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您有XX积分未使用,到期将失效,请立即登录积分商城兑换商品……”近来,很多人都曾收到类似短信。不过,这些看起来颇有诱惑力的优惠,实际上很可能是消费陷阱。谁在设局?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积分兑换”短信的套路往往是“广撒网”——商家向海量人群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利用消费者不忍积分过期的心理,诱导其购买劣质品。(10月31日新华网)
“积分兑换”本是商家促销、回馈用户的一种营销手段,借此拉近距离,增加消费黏性,提高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促进商品销售推广,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效果。然而,现在部分不法商家利用“积分兑现”模式,采取普遍撒网、重点捞鱼的方式,瞄准消费者积分到期不换可惜的心理,诱导消费者点击购物链接,以“积分+现金”的购买形式,借机销售低价劣质商品牟取暴利。
从消费者曝光的情况看,此类“积分兑换”大多为虚假信息,消费者并非该商家的注册用户,也没有相关消费记录。但是,此类短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往往以1068/1069开头,容易被消费者误认,以为是正规商家或者是运营商的短信,进而放松警惕,点击了相关链接。而此类商家的网店大多以小程序、微店等形式开设,亦经过了平台的审核,很多消费者不明就里,也会信以为真,将虚假促销当成了优惠福利。可见,“积分兑换”骗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隐蔽性,仅靠消费者自身力量去辨识和防范,难度相对太大,加之被骗后维权不畅,往往只得自认倒霉。因此,对“积分兑换”骗局需要采取前段预防、源头拦截的策略,堵住消费诈骗路径,保障消费者权益。
鉴于“积分兑换”骗局主要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散发,电信运营商、邮件服务商应加强技术甄别力量,将“积分兑换”骗局纳入垃圾信息之列,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有效识别和拦截,并可将疑似信息做标注,提醒用户小心防范,不要轻易点击链接。而平台方面,也要强化小程序、微店的资质与内容审核,鼓励用户积极举报、投诉“积分兑换”骗局,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此外,虚假积分信息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实质上是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手段诱导他人与之交易,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的相关规定。因此,监管部门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查处一批不法商家,依法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江德斌)责任编辑:杨彦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