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扬雄、谯玄、李业:蜀地知识分子的道义与风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4 19:09:00 来源:戏说三国

西汉初年,汉景帝时期,文翁出任蜀郡太守,他鉴于“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在成都城南(今成都市文庙前街石室中学校址)修筑石室,创立了蜀郡公学。这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所官办学堂。学堂招选所属各县弟子入学读书,并采取了免除劳役等一系列奖励、优待入学学生的政策。于是,蜀郡文教兴盛,大家“争欲为学官学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从此,蜀地文学勃兴,人才济济,比肩于当时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相传汉代著名文学家、大学者扬雄、王褒等人,都曾在石室学校受教学习。

扬雄、谯玄、李业:蜀地知识分子的道义与风骨

文翁治蜀,赫赫有名。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兴学,造就了大批人才,许多蜀人在朝廷为官,或成为远近闻名的文人、学者。蜀地好学成风,蜀学异军突起,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

不幸的是,到了西汉末年,朝政腐败,王莽阴谋篡权。公元8年,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假借禅让的名义称帝,改国号为“新”,终结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在此风云突变、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候,也是最考验知识分子、士大夫们的政治立场、人格品德的关键时候。多数人顺势而为、迎合新的王朝、新的主子,从此平稳过渡,进而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还有一些人对新王朝采取不合作态度,辞官归隐,抱残守缺,清高自傲,纷纷以前朝遗民自居。也有少数人誓死效忠旧主,坚决反抗篡权,不当“二臣”,甚至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

王莽篡权,肆意妄为,百姓怨声载道。王莽对反对者,进行了严酷的镇压。此时,蜀地的知识分子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凶险。王莽篡汉之后,任命公孙述为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到了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公孙述野心勃勃,在建武元年(25年),他公然称帝于蜀,国号“成家”,年号“龙兴”,搞起了独立王国。面临如此严酷的境地,蜀地的知识分子们雪上加霜,他们如今还想要躲往何处?何处才有自由、清净之地?人人都必须要直面是继续效忠汉朝,还是与叛逆者同流合污的生死抉择。

在此西汉、东汉朝代更迭之际,处处动荡不安,处处刀光剑影,风声鹤唳,人人如履薄冰,朝不保夕。严峻的政治形势如同黎明前的黑暗,此时,蜀地的知识分子中涌现了一大批坚守道义的硬骨头,与黑恶势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抗争,展现了蜀人风骨,令人钦佩,值得后人永远尊敬、怀念。

扬雄、谯玄、李业:蜀地知识分子的道义与风骨

一、扬雄(公元前58—公元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学,为人口吃,他博览群书,尤其善于写作辞赋。三十多岁时,扬雄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汉成帝时,扬雄任黄门侍郎,与王莽、刘歆等人同事。

王莽篡汉之后,扬雄献文《剧秦美新》,批判(即“剧”)秦朝的暴政,拥护、赞扬王莽建立的新朝。王莽大为高兴,便升任扬雄为太中大夫,在天禄阁校书、上班。扬雄一如既往,淡泊名利,整天就只知道埋头做学问。昔日的同事刘歆做了王莽的国师,地位显赫,享尽荣华富贵。刘歆见扬雄不善钻营,日子过得清苦,就劝他紧跟王莽,再表现积极一点,王莽看在昔日曾经同事的份上,肯定会赏给你更多的功名利禄,“现在的读书人连《易经》都看不懂,谁还来看你写的《太玄》、《法言》?恐怕你写的这些书,将来只会被人们拿来盖酒坛子用。”扬雄听了,只是笑而不答。

刘歆不知道王莽篡权,早已不得人心,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暗地里起来反抗王莽。刘歆的儿子刘棻是扬雄的学生,反叛图谋暴露,扬雄因此受到了牵连。当扬雄得知朝廷的官吏正在前来天禄阁拘捕他时,扬雄毅然从阁楼上直接跳了下去,摔成了重伤。王莽无可奈何,他知道扬雄性格执拗,宁折不弯,便假惺惺地赦免了扬雄。

好在王莽建立的新朝只维持了短短16年。我们再回头看扬雄当初的献文《剧秦美新》,是不是很是讽刺呢?扬雄的抗争是巧妙的,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为什么不“剧”汉而“剧”秦呢?这不正是歪打正着,以秦比新,预言了新朝的短命下场吗?

扬雄、谯玄、李业:蜀地知识分子的道义与风骨

二、谯玄(公元前?—公元35年)著名学者、经学家。四川阆中人。汉成帝时为议郎,常常上书谏言。汉平帝时,任中散大夫。王莽篡权后,他辞去官职,隐姓埋名,归隐故乡阆中。公孙述占据蜀地,得知他在家隐居,就召他为官,他坚决不去应征,宁死不屈。

三、李业,字巨游,四川梓潼人。著名学者、《诗经》研究家。汉平帝时,举名经而为郎官。王莽篡权后,他辞官归隐。公孙述仰慕其名,多次下聘任命他为博士,李业坚决拒绝。公孙述大怒,命人一手拿着任命书,一手拿着毒药,逼迫李业屈服。李业笑道:“名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从容拿过毒酒,一饮而尽,慨然赴死。公孙述得知后,也感觉自己无辜而杀高士,不免心虚、惭愧。便又派人送重金到李业家中,表示慰问。李业家人都避而不受。

