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民间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什么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22:10:00 来源:戏说三国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民间俗语

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婚姻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后半生,所以很多人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都十分慎重,尤其是男性,身为家庭的顶梁柱,婚姻的质量会影响非常多的人。

而在民间,对于妻子的选择还有“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说法,这个说法又代表什么含义呢?其实这种说法分别是指不同情况的两个女人,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封建迷信,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古代民间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什么人?

不娶遗下人

所谓遗下人,简单来说就是寡妇,古代将那些丧偶的女性称之为遗下人,那么为何这种女性不适合成为结婚的对象呢?

从古代的封建角度来说,丧偶是一种十分不吉利的事情,这代表着“克夫”,如果将寡妇娶回家,很有可能被克死,即使没有被克死,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幸,那么抛开迷信角度,寡妇是否不能娶呢?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感情角度来说,如果是早早丧偶的女性,大部分人也会选择拒绝,因为丧偶之痛很有可能伴随人的一生,此时很有可能她的内心已经封闭,任何人都不能走入她的内心,所以大家在面对寡妇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最好能够走入她的内心,当确定她已经忘记一切的时候,才可以去考虑。

同时,如果和寡妇结婚,还要考虑流言蜚语,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如果你妻子的身份别周围的人知晓,一定会有大量的流言蜚语,这是需要提前做好心里准备的,在现代社会当中,也有不少人和寡妇走到了一起,但其中确实有不少人还是以离婚收场。

古代民间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什么人?

其次,如果和寡妇结婚,还要从她平时的生活作风来考虑,很多女性在丧偶后因为无法面对流言蜚语,会自暴自弃,和不同的男子有染,这也是很多人不想和寡妇有染的原因,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所有丧偶的女性。

社会中有很多女性,在经历意外之后丧偶,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们对生活和未来的热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非常有魅力的女性,遇到这种女性的时候,可以与之敞开心扉的交谈,将所有问题提前抛出,这样就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宁娶二度花

和遗下人相类似,二度花同样也是有过婚姻经历的女性,所谓二度花取自梅开二度之意,意思是结过两次婚的人。

这种女性其实在现代相亲市场上也会遭到很多歧视,尤其是还带着孩子的,很难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那么为何会出现宁娶二度花这句话呢?这就要说到我国婚姻的特点,也就是彩礼了,我国古代有很多打光棍的人,因为拿不出足够的彩礼。

可二婚女子就不同了,二婚女子一般彩礼很低甚至不要彩礼,但大家对于结过婚的女性还是存在偏见,所以用了“宁”这个字,意味宁愿,实际上这是一种无奈之举。

古代民间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什么人?

那么二婚女子有何不好呢?一方面,离过婚的女性必然是对爱情和婚姻失望过的女性,有很多二婚女性的再婚原因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生活艰难,找个人过日子而已,这样的婚姻没有爱情,注定没有滋味,甚至还出现过不少二婚女性卷跑丈夫所有钱的新闻。

另一方面,二婚女性十分容易和前夫出现问题,毕竟有孩子作为纽带,如果前夫继续纠缠或者提出复婚,婚姻十分容易破裂,即使没有婚姻破裂,二婚女性也会将一部分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之前的孩子身上。

不过二婚女性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她们早已褪去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更加的成熟真实,尤其是那些主动离婚的女性,雷厉风行,十分的有魅力,事实上很多离过婚的女性反而有不少的追求者。

婚姻的本质

在现代人的观念开放后,事实上离婚、丧偶等问题对于择偶的影响已经非常低,在年龄不大的情况下,大家都不会过于在意这点,很多再婚家庭的生活幸福指数反而更高,因为有过一次婚姻经历,所以再次选择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参考,反而容易找到幸福的另一半。

尤其是很多不够成熟的男性,他们反而更加倾向于一些心态成熟的“姐姐型”妻子,这就是为何现代社会当中姐弟恋很多的原因,虽然她们可能离过婚,但更会照顾自己的另一半,婚姻也更加的幸福。

无论是“二度花”还是“遗下人”,事实上都是对古代女性的一种歧视和偏见,男性离婚无伤大雅,女性离婚就要人见人打,这是古代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的一种真实写照。

古代民间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什么人?

