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三国时期江东吴县有四大家族,张、朱、陆、顾,其中陆家就是陆逊的家族。陆家是大宗族,后代子孙多人杰,陆逊就是其中一个,其祖父陆纡是城门校尉,父亲陆骏是九江都尉,陆逊本人官至吴国丞相。别看陆逊后来风光,其实陆逊年幼时过得并不好。陆逊早年丧父,可以说家道中落,投奔堂祖父陆康。当时陆康在庐江当太守,袁术跟陆康不和,准备进攻庐江,陆康就让陆逊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吴县躲避战乱。原本家道中落,打算投靠有权有势的亲族,结果也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又要跑回老家躲难去了。可以说从江东士族这样的阶级上来看,陆逊是占不了家族的萌阴了。就算这样,陆逊也没放弃,历史上说陆逊比陆康的儿子大几岁,所以陆康让陆逊振兴家业,但我认为,陆康看中的是陆逊年幼就表现出来的才华,不然已经是分家了的陆康会让陆逊把持自己的家业?
二、入孙权幕府,发愤图强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陆逊(当时二十一岁)进入了孙权的幕府,先后历任东、西曹令史,曹令史是一种属于幕府的内务人员,各方面都要管一点,俸禄可能也就2000石这样,仅仅比主簿这一级别强点儿不多。可想而知,当时陆家确实有点没落了。
在孙权手下干活儿,陆逊后来逐渐展示了自己的才干,就被任命到海昌县当一个屯田都尉,管理县内政务。这个职位叫“屯田”,也就是跟农业有点关系,但是又有一点点跟军队有关联的“都尉”,目的为军队储备粮草,还要管理县内政务,所以更倾向文官一点。当时海昌大旱,陆逊开仓放粮,救济百姓,随后又教导老百姓养蚕务农,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再休养生息。这就体现了陆逊的治国务实的才华,后来海昌还将陆逊神话为“神君”,历史上只有少数人,能得到百姓的这样的爱戴、感恩。
当时在吴县、会稽、丹杨等地方,有山寇作乱,官府一直未能有所作为,陆逊就上书吴朝,请求派兵镇压,并招募为军士。陆逊就带兵讨伐藏身于山林的会稽贼寇,所到之处无有不降,军队还被他扩充到二千人。后来鄱阳郡贼寇,还是命陆逊去讨伐的,封为“定威”校尉。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是一个文人出身,但是陆逊在领军打仗方面也有惊人的才华。后才孙权一方面想化解东吴与江东士族的矛盾,一方面拉拢人才,就将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这就是陆机(陆逊之孙)在《祖德歌》里面写的“长吴驸马伯言逊”。
东吴境内多有贼寇,让孙权苦恼不已,就问陆逊怎么解决,陆逊就献计讨伐贼寇降为己用,这就能一石二鸟,孙权大喜,封陆逊为账下右都督。由此可以看出陆逊逐步走上了事业的正轨,《三国志》将陆逊这一段讨伐贼寇的战事命名为:会稽之战,整个战事打完,陆逊已经34岁左右了。历时十三年,陆家终于因为陆逊又振兴起来了。
三、陆逊是很聪明的,具备贤臣品质
会稽之战时,当时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奏劾陆逊违法征用民众,所辖区域的百姓受其扰乱而愁苦不堪。后来陆逊见孙权,言谈时却说淳于式是个好官,看看这多有政治智慧。孙权问到:“他上表弹劾你,为何还要夸奖他?”陆逊就回答:“淳于式也是想百姓休养生息,他上表弹劾我,我却来混淆陛下的视听,这种风气在我朝是要不得的。”
夷陵之战(也称猇亭之战)时,蜀因关羽丢失荆州而伐吴,当时吴国各个将领或是皇亲、或是功臣、或是老将,持才傲物都不服这个刚上任的大都督——陆逊。但是陆逊不急、不恼怒,对诸将讲解自己的应对之策,分析蜀汉胜少赢多的历史,来振奋士气,希望大家不要推诿军令,鼓励诸将相互团结、和睦相处,合力对付蜀军。而后来陆逊火烧八百里连营,奠定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基础,使陆逊闻名于天下,加上夷陵之战蜀败而吴胜其中许多胜利还是靠得是陆逊的计谋,诸位将领才对陆逊服气。同样的孙权也问他,为何不上报诸将不服军令?陆逊说:“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一听很开心,加封陆逊为辅国将军,当荆州牧,改封江陵候。
可以看出,不刚愎自用、心胸宽广,有容人之心,有政治智慧,有军事才能,乃至陆逊最后成为东吴第三任宰相,这都是陆逊才华和成就的体现。《三国志》中除了国主,陈寿在记载各个大臣武将时,是多数人合在一篇,而陆逊确实单独和诸葛亮一起,两人就占了一篇,要知道陈寿写《关羽传》也只是一篇中的一节,不足千字,而陆逊就洋洋洒洒的占了半篇之多,由此可以看出陈寿是很推崇陆逊的。
四、才能盖过周郎
宋朝是有个叫洪迈的文人写了本《容斋随笔》,在其中第十三卷宗将陆逊与周瑜、鲁肃、吕蒙,并列为“孙吴四英将”,陆逊与周瑜,虽然都当过东吴大都督,但是洪迈称赞陆逊为“一时英杰”、“孙吴立国之柱石”。孙权对陆逊评价更高:“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小编窃以为,周瑜虽然与陆逊不算同年龄段的人,周瑜出名的时候,陆逊还不知道在哪儿,但是不管正史记载,还是演义描写,仅仅从与诸葛亮对战成绩来看,陆逊的表现是好过周瑜的。陆逊一生经历大大小小十来场(粗略统计)战役,例如合肥之战,谋划白衣渡江,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虽不敢说百战百胜,但总的来说都是胜多赢少。从终身成就来说,周瑜死的早些,根本没有像陆逊这样官至宰相。
虽然陆逊最后因为孙权年老昏聩,因为参与到立嗣之争,最后结局凄惨。还是不能掩盖陆逊一生的光辉,世人多喜爱《三国演义》,可惜陆逊的不凡在演义中确实是被周瑜、诸葛亮、刘关张等等人所掩盖。毕竟除了骨灰级的三国迷,很少有人知道陆逊的厉害、他的励志人生,大多数人只知道有陆逊这个人,却不知道陆逊其实是跟诸葛亮一样被陈寿推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