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血泪档案里的南京大屠杀:一家六口惨死,士兵被逼着自掘坟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31 14:5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库房内。存有编号为“五九三----870”的这样一份档案。这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居住在南京太平闾8号的居民宋锦章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一份罪证。

在这份罪证档案中详细叙述了宋锦章亲眼目睹的攻占南京时杀人最多,罪行最为凶残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所犯下的三项罪行。

(1)根据宋锦章当时的回忆,攻占南京以后日军第16师团第4联队驻扎在南京近郊秣陵镇。日军刚到镇上的时候,便展开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屠杀,无论男女老幼见人就杀。

当时在镇上桥北住着张君一家六口,因日军闯入镇上时没能及时逃跑,被闯入家中的日军尽数杀害。张君的母亲和妻子在遭到十八名日军的轮奸之后,被日军扒光衣服后用刺刀戳心而死。变态的兽兵还不罢手,不但将两人的双乳割掉,还用刺刀对着她们的下身连刺数刀,其状惨不忍睹。

张君和他的老父亲在日军闯进家门以后便遭到了捆绑。日军见屋后有一颗大树,便将张君吊在树上。随后四名日军一起举枪对着张君扣动了扳机,张君身中数十枪而亡。

张君的老父亲和两个孙子在目睹了日军暴行后都发出了惨绝人寰的哀嚎,日军反而杀性更浓。提来两箱汽油浇透了张君父亲和两个孩子的全身,点火后将祖孙三人活活的烧死。

(2)当时在秣陵镇外夏家边村有十多名被日军强行抓来充当民夫的百姓,在日军的威逼下将军用品运到了秣陵镇。在这些民夫中有八九个老年人,日军嫌他们年老体弱,不堪日军物品的重负,他们实在无法完成日军要求的任务。日军便将这八九个老年人全部捆绑了起来,用刺刀来进行屠杀。每个老年人均被杀了三刀,位置分别为头、心脏和腹部。

(3)日军不知道从哪里俘虏了9名中国士兵,在关押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中午便将这9名战士带到了秣陵镇北边的一块空地上。日军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把铲子,命令他们自己给自己挖坑,替自己做坟墓。挖好之后,日军要求他们全部都跪在自己挖好的坟墓坑前,日军在后面用枪对准他们的脑袋。随着日本军官的一声令下,枪响之后这9名士兵尽数栽倒在了坑内。

在这份档案的结尾,宋锦章写道:“敌寇之罪行与暴毒,不胜枚举。祈主席严惩法办,方一吐小民心中之恨,亦可安慰我死难同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3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丁品系列水墨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美术特别展在宁开展
丁品系列水墨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美术特别展在宁开展338幅画作再现30万死难者血泪与尊严8月11日,“不屈的灵魂——丁品系列水墨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美术特别展”在侵华日军
2025-08-12 07:46: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海外征集藏品
《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现场 本文图均为 微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共同的
2022-12-13 22:28:00
他们的血泪故事不容遗忘
即将过去的2024年,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离开了我们。见证者在减少,但历史不容忘却。悼念逝者,守望和平。吾辈自强! 来源:人民日报
2024-12-13 10:42:00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在伪满皇宫博物院举行
在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举办“千秋忠烈,百世遗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深切缅怀死难同胞
2024-12-13 19:31:00
40年前《朝日新闻》再现“屠城铁证”
...”扬子晚报忠实读者捐出收藏的日文剪报,刊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细节右图:退休教授施泽华和他收藏的剪报当年日本报纸的报道“我是战争的加害者。作为加害者,写下自己的罪行是非常痛
2024-01-13 01:29:00
江苏南京:和平之声 声声入耳
...”的“12·12 和平之夜”接力诵读活动举行。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领诵者和青少年学生肃然而立,深情诵读《南京大屠杀真相——中方史料》 ,用声音接力,为和平
2024-12-13 09:04:00
...千多名紫金草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平凡……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一部反映守护历史记忆、传递和平理念的微缩摄影短视
2023-12-12 07:40:00
85年,从未忘记!
...人被杀害△江边的屠杀国行公祭,祀我殇胞今天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这是新的罪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日举行2022年新征文物史料
2022-12-13 12:27:00
边检民警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江南时报讯 12月13日,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抗日革命先烈,激发全站民警的爱国主义情怀。12月12日,盐城边检站组织民警开展“勿忘国耻
2024-12-12 1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
壹点笔墨|无棣朱氏溯源考
2019年清明节期间,我曾倡导并组织青州衡王府的衡恭王后裔族人,举行了首次集中、统一、大规模的“衡恭王后裔祭祖恳亲”活动
2025-08-23 18:34:00
8月23日,“河北五超”承德主场对阵保定,“皇上”又来给承德加油,上次喊出夹子音,这次直接上设备!
2025-08-23 21:45:00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