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蓝莓遇上“5G” 擦出“智慧”火花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3-15 03:3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罗 鑫 本报通讯员 余克俭

3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的“5G蓝莓”基地,一排排蓝莓大棚鳞次栉比,一簇簇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装盒。

这里的蓝莓并不长在地上,而是盆栽。整个大棚配备了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通过精准调控,确保每一颗蓝莓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这正是基地引进5G物联网技术后取得的成果。”基地负责人梅仪和说,自2016年开始投身蓝莓种植事业,就一直在寻找突破传统种植方式的新方法。如今,5G物联网技术不仅实现了蓝莓种植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还大大提高了蓝莓产量和品质。

今年1月,梅仪和的女儿梅伟放弃了上海的高薪工作,返乡种蓝莓。

“我算是刚入行的新农人,只需一部手机,就能照料大棚内4万多盆蓝莓,计算机自动采集基质培养料的各项数据,既节水节肥又节本增效。”梅伟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基地已有50多个大棚、4.7万盆蓝莓,以4个优质品种为主。”梅仪和说,“经过10个月的精心培育,5G蓝莓比普通蓝莓至少提前一个多月上市。现在,大果价格每斤200元、普通果子每斤150元,受到长三角消费者的青睐。”

智能化管理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记者了解到,果园建设与采收销售等运营生产中,累计为当地提供近千个就业机会。

“作为镇里数字农业的试点项目,‘5G蓝莓’建设带动了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数字农业。我们也投入了200万元村产业项目资金,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7万元收入。”施吴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黄华宝告诉记者。

作为我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十字镇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目前全镇5G网络信号全覆盖,为数字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蓝莓种植规模,继续依托5G物联网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谈及未来,梅仪和信心满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郎溪:蓝莓住上“5G”房 智慧农业新模样
...网记者 李希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在安徽省郎溪县十字镇的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已是满眼春色。在十字镇施吴村“5G蓝莓”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蓝莓大棚。当前正值大棚蓝
2024-03-20 11:43:00
...5G物联赋能,农业向“新”发展4月16日,记者走进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5G蓝莓基地。正值大棚蓝莓上市季节,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这里的蓝莓非常可口。我准备买3箱邮寄回老家
2024-04-27 02:37:00
宣城郎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助力“5G蓝莓”产业蓬勃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将蓝莓产业作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凝聚多方
2025-03-25 11:40:00
...奋斗。——编 者正月初五一大早,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党总支书记黄华宝就出了门。他惦记着村里的蓝莓,几天不见就有点不踏实。村里的“5G蓝莓”基地里,不少饱满圆润的蓝
2025-02-03 05:46:00
连“5G”物联网,赣榆蓝莓更“智慧”
... 董自强 陈维奇)昨日,几名管理人员正在智慧大棚里为蓝莓梳果。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的蓝莓种植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大胆尝试数字化智能管理技术,使用智慧大棚种植蓝莓,发展优势产业
2024-01-12 13:43:00
...冰浇水、施肥、通风……全天候照看23座长100米宽12米的蓝莓种植大棚,需要多少人手?答案是:1人。这并不是对未来的想象,它此时此刻就发生在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石虎子村
2023-05-05 05:58:00
向“绿”而行催生澄江蓝莓产业新蝶变(上篇)
...:玉溪日报从1.0版进阶为5.0版——向“绿”而行催生澄江蓝莓产业新蝶变(上篇)2018年“澄江蓝莓”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本报记者 邓星瑞 摄绿康农业设施化、数字化、智能
2024-04-02 00:39:00
赣榆首个运用5g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蓝莓种植基地成立
时下正是蓝莓丰收采摘的季节。3月13日,在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西镇店子村的蓝莓种植5G智慧大棚基地,200多亩的F6香妃优质蓝莓进入了成熟采摘季,一串串可爱的“蓝精灵”挂满枝头,
2024-03-16 20:12:00
山东沂水县院东头镇智慧生态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栽植蓝莓
...沂水县院东头镇智慧生态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栽植的蓝莓生机盎然。“项目流转了我们村100多亩地,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还带动上百人就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院东
2022-12-28 17:2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