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7月21日—24日,黄盈执导的原创话剧《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

该剧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入选2023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该剧将于8月赴山东尼山进行大剧场定制版首演。
从音乐剧《孔丘和他的学生》起笔,到2022年完成《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以下简称《孔丘》)初稿,创作这部戏历经14年时间。《孔丘》以孔子出生为开头,到55岁隳三都失败,告别鲁国为结尾,整部戏话剧长达7个小时。
黄盈说:“我想谈的不只是夫子,还有那一时代的人们,以及那一时代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所谓辛卯也好,反面人物阳虎也好,甚至包括鲁国礼崩乐坏的代表‘三桓’也好,他们是在不同椅子上坐着的不同的人,他们有的可能很成功,有的可能很失败,又或者来回转换,那么在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自身的本性。无论英雄还是奸人,我都想把他们带回到我们身边。”
话剧《孔丘》由一曲钢琴版的古琴曲《流水》贯穿始终。在舞台布景的设置上,残缺的台阶为观众呈现了阶层流动的过程。寒门出身的孔子想为后世的读书人开创一个阶层流动的通路,从而改变社会结构。


“辛卯”是黄盈在剧中安排的一个角色。他以养鱼为业,初与孔子志同道合,后因仕途之路与其分道扬镳。黄盈说,辛卯就是孔子的一个镜像。“我们在镜子的两面,看到人生走到某一个路口,也许做了不同选择,你就有了不同归宿”。
在他心中,孔子令自己最钦佩的一点是:“他没有为了一个结果或者目的改变自己的‘质’。他生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这一辈子最成功的事就是做了一个教书匠,所以被称做夫子。他一直是那个孔夫子,从来不曾变质。在现实生活中能维持初心,做到不管境遇当中主流的眼光如何看待你,始终保持‘人不知而不愠’,期待着‘有朋自远方来’,就那样‘学而时习之’地过一辈子。中国人有这样的祖先,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本文图片摄影:李晏)【责任编辑:郭韶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2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