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君子和而不同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07 16: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

君子和而不同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唐士其

毕业意味着人生一个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真正的人生刚刚开始。此时此刻,我想送给大家的是六个字:“君子和而不同。”

这六个字很多人耳熟能详,而且常常挂在嘴边,但要真正了解它的含义,并且在生活中践行,却也不那么容易。句中的“和”与“同”大致可以分别理解为和谐与雷同。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先贤都意识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来自不同部分的和谐,而不是所有部分的雷同。所以《国语》中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西方思想家也认为,好的艺术乃至政治都在于不同组成部分,特别是对立两极之间的和谐,而非全体的一致。

因此我们就先说说君子之不同。君子与小人之别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也可以说,中国传统的教育目标,就是把尽可能多的人变成君子。其实,去掉“小人”这个词的贬损含义,它指的就是普通人、一般人,君子则是与之不同的人。这种不同并非生而有之,而是有志成为君子之人努力与普遍人区分开来,并且保持和扩大这种区分的结果。所以荀子说:“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孟子也说:“尧舜与人同耳。”但是,“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孟子一生担心的是成不了像舜那样的人,至于普通人意义上的成败得失,则绝不会有一丝挂怀。

君子与众人之别并非绝对的区分。一个人,当他意识到应该超越众人,并且为此而努力,就步入了君子的行列,但这并非不变的结果,亦非努力的终点。真正的君子必须朝乾夕惕、恐惧修省、穷深研几、切磋琢磨、自强不息,不断自我超越。“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总是担心没有学好,学到了又担心不能保持住。由此可以看出,君子之不同,更重要的还不是与众人不同,而是与“昨日之我”的不同。“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现在再来说说“君子之和”。我们都明白,并非任何一堆不同的东西放到一起都能构成和谐。所以,和谐乃是不同事物之间出现的某些结构和关系,而它们又指向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同”。没有这种“同”,“和”就无从谈起。对于和谐中的同与不同,《中庸》有一段话可以供我们参考:“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之道,最简单的普通人都能懂、都能做,但最高深的,就连圣人也未必知晓。重要的是,最艰深的原则乃是由最简单的道理生发而来。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的要义。同样是《中庸》里的话:“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所以君子之同,在于与己同、与天同、与道同、与圣人同,但也与众人同。换言之,君子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但又不能孤立于世,而是必须让自己融入社会之中。所谓的“融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时代的基本方向,即融入时代大潮;二是了解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融入最广大的民众,与他们同甘共苦,同向而行。这也就是与时代同前进,与民族共命运。至于君子与众人之不同,不在于他们的情感和追求与众不同,而在于他们的情感与追求更崇高、更精粹、更远大,也在于他们对时代的大方向有更清晰的自觉,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有更明确的理解,同时有更坚定的意志和更强大的行动能力。就此而言,和而不同意味着一种高阶对低阶的超越和包容。

君子与众人同心同理,但能做到众人所不能之事。这种能力,来自孟子说的“反求诸己”:“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我爱别人而得不到别人的亲近,就看看我是不是真的关爱别人;管理众人而得不到大家的服从,就看看我的方法是否有问题;对人礼貌而别人不予回应,就看看我是否不够恭敬。

因此,“和而不同”意味着君子既非遗世独立,自成一统,亦非完全混迹于世,自我放弃。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庄子说得更简洁:“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自强不息的君子既要坚持自我,又要关照社会。我常常想,“和而不同”可能是中国士人的最高境界。它意味着人们认同你、尊重你,把你作为朋友和最可信赖的人,但又知道你与他们的不同。他们能够了解在什么事情上可以寻求你的帮助,在什么事情上不能触碰你的原则。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答正好说明了这种和而不同的境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元朝的陈天祥就此认为:“凡在君父之侧,师长朋友之间,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可者献之,否者替之,结者解之,离者合之,此君子之和也;或巧媚阴柔,随时俯仰,人曰可,己亦曰可,人曰否,己亦曰否,惟言莫违,无唱不和,此小人之同也。”

希望各位同学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追求君子之和而不是小人之同。作为国关人,我们对君子和而不同理应有更深的认识。国际关系与人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如果每一个国家都能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求同存异,相得益彰,那么我们最终就能为自己和他人争取到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18: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生前坐怀不乱,孟子称他为圣人,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别人就不敢说二。他是一个平行极其端正的人,是真正的君子。我们总是抱怨说,自己从小到大听说了无数的大道理,而且自己也懂得很多,但能够真正应用到生活中的却很少,主要是自己没那个毅
2023-02-24 19:50:00
君子之道与为君之道二者如何兼顾?孟子早已给出了答案
导语:亚圣孟子的君子之道与为君之道有什么联系?二者如何统筹兼顾,孟子早已给出答案,入世之臣,君子不做王,道德领袖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基本上都是遵从儒家学说的君子之道进行繁衍和发展的
2023-09-12 00:36:00
第一个惨遭宫刑的文人是谁呢
...后标明了作者本人的名号:“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由此以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流传青史。《巷伯》诗原文是这样写的:“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2023-08-11 22:07:00
孔子的文化水平等于现在什么级别
...仁、得仁的目标与理想,首先要做到的是塑造一个理想的君子形象,而这样的君子形象首先应当做到成为道德的典范所在,并引导更多社会成员向着这样的典范靠近。 而这样的君子常常具备着温
2023-07-13 20:40:00
...璋对法正未加重用,法正不应该因未被重用而出卖刘璋。君子与小人之别,正在于此。君子的处世,是有原则的:合则留,不合则去。不合而仍留,那就该留得很有道德,所谓“为贫而仕”,按照听
2023-09-01 16:53:00
荀子:被误解的儒家巨匠,提出\\\'性恶论\\\'与\\\'天行有常\\\'观念
...非常明显地表达了他对于人不可以停止学习的观点——“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
2023-11-25 14:52:00
...。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译文:《大学》《中庸》都把
2023-03-15 14:35:00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
2023-11-29 03:06:00
中华文化的璀璨光芒:孟子与庄子的思想传承
...尊重各自的所秉持的观念和理论,不来往不代表不认识。君子之交三、两人相距太远,信息交流不畅,没必要打“口水仗”从两个人居住的地方来看,确实太远了点,孟子虽然周游列国到过庄子隐居
2023-10-23 14:52: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