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5-05-23 07:36:00 来源:南京日报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为何从南京启航?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近日,继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南京首演大获成功之后,“小牡丹”们再度相聚南京举办首场巡演,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至美对话,袁枚的诗也被他们用来激励自己。何以南京?何以青春?何以创新?“最古老”与“最青春”的碰撞,不但见证了大学生用青春重燃昆曲的至情之美,更谱写了昆曲艺术传承发展新典范。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在江苏大剧院首演

何以南京?

92岁昆曲研究者依然“青春”

昆曲诞生于昆山,兴盛于明朝都城南京,及至今日,昆曲在南京则呈星火燎原之势。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次日,“最古老+最青春:昆曲的校园传承”座谈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北京、上海、温州等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其中的“南京”元素非常抢眼,清晰呈现出这座城市百年来昆曲传承研究脉络。

大家都知道,南京向来都被视为戏曲大码头,对昆曲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尚任为《桃花扇》在南京四处走访;李渔在南京的家班全国有名;汤显祖在南京完成了《紫钗记》,而《牡丹亭》的雏形也在此孕育。在南京,昆曲甚至被唱进了大学校园,1922年,中国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吴梅先生在东南大学任教,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昆曲。他不但将曲学薪火带到金陵,同时也为后来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培养了一批曲学研究中坚力量,包括卢前、钱南扬、吴白匋等。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在江苏大剧院首演

其后,南京大学教授、昆曲研究泰斗吴新雷进入大众视线。1956年,23岁的他成为新中国高校中第一位主攻昆曲的研究生,此后无论经历怎样的波折与困难,他始终将对昆曲的发扬视作一种使命。“这次乘着东南大学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开会的东风,惊喜地重回故苑……似乎又回到了青春年少之时,兴奋得在草坪滚了三滚。”吴新雷的欣喜,既来自个人体验,更与看到昆曲实现跨时空接力分不开。

昆曲研究薪火相传,温州大学特聘教授俞为民,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即指导戏曲史研究生以昆曲为必修课。在其之后,又有孙书磊教授接棒。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推动项目成果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公演,为古老的昆曲艺术注入新的生机。

一代又一代学者,延续着昆曲教学、研究、实践的优良传统,并走出了一条教学相长、传承推广的新路径。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第一站)在东南大学上演

何以青春?

在经典剧目中探寻生命价值

昆曲传承需要高校、昆剧院团与社会各界深度合作,早已成为共识。今天的青年学子又该以怎样的身份,让昆曲之美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作为古典与现代结合最好的典型案例,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担负起使命。

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其对“青春”与“美”两大核心主题的挖掘,吸引了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观众。正如苏州大学教授周秦所说,赞美青春、歌颂至情正是青春版《牡丹亭》魅力永葆的重要原因。在这个极具独特性的美学体系中,昆曲以其细腻的表演、婉转的唱腔、精美的服饰妆容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了年轻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深度探索的渴望。

白先勇认为:昆曲无他,得一“美”字,不但辞藻美、音乐美、身段美,而且主题美、情感美、意境美。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第一站)在东南大学上演

事实上,青春远不止于一个“美”字,青春的生命里应该还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昆曲《牡丹亭》在《离魂》《忆女》等折的表演中对此都有充分展现,而剧中春香闹学、母女相认等场景,又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友情、亲情等人生课题。

“青春版《牡丹亭》必须传承下去。”2024年,在青春版《牡丹亭》演出20周年之际,东南大学申报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项目,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项目以东南大学为实施主体,由赵天为教授主持实施,并邀请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团队专家及原班演员前来执教,最终完成一台完全由高校学生演出和伴奏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台下的青年学子,变成了舞台上的演员,在这场跨越古今的“青春”对话中,重启对美、对生命最真切的体认。“从未感受到我的心和中华文化的长河贴得那么近。倘若只是一粒尘土,我也因自己落在了昆剧发展的肥沃土地上而无比自豪。”苏州大学学生徐诺颜表示。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最古老+最青春:昆曲的校园传承”座谈会在东南大学举行,白先勇受聘“东南大学客座讲席教授”

何以创新?

昆曲成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昆曲不断掀起阵阵热潮,但在业内专家看来,昆曲有其特定的受众对象,即文化水平高、素质修养好、懂欣赏又能欣赏昆剧。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刘祯所说,长三角地区不仅经济发达,教育和文化程度也非常高,这就形成了一种昆曲现象。作为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它不仅体现在剧场演出、专业剧团,还包括票友、高校等方面,昆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如何培养更多昆曲观众群体?

