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秦始皇写给吕不韦的信中,问了吕不韦两个问题。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两个问题,每一个都充满杀机,吕不韦是聪明人,他当然明白秦始皇是什么意思,更明白这两个问题背后代表的含义。
吕不韦对秦国有没有功劳?坦白来说,他可居不世之功。
当初,他靠着眼光独到,看出秦异人(秦始皇他爹)“奇货可居”,因此就不计成本,在秦异人身上押上了高额筹码。
而当时的秦异人是个什么状态呢?经济窘迫,生活不自由,要多落魄有多落魄。
但吕不韦却看到了机会,不仅对其大撒金钱,并用金钱开路,帮助异人疏通了与华阳夫人的关系。
同时,靠着“贩卖焦虑”,让渴望回国的秦异人,与担心无子嗣未来没保障的华阳夫人,拉到了同一阵营。
最终,又历经千辛万苦,帮助秦异人回国登上王位。
可以说,秦异人能成为秦王,离不开吕不韦,如果当初没有吕不韦的出手相助,秦异人不仅无法回国,更别谈什么继承王位了。
没有了秦异人继承王位,自然也不会有嬴政的将来了。
并且,在吕不韦担任相邦期间,他为秦国的发展,同样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在嬴政他爹秦异人登基时,秦国已经成了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秦异人的爷爷秦昭襄王连年的征战,导致秦国内部民生凋敝,各种农业生产几乎停滞,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战争服务。
因此,在秦异人继位后,秦国虽说依然号称头号大国,但实际上,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
而在这种局势下,吕不韦被委任为丞相,他的一系列政策,给秦国带来了回血的机会。
吕不韦颁布了什么政策呢?很简单,就是“无为而治,抚民为静”。
众所周知,秦国自打立国开始,就奉行“铁血”两个字,尤其是商鞅变法之后,这种“铁血”氛围被进一步强化。
毕竟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以杀敌来换取爵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上下,都处于一种极为“亢奋”的状态。
百姓们除了玩命儿种地,就是盼望出去打仗,因为只有打仗,才有机会立功。
但这种状态,到秦昭襄王死之后,就体现出了巨大弊端,百姓们因为连年的战争苦不堪言,同时秦国民生方面的发展也几乎停滞。
当时的秦国,就像一台连续高速运转了上百年的机器,虽说还能运行,但各种矛盾和毛病已经暴露无疑,再不休整,恐就崩溃。
而吕不韦上任后采取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不折腾。
他降低了税收,同时颁布措施,让国家上层不再过多干涉民间事务,促使民间用自发的动力来创造财富。
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汉朝时的“文景之治”,总之,通过该方式,秦国z之前被透支的国力,得到慢慢恢复,而经济也得到了快速补充。
除此之外,在嬴政亲政的前九年,吕不韦一手主持了秦国的对外战争,并且,机会都取得了胜利,沉重打击了各国的军事力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国得以在濮阳建立东郡,东郡的建立,不仅割断了楚国与北方各国的联系,同时也让秦国建立起横贯东西,且直抵齐国的军事走廊,这样一来,秦国就达到了北震三晋、南压荆楚、东联齐国的战略目的。
可以说,东郡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刀剑,直插在六国中央,借助于此,秦国能对任何国家直接发动攻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来的秦始皇能发动灭六国之战,也是吕不韦的这种政策,为其攒下了殷实的家底。
所以说,吕不韦对秦国,确实有不世之功。
但秦始皇写给吕不韦的信中,全面否定了吕不韦的功劳和付出,他难道不知道吕不韦曾经为秦国做出的贡献吗?
秦始皇当然知道吕不韦的功劳,扶持秦异人登基,教导嬴政长大,任职期间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国家内部政务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嬴政都十分清楚。
而嬴政之所以会全盘否定吕不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嫪毐集团的覆灭有关。
嫪毐是吕不韦送给赵姬的男宠,吕不韦最开始的想法,是想让自己从赵姬这里脱离出来,以免引祸上身,毕竟嬴政在一天天长大。
从这一点来看,说明吕不韦还是有危机意识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赵姬对嫪毐陷得太深,不仅对他宠爱有加,并且赏赐无数,封其为长信侯,又把整个太原郡都赐给了嫪毐,更要命的是,赵姬还让嫪毐染指政权。
史料记载,当时的赵姬,“事无大小,皆决于毐”。
在这种情况下,嫪毐的野心与日俱增,而到了嬴政加冠礼时,嫪毐坐不住了,因为按照秦法规定,一旦嬴政举行加冠礼,那么就可以收回太后,全面行使王权。
这对于嫪毐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他出于不愿放弃手中权力的想法,率先发动叛乱,假借秦王玉玺和太后玉玺,调军攻打秦王。
其实在嫪毐叛乱之初,嬴政并没有对吕不韦有太多猜疑,甚至他还任命吕不韦担任评判嫪毐的统帅。
而事情坏就坏在,嫪毐被活捉了。
如果嫪毐战死,那么吕不韦也许还能在朝堂上稳稳当当好几年,但被活捉的嫪毐,回来之后必定接受了严格细致的审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嫪毐供出了当初吕不韦是如何费尽心机,将他这个假宦官送进太后宫内,以供赵姬取乐的细节。
而这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吕不韦虽说治国安邦有功,但为了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欺瞒国君,并送男宠献媚太后,导致祸乱后宫的罪名是没跑了。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嬴政必定会认为,如果没有吕不韦送嫪毐进宫,那么就不会有这次嫪毐叛乱。
也就是说,吕不韦对嫪毐的这次叛乱难辞其咎。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这个人做事一向以“严酷”闻名,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为“刚毅戾深”,意思就是性格刚毅,做事暴戾,虽说有一定抹黑成分,但基本上也八九不离十。
这样的秦始皇,怎么能放过吕不韦呢?
