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0-31 09:49:00 来源:上游新闻

满减规则搞不懂,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一不留神就“0元”下单,各种诈骗陷阱来袭……今年的“双11”正在进行,剁手族又被套路了。近期,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购物遭遇,有不少吐槽和“避雷”攻略。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严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全国各地的消保委、消委会也陆续发布“双11”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关注商家的价格走势,避免被坑。

规则眼花缭乱 “脑细胞阵亡”

“再也别说上班累了,花钱买东西一样累,要用上毕生所学的数学、还要蹲直播间……能不能来一个大家都轻松的双11?”网友妮妮的一通“牢骚”却引发了朋友圈有史以来最多的点赞。

“双11规则难懂”的吐槽早已有之,今年,不少电商平台也“顺应大众呼声”,在进行“双11”宣传时强调“简化规则”。

不过,在“没有繁杂的计算,拒绝花式套路”的宣传话术之下,人们看到的仍是平台券、红包雨、满减、尾款、定金、预售、赠品、商家券、直播间优惠……眼花缭乱的规则直接让不少市民直呼“脑细胞阵亡”。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在似乎研究不透的规则背后,不少市民感到“各种套路越来越深”——美妆券、服装券、户外券……不同的满减规则后,既“搞不懂什么便宜”,也让“凑单商品多过真正要买的”;“战线”长达两个月,弄不清什么时间是真优惠,每隔一周就“蹲点”,很费时间;通过赠送小样捆绑加价,“最终没省多少钱还得到了一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市民乔女士表示,为了研究“双11”规则,她特意打开各个电商平台的“规则”链接,在某平台“双11”活动消费者规则中,“每满300减50”,“带有官方XX折或者官方立减字样的商品享受优惠”,“带有‘直播买贵必赔’或金色‘买贵必赔’标识的商品支持直播买贵必赔服务”等众多规则已经让人有点头大,“5000多字的规则正文,还有超链接!‘跨店满减优惠分摊’‘与其他优惠叠加’……一通研究下来,根本不知道啥商品便宜了”。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强烈建议回归原始版本双11,就11月11日一天,要买就买,不买拉倒,商家能做低价就做低价,别搞些有的没的……”网友小朱提出了很多数人相似的建议,“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11月10日晚上蹲点抢,享受的也是真正大力度的优惠。”

预售价格比直接购买更贵

10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要求全链条优化促销规则,保障活动规范、透明。严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的这个提示是有的放矢,也是未雨绸缪。这两天,就有不少消费者质疑称,在某电商平台,一些“双11”预售产品居然比直接购买更贵,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尾款人”变“韭菜人”。通过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的预售前后实付价的对比图也可以看出,确实存在这种直接购买价更低的情况。

在“双十一”开始之前,来自广东的消费者小林已经观望了很久,预售开启当晚就下定金购买了猫粮、护肤品、日用品等。“我觉得预售肯定是比后面的活动更便宜的,毕竟又要下定金,又要付尾款什么的。”10月22日,小林按时在平台上支付此前下定金的预售产品尾款,然而在支付尾款后她无意点开了商品链接,发现10月22日(非预售期)直接购买商品的价格竟然更便宜。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护肤品也是一样,预售券后实付款是1535.95元,直接购买的价格是1523.64元。”小林仔细对比了自己购物车里的多个已支付定金的预售产品,均发现预售价格反而更贵。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虽然涉及商品预售后价格涨幅大多在1元-150元之间,涨幅不大,但这种情况让消费者很气愤,“我们当时付定金不就是为了省钱吗?现在付了定金比直接买还贵几十块钱,预售还有什么意义?”还有用户质疑该行为是平台为了“双十一销售数据好看”,故意将预售价格提高,强迫用户退款后二次下单购买。

莫名其妙被开了“先用后付”

今年“双11”期间,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最近都在不知不觉中开通了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没留神就“0元”拍下了商品。在点击确认收货按钮后,收到突如其来的扣款通知,才惊觉这项功能。

不仅第一次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后续购物过程中都会默认使用“先用后付”功能,还没来得及选择已经确认下单!

