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治”出基层欣欣向荣 “理”出群众美好生活
——献县十五级镇探索“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基层治理新模式
韩金彪
献县十五级镇下辖19个村,人口30600人。近年来,该镇以十五级村、北后庄村为试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村镇两级党组织的落实力、执行力,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活力。该模式被评为沧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十佳创新项目(案例),荣获省级典型经验,在全县推广,并被市纪委监委“下基层、化群访”调研督导选为典型案例。同时,北后庄村还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
健全体制机制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十五级镇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到“神经末梢”,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模式,就是通过党委引领,把党支部、党员和群众的力量聚拢起来。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活动”原则,根据各村党员总数和村民户数合理设置,每名街长包6至8条巷,每名巷长包15至20户居民,每两条巷设立一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由3至5人组成,形成基层治理新模式。
目前,全镇有街长83名、巷长390名,主要从热心公益事业、公道正派、威望高、能力强、敢担当的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乡贤能人中推选出来,把带有温度的服务触角不断向下延伸,充分听民声、汇民意、代民言、解民盼,实现“坐到群众炕头、干到群众心头、想在群众前头”,形成“党委引领、群众参与、多方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十五级镇通过街长、巷长这个联结纽带,将居民和政府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形成共建的良好局面。
一是鼓励村民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就要让居民多参与。街巷长能够发挥“人头熟、底子明”的优势,为广大村民传达上级政策,解读工作要求,为群众答疑释惑;也可以在重点工作推进中充分了解村民诉求,认真听取居民意见,促进村民形成共识。街巷长的出现,相当于每个村的每条街、每条巷都拥有一个便捷顺畅的沟通议事平台,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二是引导村民共管。街巷长定期对辖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环境卫生、水电煤厕改、禁燃禁放、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切实了解居民意见与需求,简单问题及时进行沟通调解,疑难问题迅速向村“两委”、镇政府反馈,做到早发现、先防范、小处置,让群众心气更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三是发动村民共建。通过街长、巷长的号召带动,能够在第一时间通知、发动辖区群众参与植树、防汛、环境整治、应急演练等活动,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各项工作中,街巷长将包联户群众团结在一起,握成一个“拳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迅速摸底排查。
打造高效规范的考核管理机制。为进一步确保街巷长更好发挥职能,十五级镇不断完善考核管理机制,确保权责明确、治理有效。
一是“一栏”细化工作职责。在各村综治中心设立“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公示栏,明确街巷长职责权限、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便于村民对各街长、巷长进行监督。
二是“三评”监督权力行使。实行以每月评议、季度评定、年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方式,定期对各村“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制度的组织架构、日常运行、监管落实,以及加分项目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分考核,对优秀村、先进街巷、先进个人隆重表彰,对于考评不合格的街巷长予以辞退调整。通过奖优惩劣,进一步激发街巷长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提高乡村两级的执行力、落实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
鼓励干事担当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基层治理模式,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自治为核心,全面铺开“党委统筹干、支部领着干、党员主动干、群众跟着干”基层治理路径,将基层群众打造成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使广大村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用点点星光照亮基层治理之路。
建设和美乡村,齐心协力加油干。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老百姓是实践主体,更是动力来源。只有广大村民群众凝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街巷长耐心细致的工作指导下,建立人居环境评价制度,实行家庭“门前包干”,形成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加优美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2021年以来,通过街巷长协调动员村民主动拆除残垣断壁130处,建成小树园、小菜园85处,发动群众植树8000余株。2022年,北后庄村“两委”想做工作并适当补偿拆除影响村容的几处破旧闲置民宅,街巷长入户后,几家均表示无偿捐献给村,在没花村集体一分钱情况下,北后庄建起了4000平方米游园。
二是文明乡风浸润人心。制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引导群众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破除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风。组织街巷长挖掘、传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正能量,涌现出一批具有浓厚群众基础、富有时代特征的好人好事,如:入选“中国好人榜”的邹立巧勇救3名落水儿童、“沧州好人”李金丽“孝老爱亲”事迹、企业家刘玉旺出资100余万元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扶郎花家庭农场吸纳25名贫困户稳定增收、“夕阳红”义务巡逻队为家乡保驾护航等。
三是乡贤“说事儿”激发活力。打造“法治驿站”,设立乡贤“说事儿”小屋,用好乡村“和事佬”,通过“说、议、办、评”环节展开交流,做到“村里大小事,村民共商议”,既激发村民积极性,又凝聚团结向心力。截至目前,通过乡贤“说事儿”协商解决群众各类困难问题370件,化解矛盾纠纷36起。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多重工作机制。“一竿子到底”是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的关键一招,必须以多重保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促使街巷长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加强底层操作,创新明确工作路径、模式等,为全面推广“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工作模式夯实基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激发基层工作活力,有效提升基层服务力、管控力、组织力。
街长、巷长、村干部等基层工作人员面对面接触群众,其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了基层治理效果。只有抓好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工作受到群众认可。突出用人标准,从优秀党员中“挑”、从致富能人中“选”、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过硬本领、熟悉社情民意的人才队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积极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参加相关专题培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完善法治体系,强化科技支撑。通过法治从根本上引领和保障乡村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从而确立和维护良好乡村社会秩序。
一是建立完善法治体系。推进“一轴八员”体系建设,即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依托,协调组建“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人民法庭庭长、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专员、治安巡防员、网格员和新乡贤”8支队伍,有效联动,形成合力,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探索成立“法治诊所”,分设法律、土地、民政、环保、市场监管、文教、纪检7个专科,特聘乡贤专家3人,为村民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律事务审核等咨询服务。
二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谋划筹建“平安十五级”智能APP,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实现事项网络代办,做到“人在中心、网通各村”,有效助力平安、法治、和谐十五级建设。
三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成立“夕阳红”义务巡防队,坚持每日两次不定时巡逻,排查安全隐患、化解邻里矛盾、宣传治安常识,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可疑事件,第一时间进行通报,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不安定因素。
坚持党建引领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工作模式,在实践中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治理品质。基层自治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只有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才能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党员干部意志品质,在风浪考验中砥砺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十五级镇积极探索“党建+”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凝聚大抓基层的合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最有效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同时通过党建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打造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汇聚民心民意,凝聚党建力量。以党建为引领,街巷长问需于民,快速回应群众诉求,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应急值班值守、矛盾纠纷跟办等制度,设置便民服务点,为村民提供低保救助、卫生医疗等服务项目。
二是强化日常走访入户。各条街巷张贴公示牌,亮明街长、巷长姓名、电话等,街巷长定期对辖区范围内的群众进行走访,协调“献县爱心社”力量,及时了解环境卫生、生活条件、日常需求等情况,确保群众诉求及时解决。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街巷长组织辖区群众开展“关爱儿童、心系老人”结对帮扶活动,给予留守群体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让“守望相助、邻里互爱”成为日常。
夯实群众基础,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掘“治理能人”,搭建平台,给广大居民创造展示自我、发挥价值的空间,让广大群众变“治理看客”为“治理能手”,夯实基层治理群众基础。结合城乡社区实际,加强群众的民主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对城乡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切实提升基层社区(村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惑所盼,更好地汇聚民智民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1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