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05:25:00 来源:戏说三国

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灭殷后,还没来得及巩固政权,两年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继位,是为周成王,但周成王还是一个小孩,东方殷商的残余势力,还有别有用心的盟国也趁机抬头,而周王室内部也发生分裂,周朝面临内忧外患,在这样险恶的内外形势下,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了叛乱,并兴立制度,安抚天下,表现了他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政治才干,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宰辅。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东征平叛:稳定了内外部环境,又达到了开疆拓土的目的。

周公辅政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东征平叛。周武王灭殷后,为了安抚殷朝的遗民,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为殷王,并把朝歌作为都城,然后又封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在朝歌周围监督他。周公旦足智多谋,武王姬发把他留在京师作为宰辅,临死之前又托孤给周公旦,让他作为首辅大臣辅佐周成王。周公的排名第四,管叔排名第三,管叔认为自己是兄长,应当取代公周公旦的位置做宰辅,因此有了自己的想法。武庚看出周王室贵族内部的矛盾,尤其周成王年幼,认为有机可乘,他拉拢管叔鲜、蔡叔度,挑拨离间他们和周公旦的关系,又联合东方氏族邦国发动叛乱。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管叔鲜散布谣言说:“周公旦将不利于成王!”言下之意就是周公旦要篡位,借此来制造京城内部的混乱。而武庚禄父的部队,则在外面气势汹汹,直接威胁到了周王室的安全。在这危机关头,周公旦临危不惧,他坦诚的说服了成王,并和大臣召公团结一致,稳定住了京城的局面,然后整顿军队率师东征。出师前,周公旦以成王名义发布文告,号召臣民团结起来,用武力去平定叛乱。在战争开始后,周公选择了擒贼先擒王,他先集中兵力,打击叛乱中心,打败了武庚禄父。接着诛杀了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稳定了大局。最后乘胜平定了东方各国的叛乱,采用分化瓦解个个击破的办法,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安定了东方。

在周公旦的努力下,周的内外部环境得到了稳固,同时周也已经超越了殷商,成为了超级大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原来的那套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如此庞大的国家管理了,怎么办?这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周成王和周公旦的面前,作为最高统治者,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只能去直面挑战并解决,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分封诸侯:疆土数百倍的增长后带来的难以管理的问题,被解决了。