细心的消费者通过反复琢磨,终于找到了踪迹。以某平台为例,原来,在购物车结算页面的下拉选项中,有一个已经被自动勾选的“先用后付”功能。消费者不需要额外确认或输入密码,就可以下单。

如果不想使用此项功能,关闭通道非常隐蔽、难找。通过搜索、求助客服等一阵摸索,终于找到了关闭键。却发现:存在未完成的订单,暂时不可以关闭此项功能。看来,只能等待全部订单收货或售后结束,且在此期间不再下新单,才能关闭。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以上是许多消费者共同的遭遇,不乏投诉吐槽。也有消费者在“先用后付”后,陷入资金危机,“留下悔恨的泪水”。更有部分家长,“深受其害”!由于开通此项功能后,购物就跳过了输入支付密码的过程,点一两下就下单成功,家里的小孩很容易“误点”操作,造成家长的困扰。

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今年“双11”的坑,你踩了多少

因此,江苏消保委呼吁,“先用后付”要能“一键开通”也要能“一键关闭”,不然会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同时还建议平台开通有信用消费性质的功能时,应采用弹出窗口或红色加粗等方式醒目提示,并在使用过程中,增强对“误点”操作的再确认提示和售后制度安排,解决消费者“误点”带来的退货、退款举证困难。

各种诈骗陷阱 花样不断翻新

“双11”除了“买买买”,还有人正“磨刀霍霍”,借“双11”的名义设置陷阱,实施诈骗等不法行为。

在线下,“免费包裹”的老套路再次亮相,甚至还出现了打着政府名义的非法文件。有市民反映,最近收到了一份快递,里面有两份文件,一份为《国债发放通知书》,另一份为《国债资金使用说明书》,落款均为财政部。所谓的“国债发放通知书”称,中央财政要增发1万亿元国债,收到这份文件的有资格领取300万元“国债扶贫资金”,但得下载一个App申请善款名额。警方指出,这是典型的投资理财诈骗,不论是“通知书”还是“说明书”都是假的,伪造的“红头文件”是为了获取潜在受害人的信任。一旦有人相信并下载App,会被诱导向指定账户缴纳相关手续费等。

随着直播间等新渠道的流行,还有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直播能互动”等特点,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交易。消费者张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了某款预售手机,价格很实惠。根据主播要求,张先生添加了对方的社交软件账号,双方约定:张先生支付预售款后,对方就发货,待张先生收货并验收后,再支付余款。支付预售款后,张先生果真收到一个处于运输状态的快递单号,但第二天,卖家联系张先生称快递物流出现问题,之前的单号作废,需要重新更改单号。不过,新的快递单号始终没有发来,主播不仅拉黑了张先生,还注销了直播间。消费者务必牢记,一旦脱离平台交易,如果发生纠纷,很难维权成功。

此外,“双11”售后服务需求激增,退换货现象普遍。这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机会”。消费者陈先生收到自称来自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公司将他购买的商品遗失,要对他理赔,价格是商品价格的三倍。添加了对方的社交软件后,对方要求陈先生下载指定软件参加视频会议,开启屏幕共享,并按指引填写理赔信息。陈先生信以为真,先后多次在“退款网页”输入银行验证码,最后却收到银行发来的多笔扣款短信。消费者若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不要轻信,而是务必通过平台方联系官方客服或卖家确认。