所以现代社会中很少去考虑这些问题,大家结婚时所考虑的除了爱情外,更多的还是比较现实的问题,例如工作、谈吐等。

但是二婚女性依旧存在一个十分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很多女性在离婚的时候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所以用尽全力拿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可当她再婚的时候,孩子反而成为了阻碍,因为大部分男性非常在意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

尤其是很多离婚女性高调表示,已经有了孩子就不会再生孩子,这才是离婚女性在相亲市场频频翻车的主要原因,婚姻不易,与其一时冲动最后离婚,还不如认真的选择,虽然老人的观念是早点结婚,但在心理成熟后结婚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你经历了社会的黑暗、物质的诱惑,对爱情的看法更加实际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到另一半的本质。

现代人对于婚姻已经非常的理性,有的人宁愿不结婚,也不愿意为了生活而结婚,因为最后肯定还是以离婚收场。

对于女性来说,虽然现在男女平等,但是社会观念依旧对女性不利,一个离婚的女性多多少少会遭受别人的非议,为了自己的名誉,女性还是不要冲动结婚,哪怕成为“剩女”,也不能仓促,因为你要找的是一个相守一生的人,如果这个人不能给你幸福,还不如早早的分开,毕竟受过一次伤就很难再愈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俗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是“生妻”?为何不能娶?
...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的历史中流传下许多俗语,它们朗朗上口,许多都具有警示作用。这些俗语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当时的年代出现了某些普遍现象,所以俗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2025-03-08 21:00:00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娶
在古代,流传着一句耐人寻味的俗语:“宁可娶寡妇,不要娶未婚的女子,”这句话好似是一面古老社会价值观的镜子,反映了古人对婚姻选择的独特看法,然而,“未婚的女子”一词却引发了一些疑惑
2024-04-08 06:59:00
只有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才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
...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宁娶二度花从“二度”就可以看出来,指的就是人的第二次,在古代的时候,花指
2023-09-27 10:58:00
...代对于离过婚的女人有多鄙视?‘‘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就是古代专门对于离过婚的女人的看法。类似的还有‘‘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宁取富家奴,不娶穷家女’’那么,二
2023-01-17 15:33:00
宋朝“寡妇好嫁”的社会风气,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的?
...改嫁他人,把自己女儿嫁给王承衍,他还曾亲自主持调解民间婚姻纠纷,劝平民女性改嫁他人。北宋皇室虽然没有像唐朝皇室那样,公开纳父亲遗孀或弟媳、儿媳为妃,但对二婚女性也毫不嫌弃。宋
2023-05-13 19:58:00
唐代妇女再婚的现象,并不能代表唐代社会的全部
...不正常的。以上皆是从“皇亲贵族”的角度分析,那么,民间普通百姓是否在婚姻上也可以“享有皇亲贵族般的自由呢”?其实,唐代妇女再婚的现象,并不能代表唐代社会的全部,“改嫁、再婚”
2023-08-03 15:00:00
古代单身很辛酸?“寡妇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道出深意!
...代还诞生了“寡妇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这样的俗语,这句话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寡妇三更磨豆腐正所谓“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一对夫妻还
2024-11-28 21:37:00
古人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叫生妻?生妻为什么不能取?
在古代俗语比较多,不过有一句俗语最让人不解,那就是古人常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话让现代人很不理解,寡妇都知道是丧偶的女人,那么生妻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生妻的意思充满了封建思想对
2022-12-22 21:25:00
曹操情史:为娶张绣婶婶损失一子一侄一大将
...之资充当军费。于是乎,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残暴这样的词成了曹操的标签。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曹操的人设之所以在民间完全崩塌,全是因为他贪恋女色,特别
2023-06-30 04: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