在稳定了内外部环境后,周公旦做了第二件事,就是分封诸侯。周国本来是一个小方国,武王灭商纣,加上周公东征,其国土面积扩大了几百倍,成为了一个东临大海,西到陇山,南至淮水流域,北到今辽宁的西南部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是超级大国了,用原来的那套管理办法,能管得管理得过来,管理得了吗?那么用什么办法来,来统治新征服的区域呢?武王姬发在世时,周公旦便提出了分封诸侯的谏议,将国土分割成若干诸侯国,分封给。周王氏的子弟、亲属、以及有功之臣,还有古代先王贤人后裔,都被封藩,被封的人,虽然都说是诸侯,但却分为了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这样一来,就把庞大的疆土,划分成了一个个小的国家,由诸侯们分别打理,他们也很用心,因为在他们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他自己的私人拥有财产,是可以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的。而大的封国诸侯,基本上都是宗室重臣,周公旦的封国鲁国,就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辅佐周成王,所以鲁国就暂时由他的儿子来替他打理。这些诸侯们,不仅解决了周国土面积大,无法有效管理的问题,当戎狄部落来侵袭时,周天子一声令下,他们还可以来拱卫京师,共同抵御外敌。决定权在周天子手里,分开槽子养马,合起槽子养猪,说的就是这个逻辑。大大小小的诸侯们之间矛盾不断,就需要周天子这个裁判员来指点江山,这也是周国祚可以传八百载的原因所在。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司需要那么多部门了?尽管很多部门在我们看来,都是吃干饭的,属于可有可无,但他们却是老板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人能力有边界,就需要组织层级管理,汉武帝再牛,也需要在军事上仰仗卫青、霍去病,在财务上仰仗桑弘羊,外交上用张骞。你看不惯很多趋炎附势之人,恰恰是领导所需要的,你整天板个冷脸,老板看多了也会厌倦,有这些人刚好可以满足领导的需求。除了干将外,谄媚之臣也是要有的,汉文帝身边的邓通,汉武帝身边的韩嫣,都可以算作是此类人物的前辈了。迁都洛邑:迁都洛邑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接下来,就是修建周的都城洛邑了,武王伐纣前,先攻灭了拱卫朝歌的诸侯,才能长驱直入。在吸取了教训后,周公旦和武王姬发都认为,京城附近得诸侯,一定要是宗室,且被信任的人才行。同时把那些被征服的旧贵族们,都迁移到洛邑,并安排召公派八师驻扎洛邑,加强对他们的管控同时拱卫京师,八师是天下强军,也是当时周王朝最精锐的部队,数量有十几万之多,这就保证了周的统治基础。洛邑被修建成了天下第一壁垒,洛邑不仅城高壑深,还容纳了大量的豪强氏族,后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修建茂陵,迁徙豪强去的做法,可能就是受到了周公旦做法的启发。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同时殷商的旧贵族们都在东方,而周的旧都城镐京在西面,无法对东方进行有效的管控,这个问题随着周公旦东征,周版图进一步扩大后,问题就更加急迫起来,于是周公旦决定把京城迁到洛邑。修建洛邑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行,因此,周公旦征集了天下诸侯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让他们都要出人、出钱、出物资,于是洛邑被建成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壁垒,成为了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礼仪之邦:不是以德服人,而是用规矩去约束人的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的管理,要有与之匹配的制度,周原来只是西方的一个小诸侯,那个时候的制度,根本无法对这样庞大的帝国进行管理,怎么办呢?周公旦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他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请注意这里的礼可不是以德服人,而是强调尊卑有序,强调规矩的问题,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国家管理的制度体系,这就是十分伟大的事情了。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周公旦主导的周礼,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首先是尊卑有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等都有了分别,同时把这些思想注入了头脑,让你在思想里形成尊卑有序的概念,比如皇帝的要求和其他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按照天子的标准,就是违背了礼,就要接受惩罚。你实力强大了想作乱,但思想上就会被钳制,这就是思想上的控制。第二就是关于耕地,有了公田和私田之别,大家都有地可耕种,这就解决了土地分配的问题。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第三是明确了继承的问题。在此之前,王位的归属是没有定数的,这就是以前很多朝代混乱的原因,而到了周后,这个问题被明确了,就是父位子承,而不是弟弟继承。到了汉景帝时,窦太后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想让汉景帝立弟弟梁王刘武为储君,大臣袁盎就拿出了周礼,来劝说窦太后改变主意。袁盎的辩论之能出众,但创立了周礼的周公旦,为他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由此想到了为什么孔子会处处碰壁,不是他的学问不行,而是不合时宜,因为当时礼崩乐坏,诸侯们都在互相攻伐,扩大自己的疆土,而孔子倡导周礼,推崇尊卑有序的道理,这是维护周天子的统治,你说诸侯们能听孔子的吗?当然不会,后来的亚圣孟子的境遇,也和孔子差不多。学说之争哪有高低之分,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势,加以灵活运用,有人说春秋时期可以出现“百家争鸣”,为什么现在就没有这么多的思想家了呢?那是因为那个时代是乱世,在:礼崩乐坏、天下大争”的大背景下,每个君主都想找到富国强军的路,争霸和灭国才是主题!于是出现了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百家争鸣。但到了盛唐时期,思想家就不多了,但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数量,却达到了顶峰,因为那个时候是盛世,人们更多聚焦在了文化建设上。

