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08 21:0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宽广无垠的国土,自其中孕育出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的历史中流传下许多俗语,它们朗朗上口,许多都具有警示作用。这些俗语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当时的年代出现了某些普遍现象,所以俗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它们在当时看来都十分有道理,但放在如今,可能已经不符合社会现状了,在农村流传比较广的“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一句就是很好的例子。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寡妇”一词现代社会依旧在沿用,但在大家眼里,寡妇在社会中通常是会受到比较多的非议的,不少人家都担心娶寡妇回家会被别人指指点点。那为什么古代人会宁愿娶寡妇,也不娶生妻呢?这个“生妻”到底是指的什么?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生妻指的其实就是年轻的被休的女子。古代的女子很早就可以婚嫁,因此在古人看眼里都嫌小的妻子,多半连身体都还没发育成熟,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是个孩子。但是古人指的这些生妻,虽然才十余岁,却已经结过婚并且结束了一段婚姻了。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女性地位较低,女性需要遵守三从四德,婚后顺从丈夫,还要对婆家百依百顺,稍不如意就会被婆家人嫌弃。在这样严苛的礼教中,结过婚的女性如果再恢复单身,基本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丈夫死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寡妇。如果丈夫还活着,只有很小一部分地位非常高的女性才有主动和离的权利,绝大多数的古代女性都只能被夫家休掉,背负不光彩的名声。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生妻与寡妇都经历并结束了一段婚姻,其差别就在于寡妇的婚姻是由于丈夫死去被迫划上句点,而生妻的丈夫却还在世上活得好好的。古代社会对女子有严格的约束,即使丈夫死去,也要求女性为先夫守贞,许多女性被迫守节,终生孤苦无依。好在后来这种风气渐渐得到改善,寡妇在丈夫死后也可以再嫁,有机会开始新生活。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寡妇通常都经历过一段比较长的婚姻了,按理说是更容易被婆家嫌弃的,同时古代人比较迷信,寡妇死了丈夫,很容易被当做克夫的不祥之人。而生妻相比起寡妇往往年纪更小,青春正好,却被古代人奉为洪水猛兽,究竟是什么让古代人惧怕至此呢?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在古代,女性被休回家是一项严重的罪名,这说明她们达不到附夫家的要求,要么是性格要强不够顺从,要么是太过貌美招来麻烦,总之是令夫家感到不可驾驭,不是他们眼中贤惠的媳妇,如果是女性主动要求和离就更不得了,在古代女子胆敢反抗丈夫可是大不合规矩。因此其他男人宁愿娶寡妇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女性。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其实生妻不被古人看好的那些品行放在今天不仅无伤大雅,有些反而还可看作优点,但那时的社会容不下女性独立自强,“不娶生妻”何尝不是对古代女性的另一种打压。如今我们的社会不再轻视女性,这种风气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封建糟粕了。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婚姻本就是为了与爱的人共同构建美好的生活,离过婚女人同样可以积极勇敢地追求爱情,失败的婚姻经过好好反思,也可以成为获得幸福的经验与秘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8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女性失去丈夫后又不能改嫁,她们靠什么来维持生活?
...一人的生活了,那么如果古代的女性失去了丈夫,就成了寡妇,古代的女性又被逼不能改嫁,她们是怎么维持生活的呢?古代的女性就是一个弱势的群体,更别说失去丈夫的寡妇了,经常要忍受别人
2023-04-23 18:41:00
此皇帝号称“寡妇收割机”,四位妻子都是寡妇
...这个乱世,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今天就来说这个英雄?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而我们的主人公郭威就是生在这个时代,郭威出生贫寒,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
2023-04-17 09:44:00
这个女人22岁守寡,凭一己之力让夫家富甲天下
...很厉害了吧?但历史上比她还厉害的还有一位,她就是巴寡妇清,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牛人!或许很多人对这个人很陌生,甚至都没听过,但如果去过重庆长寿区游玩过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个地方叫做
2023-05-14 18:02:00
4600万寡妇,这个国家不为人知的伤痕
...起走,要么自己画个圈圈,“与世隔绝”。印度人眼中的寡妇,甚至都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人”。我们知道,印度曾有一套自吠陀时代就形成的种姓制度,刻意把人分为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
2024-04-13 19:27:00
...女子又是寡妇,却不但能恪守家业,且亦能使家道日隆。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然而寡妇清的门前却没有是非,所以如此者,皆是精明的清,能“以财自卫,不见侵犯”,俨然是一位能守妇道又
2024-04-23 19:28:00
古代女子丈夫死了怎么办
...贞洁”,她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第三种:与人私通毕竟寡妇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特别是年纪轻轻亡了夫的,漫漫余生寂寞难耐,所以一不小心就恋上了私通的滋味。但不得不说,这种方法风险
2023-04-25 15:20:00
古代未婚先孕当事人会有怎样的下场呢
...,哥哥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女儿代替阿刘嫁给张衡。俗话说,寡妇生子——大家帮忙,阿刘怀孕生子,无疑是有人做了“好人好事”。这件事如果让她的死鬼老公知道了,棺材板估计都摁不住了
2023-04-22 09:59:00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娶
在古代,流传着一句耐人寻味的俗语:“宁可娶寡妇,不要娶未婚的女子,”这句话好似是一面古老社会价值观的镜子,反映了古人对婚姻选择的独特看法,然而,“未婚的女子”一词却引发了一些疑惑
2024-04-08 06:59:00
古代单身很辛酸?“寡妇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道出深意!
...成为封建迷信的牺牲品,思想受到剥削,久居男人之下,寡妇更是成为抨击的对象。对于古代人来说,传宗接代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能够为自己的家族增添香火,是一件至高无上光荣的事情,但即使
2024-11-28 21: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