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07:59: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们先通过两个案例,来看霍去病的时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贵族社交方式:

其一,汉武帝时期的一场宴会上,名将灌夫高兴得翩翩起舞,随后又邀请丞相田蚡一起跳。可是本来就和灌夫不对付的田蚡,端坐在座位之上,一动不动,气得灌夫破口大骂,两人的关系雪上加霜。

其二,汉宣帝时期,官员聚会,长信少府檀长卿当众跳了一支舞,表演猴子和狗打架的情形。聚会上有人气坏了,觉得他的舞姿不够优雅,简直是伤风败俗,出门就要向皇帝弹劾他。

奇怪,在电视剧上,这些达官贵人的宴会,在场上跳舞的,不都是一些美丽的舞姬么?为什么在这些记载里,连这些贵族和官员,都要亲自在宴会跳舞呢?

这就要谈到汉朝一个很常见的社交礼仪:以舞相属(音zhǔ)。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01、以舞相属

一般认为,“以舞相属”的“属”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敬酒,而是邀请。

也就是说,“以舞相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舞敬酒,二是以舞邀请对方下场跳舞。

这在汉朝贵族和官员的宴会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交礼仪。跳舞的人,不是美丽的舞姬,而是宴会上的主人和客人。

一般来说,第一个起身跳舞的,是宴会的主人。他跳完之后,选中一个客人,邀请客人接着跳。这位客人跳完,再邀请下一位客人,继续跳下去。

被邀请的人,如果不跳,就被认为这是不给对方面子。文学家蔡邕就是在一次宴会上,拒绝了太守王智跳舞的邀请,得罪了王智,才结束了流放,又再次亡命天涯。

不仅要跳,还要跳得端庄优雅,要不然就要像文章开头的那位檀长卿一样,被人弹劾了。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在史书上,汉朝人跳舞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都非常熟悉鸿门宴的故事,项庄就是以为宴会助兴为理由,在刘邦面前舞剑,想找机会杀了刘邦。

这里的舞剑,自然不是武术表演,而是以剑为道具的一种舞蹈。

刘邦在写《大风歌》的时候,也不是像很多电视剧一样,直挺挺地站在地上,中气十足地念“大风起兮云飞扬”。

实际上,史记里把这个过程写得很清楚: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大风歌伴随的,是刘邦的舞蹈。

投降匈奴的李陵,在设宴送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还乡的时候,也是一边跳舞,一边悲伤得泪流满面。

在汉朝,但凡宴会,就有可能要跳舞。高兴了要跳,悲伤了要跳,单纯活跃气氛也要跳。不会跳舞,或者舞跳得不好,简直不好意思当官了。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外戚出身、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冠军侯和骠骑将军的霍去病,从小打交道的,不是贵族子弟,就是各式官员,不太可能不会跳舞。

不仅会跳,舞蹈水平,想来还不低,才能对得起他在富贵乡浸泡二十多年的出身。

——虽然,冠军侯骠骑将军在被人邀请跳舞的时候,耍性子不跳,或者跳不好,多半也没有谁敢弹劾他,就算要弹劾,汉武帝也不会为这事处置他。

正史上虽然没有关于霍去病跳舞的记载,可是民间传说里,却把他和一种特殊的舞蹈联系在了一起——西固军傩舞。

西固军傩舞,是从久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带有祈祷和祭祀性质的舞蹈,在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这种舞蹈,是霍去病远征匈奴,路过兰州的时候,看到当地人受苦受难,便向神仙祈祷,而留下的“神舞”。直到现在,西固军傩舞里,霍去病的故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联想到汉朝人热爱跳舞的习惯,又为这个传说,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02、结婚年龄

霍去病有一句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很多人误以为他这是拒绝了汉武帝的赐婚。

实际上,霍去病说这句话,是为了拒绝汉武帝赏赐的豪宅。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他的妻子是谁,但是记载了他的儿子,他不太可能没有成亲。