不过,在嫪毐事件后,秦始皇并没有对吕不韦马上下手,而只是将嫪毐车裂,并诛其三族,为什么不对吕不韦下手呢?
很简单,吕不韦当时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
史载,在秦始皇释放出要惩治吕不韦的信号后,大批的宾客名士都前来为吕不韦说情,而秦始皇虽说独断,但也不能不考虑这种情况。
因此,他最终仅仅是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让其回洛阳封邑养老。
这个处理结果,对于当时的吕不韦来说,可以说是给他了天大的面子,最起码算是保全性命,并平安着陆了。
但这并不代表秦始皇就对吕不韦没有怨恨,而吕不韦在回洛阳的发生的事情,最终让秦始皇彻底爆发。
回到洛阳后,吕不韦迅速成为了六国政界关注的焦点,毕竟大家都知道,秦国是在他的手里变得日渐强盛,而今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卸任,必然就成了六国的抢手货。
一时间,六国前去拜访吕不韦的使者络绎不绝,这些使者,无一例外地提出,请吕不韦出任本国丞相。
而六国争抢吕不韦的消息,不出意外地传到了嬴政的耳朵里。
本身,吕不韦能保全性命,就已经是秦始皇宽大处理了,秦始皇自始至终对吕不韦仍有怨恨,而今,又要担心吕不韦会不会被他国所用,会不会成为秦国将来的对手。
于是,秦始皇决定,再给吕不韦一次惩处。
他写了一封信,信中用严厉的措辞去责备吕不韦,他问道,你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能受封洛阳食邑十万户?你又和我有什么亲缘,值得号称“仲父”?
最后,秦始皇通知吕不韦,让他不要再洛阳了,带着家人迁徙到蜀地去吧。
蜀地,在当时属于流放罪犯的地方,对此,吕不韦心痛不已,他二十多年来呕心沥血,为嬴政父子上位,也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许许多多工作,但却被秦始皇嬴政一句话全盘抹杀。
心痛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吕不韦知道,以嬴政的性格,即便是自己迁徙到蜀地,嬴政也不会对此善罢甘休,或许自己也会像嫪毐那样,在残酷的刑罚中屈辱的死去。
这一点,让曾经位极人臣的吕不韦,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而这还不算完,自己的家人,也有可能因为自己受到牵连。
考虑至此,吕不韦惟有饮鸠自尽,才能让自己死后不受辱,才能保全家人。
就这样,吕不韦用自尽的方式,把权力平稳地交给了一手带大的嬴政,而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谢幕离场。
那么,吕不韦这般凄惨的收场,究竟错在哪里呢?
首先,他亲手培养了秦国的不稳定因素“嫪毐集团”
嫪毐能平步青云,不是他有什么才干,其身居高位,完全是靠着吕不韦的安排,而在后期,嫪毐集团已经成了秦国内部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
当初,嫪毐势大后,六国中就有人提出,联络和支持嫪毐集团,让其与强悍的吕不韦争权夺利,如此一来,就可以扰乱秦国内政,让秦国陷入内耗之中。
并且,已经有诸侯国针对这一政策开始行动,当时秦国攻打魏国,魏国的谋臣就提出,与其战后失败割地给秦国,倒不如在未开战前就主动割地。
为什么呢?因为战败后割地,那就是吕不韦用兵的功劳,而战前联系嫪毐,通过他割地,那功劳就成了嫪毐的,这样一来,就能够从侧面引起吕不韦集团和嫪毐集团的矛盾。
这就说明,当时在秦国的朝堂上,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的争权夺利,已经到了公开化和白热化的程度,甚至已经让六国利用这种矛盾,来从中渔翁得利。
而这种局势,根源还是吕不韦一手造成的,如果他没有向赵姬进献嫪毐,哪里会有这种事情?
因此,嬴政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嫪毐集团肯定要诛灭,而给秦国制造这种危机的“罪魁祸首”吕不韦,同样也逃脱不了被制裁的命运。
其次,嬴政与吕不韦之间的权力博弈
吕不韦确实对秦国贡献很大,也因此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却不懂得该何时离开权力,而正是因为他长时间占据本应是嬴政的权力,才造成了他凄惨的收场。
虽说,吕不韦以嬴政的“仲父”自居,并且事实上他也的确是嬴政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但这一切,在嬴政心里却是另一个样子。
嬴政认为,吕不韦这是挟权自重,尤其是在他亲政之后,发现吕不韦的权力,已经将自己君王的权力压缩至可怜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他可不愿意当一个吉祥物摆设。
如果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嬴政刚亲政时,吕不韦能及时隐退,交权放手,那么他有很大可能会平稳落地,安度晚年,但是他没有。
并且,在他被嬴政勒令回到洛阳后,要是他能隐居乡里不问世事,也不至于落个如此下场,但是他依然没有。
我们可以相信,吕不韦即便是见了六国使者,未必会答应他们出山,但他答应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旦见面,就已经错了。
正是因为他与敌国使者见面这种不检点的做法,成功激发了嬴政对他的怨恨。
所以,嬴政才会给他下最后通牒,用短短30个字,不仅否定了吕不韦的一切,更抹灭了他对吕不韦仅有的情分,而吕不韦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同时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才选择了自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5 21: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