大学生自然成为未来昆剧观众的主力军。苏州大学教授朱栋霖认为,这是一个不断成长壮大的高文化、高素养人才群体,是昆曲潜在的理想观众,也是昆曲的未来生命所系。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前,白先勇接受记者采访

“白先勇先生和一众老先生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怎么办,昆曲还要不要,谁站出来?”身处高校,昆曲研究者赵天为站了出来。在南京,赵天为所在的东南大学虽以工科强势闻名,却是全国高校中第一批承担起昆曲传承使命的学校,不但100年前有吴梅讲授昆曲课,而且在2001年昆曲申遗成功后的2005年就主办过昆曲传播月。基于悠久的昆曲传统和浓厚的昆曲氛围,昆曲被融入学校美育工作,昆曲进校园、戏曲走近大学生,已成为东大的品牌活动。

近年来,东南大学团委和艺术学院深度携手,一手托起校园流动的青春,通过别具匠心的学术解读、名家传授和艺术实践等形式,实现非遗传承和推广及“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目的。

自2024年8月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50名入选青年学子,便从全国各地奔赴项目组。他们中的80%是“00后”,平均年龄不到22岁。为满足学员需求,项目进行分层教学,即按校园青春版《牡丹亭》角色分设小生班、旦角班,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沈丰英、俞玖林、吕佳等青春版《牡丹亭》原班演员组成教师阵容,进行手把手定向教学。团队在寒暑假则推出沉浸式集训,助力同学们夯实艺术根基,并依据学员具体情况灵活调配教学资源、量身定制课程。

在这里,昆曲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第一站)在东南大学上演

“当青年学生粉墨登场,每一段弦歌雅韵都是文化根脉与青春的双向奔赴。”在赵天为看来,校园青春版《牡丹亭》的价值早已超越舞台,它让六百年昆曲从剧场艺术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课堂上的一次即兴清唱、社交平台的一段扮相视频,乃至年轻人对传统审美的重新诠释,都是文化火种的播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多年轻的心灵里萌发新的枝芽。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大获成功,更多人看到了其深远意义。“50名青年学子,聚是一团火,为了心中炽热的昆曲梦想挥洒汗水,终尝收获之甘露;散是满天星,当他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组织家庭后,依然会带着这份青春的澎湃与悸动,自觉成为昆曲青春圣火的接力者和播撒者。”