在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灭掉公孙述之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特地在李业的家乡梓潼为他建立了高大的墓阙。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墓阙至今仍存。

四、王嘉,字公卿。四川崇庆县人。西汉末年大臣,汉平帝时任尚书郎。王莽篡权后,他弃官归蜀。公孙述据蜀称帝之后,遣派使者召他为朝臣,王嘉坚决不答应。面对使者的威胁逼迫,王嘉毅然拔剑,自杀而亡。

五、章明,字公孺。四川新繁县人。西汉末年大臣,官至大中大夫。王莽篡位之时,他奋力反抗,慨然自杀。

六、王皓,字子离。四川崇庆县人。西汉末年,任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县令,王莽篡位后,他辞官回家乡归隐。公孙述据蜀称帝,威逼他做官。王皓当即自刎,并命使者拿着自己的头颅回去交差、复命。公孙述大怒,下令杀了王皓的妻子、儿女。

扬雄、谯玄、李业:蜀地知识分子的道义与风骨

七、任文公,四川阆中县人。西汉末年著名天文历象学家。汉平帝时,称病,辞官回家。王莽篡位后,他带领全家躲入子公山避乱,隐居不出。

八、侯刚,字直孟。四川新繁县人。西汉末年朝廷官员。王莽篡位之时,他佯狂抗议,整天背着木斗,守在宫阙门口,嚎啕大哭。王莽愤恨恼怒而杀之。

九、费贻,字奉君。四川乐山市人。东汉节义之士。公孙述称帝之后,遣派使者征召他为朝臣。费贻佯狂,用土漆涂在身上,臭不可闻,使者慌忙避之。东汉灭公孙述之后,费贻出任广西合浦太守,颇有政绩。

十、任永,字君业。四川宜宾市人。东汉著名学者。为了躲避王莽、公孙述的征召,他假装得了青光眼,说自己眼瞎了。儿子落井而死,妻子不守妇道,他都装着看不见。东汉建立之后,他奇迹般地双目复明了。汉光武帝听了他的事迹,就征召他入朝为官。

十一、冯信,四川广汉人。著名学者。两汉更迭之际,为了拒绝公孙述的征召,他故意弄坏了自己的双眼。公孙述灭亡之后,冯信忙用药水清洗自己的眼睛,并祈祷“世适平,目即清”。

以上十多位知识精英是西汉末年蜀地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人物,他们面对王莽篡权、公孙述的倒行逆施,奋起反抗、斗争。特别是李业慷慨就义之时说的那句:“名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喊出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灵魂深处的最强音,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在强权面前,他们不屈不挠,展现了蜀地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捍卫了知识分子的尊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4 2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在花溪》选题研讨:沉入历史深处,展现知识分子风骨
...化学者顾久、张新民认为,本书除了讲故事,还应该体现知识分子群体的风骨和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许明则建议沉入历史深处,从尽可能多的历史档案、个人日记和口述实录等
2024-01-19 16:04:00
《战火中的青春》开播,王仁君化身革命教员,谱写青春之歌
...,在战火的硝烟弥漫下,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学子、知识分子文化抗战、以自强不息的风骨,展现年轻学子的坚毅人格与责任担当,他们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历经重重严峻考验,坚定
2023-04-24 22:16:00
...为职业。从扬季到扬雄,五代只有一子单传,所以扬雄在蜀地没有别的亲族。扬雄小时候好学,不研究章句,通晓字词解释而已,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宽和,口吃不能快速讲话,静默爱沉思
2023-03-08 21:28:00
《战火中的青春》今晚开播,展现“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
...历史人物,攫取他们的历史侧面并加以生动呈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冯友兰面对日寇的刺刀,怒斥其虚伪;闻一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023-04-23 20:18:00
从《三国演义》中孔明舌战群儒论轻“治经典”现象
...时的“士”主要是指从事政治活动和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管子》一书把士列为士农工商的四民之首,士只是老百姓中最高的一等。由于奴隶主和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治斗争的需要,都要招
2023-10-16 16:14:00
知识分子,都有一种独特的风骨,过人的才华和风姿,但论起爱情,多数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独属于知识分子的优柔寡断和多愁善感,这让她们在爱情的道路上容易走到死路。不仅知识分
2023-09-03 16:00:00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三州地理与其古史;第五至九卷,记述公孙述以来的割据蜀地者始末;第十、十一两卷,标榜蜀地的人物,最后以《自序》为一卷,又辑附三州人物目录。全书共约九万字,在当时,可谓地方史一鸿
2023-06-14 14:15:00
此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
蜀地多才子,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西汉末年的扬雄,都是享誉天下的人物。三国时期,蜀地处于蜀汉政权统治之下,也出现了不少才子,其中有一位堪称第一,此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甚至被后世
2023-08-28 13:13:00
《战火中的青春》收官,王仁君诠释家国情怀演技获好评
...、叶祖新、王仁君等出演,重现了抗战时期的青年学子,知识分子文化抗战,自强不息的风骨。王仁君在剧中饰演西南联大教员和共产党员裴远之。在西南联大被迫南迁时期,裴远之不顾自身安危,
2023-05-15 11: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