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潮新闻讯 “二哥,这里有个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发病时间比较短,快下来看看!”近日中午12点47分,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人民医院,正在宿舍准备午休的援川医生应伟俊接到了急诊科医生徐杰的电话。
应伟俊是海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去年5月31日,作为海宁帮扶人员,他来到黑水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帮扶工作。而徐杰是来自嘉兴二院的一名急诊科医师,同时也是一名援川医生。
按年龄,应伟俊排第二,徐杰第三,所以应伟俊马上回复徐杰:“老三,我马上就到”。
其实,这种会诊病人的电话,在应伟俊这15个多月的支援时间中已经数不清了,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不多,所以应伟俊换好衣服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急诊科。赶到现场,他看心电图立即诊断患者为心房颤动,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性早搏。
接着,应伟俊马上去抢救室查看患者情况并初步地了解病情。患者是一位56岁的中老年男性,既往无其他基础病,已戒酒,但有长期吸烟史。近几年来,患者在爬山或重体力活后有胸闷不适,但一般时间较短,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便一直未引起重视,也未就诊。
当天上午约11点半,患者在家突发左侧胸痛,起初程度还算轻,但后来胸痛逐渐加重,且伴有全身大汗淋漓,内衣浸湿,患者无法忍受,于是让朋友开车于12点20分左右送至黑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当时徐杰正好在科室查看其他一个外伤病人,看到此患者来,询问病情后,第一时间做了床边心电图,且在心电图报告出来后立即拨打了应伟俊的电话。
因黑水的地理位置问题,这里转运出去至上级医院时间比较久,最近的州府马尔康或者都江堰都要3个多小时,如果转运到成都接诊则更远,要4个多小时。“时间就是生命!”应伟俊说,这么久的时间不仅会耽误患者的黄金抢救时机,而且转运途中风险也较大。
应伟俊和徐杰商量后,决定先行药物溶栓治疗,如果成功了,这样患者再转运出去的途中风险会大大降低。
事不宜迟!应伟俊和家属充分沟通并得到家属同意签字后,徐杰马上让护士去药房先拿溶栓药物尿激酶过来,而急诊科护士长郭莉给患者静滴尿激酶(时间一般是30分钟),医护人员一起站在患者身边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不停地查看时间。在溶栓过程中,医生除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不断地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并安抚患者的情绪。
30分钟的药物溶栓治疗结束,患者自觉胸痛症状已明显缓解,血压也升至120/70mmhg左右,医生马上复查床边心电图,应伟俊和急诊科的同事们惊喜地发现,ST段已明显回落,而且也不是房颤心律了,这就意味着:溶栓已经成功了!虽然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替患者捏了一把汗,毕竟是第一例,谁心里都没底,但结果还算令人满意。
和家属交代了病情后,患者妻子激动地握住了医生的手说:“谢谢医生们,谢谢你们浙江来的专家,救了我丈夫一条命,你们太了不起了!”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任何危重病人,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去抢救!”应伟俊和徐医生这样回应道。
虽然做了15年的医生,这样感谢的话也听了无数次,但能够得到远在2000公里外的他乡听到藏族人民的认可和赞同,应伟俊心里也莫名地多了一份感动。
按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指南,患者仍需在24小时内行冠脉造影及PCI治疗,病情稳定后,患者随即通过120救护车被送到了都江堰医疗中心。当天晚上,应伟俊拨打了家属的电话询问病情,得知患者一到当地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行冠脉造影,提示右冠血流是通的,没有完全堵塞,这也更加证明了前期的溶栓非常成功,为患者争取到了时间。
在黑水和海宁跨越两千里的牵手合作下,团队终于跑赢了死神,抢回了病人。据悉,这是黑水县医疗历史上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且成功的病例,标志着黑水县人民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接下去,在剩下的2个多月的时间里,援川医生的“组团式帮扶”将持续发力,继续通过学术讲座、带教查房、组织义诊等方式,为支援地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6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