图片由东南大学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3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许惠怡“青春版《牡丹亭》,确实年轻人爱看。舞台、服装、人物,都非常美。”202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听了来自江苏省演艺
2025-03-13 12:31:00
一出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昆曲复兴路
...白先勇携新书《牡丹花开二十年》做客南京一出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昆曲复兴路新书《牡丹花开二十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江瑜王峰)有一出戏,男
2024-11-28 07:48:00
【舞台艺术众家议】日前,全本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清华大学,完成了她生命历程的第500场演出。20年前,作家白先勇敏锐地觉察到青年观众之于昆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我的昆曲是给二十一
2024-07-24 12:01:00
美在曲韵中
...小生就是他要找的“柳梦梅”,遂决心打造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成为青春版《牡丹亭》男主角后,俞玖林正式拜“巾生魁首”汪世瑜先生为师。年纪轻轻就能拜名师,还能出演大戏主角,是俞玖
2023-08-18 04:04:00
省昆剧院“一周演出信息”背后——“00后”接棒,600岁昆曲正青春
...省昆剧院能做到经典剧目整理复排、常演常新。省昆的《牡丹亭》票房在国内院团中一直名列前茅。省昆传承版、精华版《牡丹亭》不但拥有大量拥趸,三代“杜丽娘”张继青、孔爱萍、单雯,更是
2025-04-25 07:55:00
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州大学校园
...丽娘伴着婉转优美的唱腔粉墨登场,拉开了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重返苏大校园的序幕。19年前,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完成高校首演,受到了大学生们史无前例的热捧。此次
2023-02-27 21:43:00
凝聚室内乐和昆曲各自的艺术特色 北交联手北昆 上演《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惊梦》剧照北京交响乐团“交响+”再添新作,近日,北交首次携手北方昆曲剧院,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推出室内乐·昆曲音乐剧场《牡丹亭·惊梦》。演出以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经典
2025-09-28 09:20:00
大剧院版《牡丹亭》赴台唱“重逢”
...双向奔赴 连演三场每场近1500个座位一票难求大剧院版《牡丹亭》赴台唱“重逢”诸葛漪“重逢《牡丹亭》”剧照。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诸葛漪11月26日下午,上海大剧院版昆曲“
2023-11-28 06:04:00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青春版《牡丹亭》:扮相依旧俊美 唱功略显褪色王润青春版《牡丹亭》全本近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三天,与青春版《牡丹亭》一同度过十九载时光的两位主演沈丰英与俞玖林
2023-04-24 04:05: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萌娃身披刺绣斗篷、头戴虎头帽,仿佛画中走出来的年画娃娃。网友:老一辈的手艺文化总能惊艳众人!
2025-11-03 18:53:00
11月2日,2025年福州市闽剧优秀选段(折子戏)展演闭幕晚会举办。“00后”闽剧粉丝现场“追星”,听听年轻一代是如何爱上传统文化!
2025-11-03 21:34:00
“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结硕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伴随着音乐,身着传统飞天服饰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仿佛是从石窟中走出。台下观众被眼前的舞美惊叹
2025-11-03 21:53:00
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双实践”走进上杭古田举办专场音乐会
东南网龙岩11月3日讯(通讯员 江春凤)11月2日晚,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双实践”走进红色圣地上杭古田,举办专场音乐会,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
2025-11-03 19:52:00
2025副中心运河题材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采风孵化活动收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5副中心运河题材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采风孵化活动”日前收官
2025-11-03 21:23:00
《昨日重现》经典旋律长春唱响
日前,长春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 致敬卡朋特乐队70'S 金曲演唱会《昨日重现》拉开帷幕,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音乐之约,让春城观众沉浸式踏入黄金年代的时光隧道
2025-11-03 18:14:00
“戏聚榕城” 收官!福州这场闽剧盛宴超精彩!
百年闽韵,薪火不息。随着“戏聚榕城”福州市闽剧优秀选段(折子戏)展演系列活动的顺利举行,一场集中展现本次展演艺术成果的闭幕晚会于11月2日晚在福州闽剧院剧场成功举办
2025-11-03 18:53:00
文学润心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汇川小学校园
多彩贵州网讯10月29日至10月31日,由汇川区委宣传部和汇川区教育体育局主办的书香汇川·阅润校园系列公益阅读活动先后走进汇川区第三小学
2025-11-03 18:11:00
五千年文明沉淀,凝练匠心好物。非遗技艺、名窑瓷韵、丝绸锦绣、茶香千载.…海外网臻选东方好品,共享文明互鉴,中国好礼(国风系列)走进驻华大使馆。责编:张靖雯、王瑞景
2025-11-03 16:14:00
“长”乐融融,“河”睦邻里——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新经济产业社区“红享家轻读派对温馨开启
鲁网11月3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在文字中邂逅美好,于交流中碰撞思想。近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邻里节——产业社区“盲盒读书奇遇记——红享家轻读派对”读书会活动
2025-11-03 16:27:00
欢娱影视2025横店影视节斩获三项荣誉 多维布局彰显行业领军实力
10月31日至11月2日,被誉为“影视行业风向标”的2025横店影视节圆满落下帷幕。欢娱影视在此次盛会中表现亮眼,一举斩获“功勋影视企业”“年度突破青年演员(赵晴)”“年度优秀横屏短剧(《金昭玉醉》)”三项重磅荣誉
2025-11-03 15:31:00
“中国影视蓝皮书2025”发布:现实关注成影视剧主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余冰玥)10月31日,“《中国电影蓝皮书2025》《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25》首发式暨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论坛”在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举行
2025-11-03 16:22:00
以歌传情!校园合唱节唱响爱国旋律与艺术芬芳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温星月、黄连华)近日,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九小学举办“我爱你,中国”校园合唱节,以艺术为载体
2025-11-03 15:01:00
《生命树》历时188天圆满杀青 杨紫胡歌共同守护“生命禁区”
在青藏高原的凛冽寒风中,由正午阳光出品、高满堂任总策划,王三毛、磊子、肖意凡、黄凯文、李雪、赵烁、刘小溪编剧,李雪执导
2025-11-03 15:01:00
张彬彬《余生有涯》收视口碑双丰收 粉丝应援刷屏多城热度飙升
近日,由李木戈执导、饶俊编剧的现实治愈话题剧《余生有涯》圆满收官,该剧对婚姻与社会议题进行深刻刻画,引发了广泛社会共鸣
2025-11-03 11: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