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晋祠水母楼和难老泉 萧刚 绘
开元二十三年(735),大唐正如日中天。五月,35岁的李白应好友元演之邀,游历太原,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离开。元演是谁?竟能让李白渡黄河、登太行,不惧摧轮之险、羊肠之苦来到太原?在太原一住大半年,李白又是如何恋上这座城市的呢?
李白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把这件事的始末以及过程记录得清清楚楚。诗中记录了他与元演的四番聚散。两人最初相识于洛阳,当时的李白,过着“黄金白璧买歌笑”的生活,他结识了很多英雄豪杰和达官贵人,却和元演的交情最为莫逆。后来二人分开了,李白去了淮南,元演留在了洛北。几年以后,元演与李白相逢,至李白在安陆的家中。二人同游随州,与当地的道士和官员交游宴饮,彼此“意气凌九霄”。可惜好景不长,再一次“星离雨散”。又过了几年,元演的父亲为太原府尹,元演邀请李白来太原,父子二人热情款待。大半年后,二人第三次分别。几年以后,二人又在长安相逢(此在742年之后),李白失意于长安,元演将赴任于谯郡。诗题所谓参军,便是元演在谯郡的职务。似乎是为了给元演送行,二人东出长安,千里不舍,直到酂县才分别。为了表达对元演的思念,李白后来创作了此诗,详细刻画了二人几十年的情谊。
李白应邀从湖北安陆长途跋涉至太原,正是二人友谊之深的表现。而这次的太原之行也没有让李白失望。此诗作于唐天宝三载(744)之后,虽距他客居太原已十几年之久,但他却用最大的篇幅、最美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在太原的生活。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长诗,共427字,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是对其太原生活的刻画。在太原,他除了感受到元演父子“贵义轻黄金”的深厚情谊外,对太原的酒食、风光、美人都无比喜爱,以至于十几年后,依然历历在目。毫不夸张地说,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李白在回忆时那饱含深情的眼神。
说到太原的酒食,李白用了一句:“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说到酒,汾酒为当时“第一清香”,清徐葡萄酒为太原府贡品之一,李白所饮,大概就是此类。说到食,炒菜到宋代才流行起来,唐代饮食中面食占了极大的比重。山西为面食之乡,太原能满足李白对面食的所有幻想。
说到太原的风光和美人,李白似乎不愿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游赏太原,他首选“城西”,这和今天的太原人毫无二致。太原盆地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水,汾水南北向,两山分东西。西山秀气所钟,如一架蜿蜒几十公里的屏风。蒙山、太山、龙山、悬瓮山、天龙山等点缀其间,无一处不令人流连忘返。“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在这一带碧山中,悬瓮山下的晋祠及其泉水,是当时皇冠上的明珠。白日里,李白最爱的是浮舟弄水或携歌妓而行。水中微波荡漾、莎草丰茂,岸上杨花飞舞、箫鼓满耳,自然与社会,皆是一派繁华。“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时当傍晚,清澈的潭水别是一番景象,美人醉颜,与夕阳共映其中。而入夜以后,美人的面庞与月亮同样婵娟,但美人的歌舞月亮则不会。最后人随风去,歌声却仍萦绕于天地之间。
对于太原的这段生活,他是心之念之的,他向元演慨叹:“此时行乐难再遇。”这一句蕴含了李白多少想望与惆怅啊!一首怀人之作,给他几乎写成了表现太原的写景诗,为什么会如此呢?诗中提到的其他三座城,所占篇幅为什么那么少呢?
通读全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李白在写洛阳时有:“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在写随州时有:“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在写长安时有:“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这里面都有强烈的情感、明晰的性格。李白为何没给太原留下这类句子呢?最初我是感到很不爽、很泄气的。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在洛阳、在长安,李白是孤独的、痛苦的,那两句诗就是证明。在随州,他强调与地方长官的亲热,又何尝不是对缺少认可的无奈?而太原,给他留下的都是欢快、恬和的记忆。
太原给予诗人的是幸福感,因而,诗人将他的喜爱之情娓娓道来,不愿意有任何遗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