今年的“双1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后的第一个大规模网络促销活动,各方都期待着今年的“双11”能够多一些真诚经营、少一点不实叫卖,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双11”营销空间。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闻晨报、新京报、澎湃新闻、上海辟谣平台、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3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陈红生 记者薛庆元)近年来,网络预售为越来越多电商所青睐。然而,预付款或者定金退款难、发货遥遥无期、商品货不对板、售后服务推诿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也不断发
2024-08-08 10:06:00
直接低价、现货售卖、全程价保……15岁的双11,有了一些新变
...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周丹双11的正日子就要到了,不少消费者已收到了第一波双11抢购的“战果”,并忙着将第二波“心水好物”加入购物车,只等正日子的到来。好在,今年的双11恰逢周
2023-11-09 19:33:00
...低商家经营风险和仓储成本,但延迟发货、不能退换等让消费者产生“花钱买罪受”之感本报记者 李国《工人日报》(2024年05月14日 04版)阅读提示今年“618”大促与往年不同
2024-05-14 02:41:00
主流电商平台618取消预售,媒体:转向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
...早支付过去了”……近两年,传统电商大促的预售模式被消费者吐槽。然而,今年这项流行多年的促销方式或将消失。5月6日,淘天集团公布今年天猫“618”取消官方预售环节。差不多时间,
2024-05-08 08:46:00
· 先涨价再降价?消费者:购物节有被愚弄的感觉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类似情况不在少数。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品在“双11”前价格波动异常,在“双11”活动期间购物时,部分商品的价格较平时不降反升,甚至一些商家在没有明
2024-11-09 08:17:00
...自:遵义日报江德斌近两年,传统电商大促的预售模式被消费者吐槽。然而,今年这项流行多年的促销方式在一些电商平台或将消失。5月6日,淘天集团公布今年天猫“618”取消官方预售环节
2024-05-13 09:43:00
· 更简单了?“618大战”在即 电商不玩预售了
...后,则是“苦预售久矣”。所谓电商大促预售制,即允许消费者在活动开始前支付定金锁定商品和价格,并在活动当天支付尾款完成交易。起初,“618”和“双11”电商促销活动并没有官方预
2024-05-10 07:54:00
预售冬装 寒潮过了仍未发货
...了仍未发货预售行为逐渐日常化 商家可减轻库存压力 但消费者等待过程中或权益受损记者在某平台看到,有的书籍预售期长达两个月。一些服装类商品的超长预售期引发消费者吐槽。(@视觉中
2024-01-07 04:04:00
取消预售,今年“6·18”买东西得靠抢吗?
...快手等电商平台纷纷官宣预售制“下线”。现货开卖,有消费者感慨:“大促回到最初的状态,买东西是不是得靠抢了?”多个平台现货开卖取消预售制后,天猫“6·18”宣布5月20日晚上8
2024-05-24 00:1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文化社区】书香岳程:闲时品书香,邻里话家常
鲁网10月16日讯最近,随着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村居内的图书角愈发热闹。每天早上八点多,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赶来
2025-10-16 17:27: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准矫治“大小耳”,重塑对称小美好
鲁网10月16日讯“妈妈,我的耳朵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当 6 岁的小女孩昭昭(化名)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时,家长满是心疼与愧疚
2025-10-16 17:27:00
10月16日,太原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沙盘前、精工样板间里,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向工作人员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2025-10-16 17:29:00
中国烟台—韩国群山文学交流活动在烟台举办
通讯员 艾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10月15日,韩国群山作家协会访问烟台,与烟台市文学界开展研讨交流。这是双方继2015年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举办文学交流活动
2025-10-16 17:33:00
不出门就能查药品、比药价,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衣宝萱家里常备的降压药快吃完了?想知道哪家药店的感冒药更划算?别急,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2025-10-16 17:35:00
涉及粥店街道下旺村!岱岳区发布征收土地公告
10月14日岱岳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公告泰岱征公告〔2025〕5号2025年9月30日,泰安市岱岳区2025年第19批次建设用地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
2025-10-16 17:35:00
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网10月16日讯 10月12日,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该论坛以“锚定科技前沿,赋能成果转化”为主题
2025-10-16 17:39:00
“杭州一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网上热传后续|警方通报: 一男子编造谣言被拘留
大皖新闻讯 10月14日,大皖新闻独家报道《“杭州一新娘与摄影师的瓜”在网上热传 当地回应:初步判断是虚假信息》,引起了各方关注(详见当日报道)
2025-10-16 17:41:00
为减轻父母种地负担 灵璧一男子自制撒化肥“神器”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为了给老爸老妈减轻负担,安徽灵璧人吴云东就地取材,制作了撒化肥神器——三只底部开孔的塑料桶,装上化肥
2025-10-16 1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