根据汉朝的普遍结婚年龄,霍去病甚至有可能17岁从军之前,就已经结婚生子了。

汉朝创建的时候,秦朝的大一统战争结束不久,又经历了楚汉争霸,人口数量锐减。

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生产力,也没有足够的参军人数来保家卫国。于是汉朝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刺激生育。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早婚。

汉惠帝时期,就立下规定:女子15岁还没有出嫁,就要多收赋税。这里的15岁,指的是虚岁,也就是说,汉朝女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晚于14岁。

(为了方便统计和理解,本文的年龄,都按照现代实岁的算法。)

男子的结婚年龄虽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按照常理推断,就算比女子略晚,也顶多会晚一两年到两三年,不会晚太多。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我们还可以从史书的记载中,来推断汉朝贵族男子的普遍婚龄。

汉文帝生下汉景帝的时候,只有15岁。而在此之前,汉文帝还有至少一个原配王后生的嫡长子,和一个与汉景帝同母的女儿,馆陶公主。

也就是说,汉文帝最晚,也是14岁就当了父亲,13岁的时候,就成婚了。

汉景帝的前3个儿子,都是栗姬所生,其中第三个儿子记载了出生年份,是在汉景帝18岁那年。

也就是说,汉景帝和栗姬生下长子的时候,最晚也是16岁,他成婚的时间,最晚也是15岁。考虑到女子很难一年生一个,这么密集地生孩子,他们的成婚年龄,多半还更早。

汉武帝15岁登基的时候,早已娶了太子妃陈阿娇。

这些都是关于皇家婚龄的记载。而通常来说,贵族的生活习惯,都是向皇家看齐的,也要响应皇家的号召,所以,他们的婚龄,应该也和皇家差不多。

从小流落民间的汉宣帝,作为一个结婚困难户,迎娶许平君的时候,只有16岁,也能说明当时的男子普遍早婚。

汉宣帝时期,一个名叫王吉的官员,还特地上书汉宣帝,探讨当时普遍早婚带来的种种弊端。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从汉朝建立开始,直到至少汉宣帝时期,男子的普遍结婚年龄都很小,有记载的,基本都在16岁以内。

中科大历史学员的教授彭卫,则在他的著作《汉代婚姻形态》中,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研究推断出,汉朝男子的普遍初婚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成婚年龄差别不大。

而霍去病作为嫖姚校尉,第一次上战场的时间,是17岁。

他是皇后家的外戚,是汉武帝身边的近臣,晚婚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根据常理推断,古人流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霍去病上战场,虽然是作为校尉,也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如果家里没留有孩子,大概家人也不会放心让他出征。

因此,少年将军霍去病,在17岁一战封侯之前,很有可能已经结婚生子了。那个孩子,自然是继承了他冠军侯爵位的霍嬗。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03、日常饮食

汉朝的普通人,一天吃两餐,主食是小米或者黄米,菜以素食为主,一年难得见几次肉。而且,平民百姓能吃上的肉,一般也就是鱼了。

不过,霍去病这样的出身,多半是享受一日三餐的待遇,食品也比一般人要丰富。他能吃上的肉,应该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等。

根据马王堆考古发现,马肉也在汉朝人的食谱上,不过由于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打仗要用,所以,日常的饮食,很少见到马肉。

牛也因为要用来耕田,很少上到汉朝的餐桌。在汉朝,无故杀牛,可是死罪。

在现代广受欢迎的豆腐,相传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和霍去病是同一年代。不过根据研究发现,汉朝时的豆腐,一般是穷苦人家吃的,霍去病这样的贵族子弟,就未必吃过了。

而从西域传来的葡萄、黄瓜、石榴等,霍去病应该都没吃过。毕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逃回来的,带不回这些东西。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漠北之战后,等他回来的时候,霍去病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霍去病从17岁开始从军,出征在外,吃的军粮,可就难吃了。