周公旦的智勇:稳定内政、开疆拓土的宰辅之路

周公吐辅,天下归心。周公旦不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同时也为无数的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王去世后,为何是由周公辅佐成王,而不是姜子牙?
...,周武王由于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临终时,他让其四弟周公旦即周公,辅佐他的儿子姬诵,即称为"周公辅成王",而当时姜子牙作为牧野之战的总指挥,其才能也不在周公之下,为什么周武王不
2023-02-03 21:42:00
周公辅成王:德才兼备的王者之路
周公,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他的事迹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内外。然而周公辅成王,这件事导致了三监之乱,管叔、蔡叔和武庚禄父发动了叛乱,不满周公的行为。周武王的兄弟有很多,为什么是周公辅
2024-05-09 16:05:00
浅聊周公旦的治国思想:王霸之道礼治天下
周公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文化人物,是周朝的奠基人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之一。他出身于齐国,后来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公旦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无私的忠诚为周朝的建立
2023-05-15 21:08:00
苏妲己与周公旦:权力与美丽的智慧对决
...能敌,简直是“古代版的智多星”!1.周公的聪明才智:智勇双全周公的聪明才智就像是古代版的“神算子”,他不仅帮助周武王打下了江山,还在周朝建立后,负责治理国家。他的治国方针和政
2024-11-18 11:20:00
商纣王的爱妃苏妲己并没有死,她被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纳为姬妾
...四、周公旦与苏妲己的关系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因其智勇双全而受到尊敬。他在周朝建立后,辅佐周武王治理国家,平定内乱,奠定了周朝的基业。周公旦的性格与商纣王截然不同,他崇尚仁德
2024-12-02 09:21:00
周文王与姜太公:君臣一体的成功之路
周公辅政都能发生“三监之乱”,换做姜太公辅政那还不天下大乱。想要弄清楚这些,就要先明白当时的天下格局和周国面临的危机。在商朝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只有商国的国君可以自称为王,其余
2023-10-21 15:37:00
中国古代的智慧之光,杰出军师的故事
...们的传奇故事,以期寻找出史上最杰出的智者。诸葛亮:智勇双全在中国军师中,诸葛亮的名字无人不晓。他不仅在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频频亮相,也在教科书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2023-09-11 01:25:00
周公旦废止“人祭”制定“周礼”,是华夏文明的新生
...的史料中,商人和其他民族没有任何的区别,历代商王和宰辅们也都仁慈智慧,兢兢业业,只是末世的商纣王丧心病狂才导致了商王朝的终结。商王朝几百年的血腥暴行,都被归咎于纣王一人,他背
2023-07-16 14:54:00
李世民文韬武略,为何宋朝君臣对他评价不高?
...上的“千古一帝”,李世民应该能算得上,他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不但开创了“贞观之治”,还被誉为“天可汗”,是一代贤君。但是,许多宋朝人对李世民评价并不高:宋朝的皇帝、大臣,都不
2023-08-17 17: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纸上烽烟|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红色作家周浩然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8-27 06:43:00
抗战中的太原:血火王兴坪 忠魂护家园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兴坪惨案遗址(资料图片) 1938年2月,齐世铭的东山抗日游击队被整编成714团独立营,在王兴坪村建立了根据地
2025-08-27 07:04:00
铁骨铮铮响 血尽志未消——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三)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着这样一位烈士,贺龙元帅赞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2025-08-27 07:55:00
1951年上映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水上猎户组成的传奇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
2025-08-26 09:23:00
中国空战史上对撞敌机第一人陈怀民,不要为我悲伤、不要为我难过,为了国家百姓,死的有价值!1938年,22岁飞行员陈怀民,不顾安危撞向日军飞机,壮烈牺牲,没想到女友竟纵身一跃,跳入
2025-08-26 10:42:00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卢沟桥事变。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佟麟阁女儿:父亲不会变老,我想再抱抱他,父亲牺牲时那年我只有15岁……
2025-08-26 10:42:00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就算没人监督,也能守住本心,不会因为环境隐蔽就放纵自己。然而现实中
2025-08-26 15:04: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岩脚镇:繁华商埠和川盐集散的古驿道
在贵州西部,群山脚下、廻龙溪畔坐落着一座百年古镇——岩脚古镇。岩脚旧称羊场,位于六枝特区北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025-08-26 15:32:00
铭记抗日战争历史,传承烽火岁月精神 ——“信”火相传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践团红色寻访之旅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胜利丰碑
2025-08-26 16:56:00
泉畔寻踪,诗里访城—— 山师附小2024级8班雏鹰小队访泉研学记
鲁网8月26日讯近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024 级 8 班雏鹰小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访泉之旅。此次活动从充满古韵的百花洲出发
2025-08-26 16:56:00
大皖新闻讯 泛黄的纸张,铅印的文字,穿越八十余载时空,静静诉说着昔日的战火纷飞——这便是珍藏在安徽省档案馆的《抗敌报》
2025-08-26 21:08:00
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夹烟墙画,有人投诉认为不妥,理由是会误导青少年,并建议把鲁迅抽烟换成握拳动作。投诉是好心,但有些过度操心了
2025-08-27 01:56:00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