万元。可是还款期限已过,老杨多次催讨都未果,只好把老黄告上了上海金山法院,法院依判决被告老黄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归还原告老杨借款19万元、利息500元以及逾期利息。谁知,老黄仍未还款,老杨遂向金山法院申请执行。
在承办法官的努力下,近日,双方当事人签订了和解协议,还共同向承办法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感谢你们的耐心协调,让我们重拾友情,在此我们给你们点赞。”
面对两位聋哑人,法官是如何克服困难、沟通协调,让二人握手言和的呢?
没有回音的电话
执行法官接手此案时,并不知道老黄和老杨的聋哑人身份。
根据被老黄申报,其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执行法官调查后发现,被执行人老黄名下的确并无房产、存款、车辆等可供执行财产,其户籍所在住房登记在其女儿名下。
不过,法官对老黄名下银行账户流水进行调取时,发现其名下部分银行账户存在近期存款取款记录,承办法官及时对上述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
为及时告知申请人老杨本案执行进展,承办法官多次拨打申请执行书上的联系电话,但电话接通后无任何回音。
为解答心中疑惑,承办法官给这个号码发送了短信,后续,老杨回复承办法官,表示自己为聋哑人,无法正常接听。
他告诉法官,当初是因为和老黄是好友,才借给他那么多钱,没想到他没能力归还。承办法官通过短信向其告知本案的执行情况,并询问是否有财产线索可提供,老杨表示没有线索可提供,案件执行一时陷入僵局。
案件执行获转机
正当法官思考如何打破僵局时,被执行人老黄突然主动联系,并提交保留生活费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表示,自己也是一名聋哑人,名下有一银行账户系退休工资账户,被法院冻结,已影响日常生活,请求予以解除冻结。
考虑到情况特殊,承办法官根据其预留电话,通过短信将老黄约至法院沟通。被执行人老黄到院后表示由于自己情况特殊,现已退休,还有一个小孩需要抚养,自己除每月固定养老金外无其他任何收入,无能力一次性归还欠款。了解情况后,承办法官通过手写方式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引导其换位思考,珍惜友谊。
经过长时间沟通,被执行人老黄表示也非常感谢老杨,自从未按约还款后,双方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自己也想重拾这段友情,为表示诚意,他愿意从每月2300余元养老金中拿出300元用以偿还给申请人老杨。针对被执行人老黄提出的还款计划,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征求了申请人老杨的意见,其表示同意协商。
特殊的“笔对笔”协调
为妥善解决纠纷,促使双方冰释前嫌,承办法官通过短信通知了双方到院协商还款事宜。
聘请手语翻译需不菲费用,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特殊情况,承办法官决定采取“笔对笔”交流方式进行协调。
承办法官首先在纸上写出初步还款内容,承办法官、双方当事人一人一沓纸、一支笔,一笔一划、你来我往,以文字说话。
对有歧义的地方,承办法官多次书写沟通,反复确认其意思表示,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被执行人老黄自今年10月起至明年7月前每月还款300元,其后,根据养老金上调幅度,逐年上调每月还款100元,直至还清。同时,被执行人老黄当场将当月还款300元转账给老杨。
最后由承办法官将确认的还款内容通过执行笔录、和解协议的方式予以固定,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当事人拿到签字的和解协议后,摒弃前嫌,重拾友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7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