一般士兵携带的干粮叫做粕和糗,就是将五谷炒熟之后,方便携带,不易变质,说起来有点像现代的炒米和炒面,不过味道肯定不如现代的好。吃的时候,抓一把干粮,配一点水,就这么往下吞。

如果条件比较好,还可以带点酱和腌菜做配菜。

平时想吃肉的时候,可以由士兵自己到市场上花钱购买,则在战时,多半就只能看看有没有时间和精力煮点死去的马来吃了。

这么恶劣的条件,也难怪霍去病每次出征,汉武帝都要派御厨给他送几十车食物,帮他改善伙食。

汉武帝送来的食物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显然不太可能是不容易保存的新鲜肉类和蔬菜,多半是肉干、腌鱼这类容易保存的食品。

不过,霍去病行军速度非常快,有时候还会直接舍弃粮草,狂飙突进,取食于敌。这些汉武帝送的食物,有多少能真正进他肚子,可就不好说了。

汉朝时期贵族流行的社交方式

04、写在最后

霍去病留下来的史料并不多,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实在懒得写他战绩之外的太多东西。我们想要更了解他,只能去研究汉朝人的日常生活。

然而汉朝流传下来的史料也少,不像宋朝和明清,有大量的笔记和诗书,可以轻易勾勒出他们的日常。

以至于,现在关于汉朝的电视剧,大多数是套一个宋明清的壳子,展示的,并不是汉朝的风貌。

汉朝那么有特色的“以舞相属”,我看过的电视剧里,拍出来的,居然只有老版的三国演义。

更别提其他日常了。

希望通过史料的研究和考古的深入,我们能够勾勒出更清晰的汉朝生活,能更多方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吧。

你觉得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的主力是霍去病统帅的匈奴雇佣兵
...帝是依靠一群匈奴雇佣军击败的匈奴。01、首先我们来看霍去病两次“出塞击胡”时他麾下的将领都有哪些。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抛弃汉军
2023-04-17 09:16:00
汉武帝发行白鹿皮币,以恢复礼制为名加强中央集权
...权;另一方面也有敛财的目的。实际上,这和当年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军费开支浩繁,造成国库空虚有关。因为汉武帝希望,各个诸侯王们,都能拿出点钱来,帮着填补国库。但是诸侯王们都不
2023-02-03 15:31:00
李广家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
...汉朝的国力昌盛,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能力。在卫青和霍去病崛起之前,李广的名气几乎无人能比,汉武帝也对李广抱有极大地期望。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四
2024-04-25 11:33:00
被忽视的历史,揭秘匈奴的死穴
...整,奈何成效甚微。直到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在卫青与霍去病两位将才的带领下,这才战胜了匈奴势力。而那霍去病更是一度成为了匈奴眼中的阎王爷,听到他的名号,他们简直瑟瑟发抖。但也有
2024-02-15 17:21:00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看汉朝向匈奴和亲到击溃匈奴
...(内蒙古五原)。第二次战役,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攻到祁连
2024-10-15 09:50:00
历史上的天才少年将军——霍去病
...、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就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少年将军霍去病,也是小编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没有之一。如果你能了解霍去病的一生和他所取得巨大辉煌的战绩,你就会明白霍去病不仅仅只是取得
2023-08-27 06:42:00
霍去病攻下4座重镇,汉武帝取4个霸气名字沿用至今
...帝王将相中,汉武帝可谓是有着极高的文字水平,在对于霍去病的职位和封号上,都是他自己设定的名称。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是一个起地名的高手。中国有四个霸气的地名,就是由汉武帝取的,从
2022-12-25 21:27:00
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是汉朝名将,为何文人大多把自己比作李广?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韩信,到了汉武帝时期,有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些名将。卫青与霍去病,相比于李广,创立的军功更加卓著。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多把自己比作李广,很少有人把自己比作
2024-02-26 12:45:00
...的主观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褒扬李广,而对卫青、霍去病颇有微词。之所以这样,也许是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李广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世家,卫、霍则是“外戚”。在《佞幸列传》中,司马迁首
2024-06-02 2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