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李盈 健康学者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18 16:37:00 来源:健康小常识

李盈 健康学者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不断变化,亚健康群体日益增加,公众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民必然会更加关注精神及健康方面的问题,而养生则是为了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这些与人们当前的需求相契合。

最好的养生方法是中医,中医重宏观,中医重战略,中医重调理,中医重治人,中医如润玉,以气入器,天下无敌。

李盈 健康学者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涌现出像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名医,为人类留下珍贵的医学典籍及丰富的中医文化。

李盈对中医学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热爱。为了达到一个合格的中医健康养生保健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各种有关中医养生保健卫生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她在中医领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不断探索和传承中医文化。

李盈 健康学者

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并对中国人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的文化研究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医的文化复兴是中医复兴的重要途径。中医的复兴又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

李盈 健康学者

李盈还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多次学习新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她在中医健康保健养生的知识面。

李盈 健康学者

中医健康养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综合健康素养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全面建小康,首先要保健康,在人口的平均寿命日益延长、慢性疾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健康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命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医文化发展到今天,更需要我们传承创新,弘扬其精髓,努力提高传统中医文化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继承和发展中医健康养生国粹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一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是我们永远的主题,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李盈在北京中医春晚与师爷国医大师李佃贵,相谈甚欢,李盈向李老虚心请教中医知识。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术绍岐黄、勤求古训、精研勤学,在笔者每次跟诊之时,李盈获得了李老很多有益的指导,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中医经典内容的阐述。为了更好地传承李老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李盈将李老历次对于中医经典的阐述进行了整理,并结合当代中医经典学习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能对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中医经典是中医文化的“骨血”

中医经典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医创新发展的基石。王阳明曾说,“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滴骨血也。“骨血”就是理论精微之处,就是从古代先贤的经典著作中剖析出来的,而中医经典就是中医文化的“骨血”。只有学习并掌握中医经典,才能领略先贤诠释宇宙万物本源的独特方法论和思维模式,并借此指导临床诊疗,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中医经典犹如水之源头,只有源头充沛,才能迸发出无穷尽的智慧。若只局限于一隅之技,墨守成规、闭门造车,则只得其术,不得其道。李老告诫我们:“中医经典是中医的根、中医的魂,要想学好中医,就必须从经典入手,思求经旨,以演其知。”中医学的径和舟载于经典,回归经典有助于我们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有效串联起来,也为我们中医能力的提高和中医思维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盈认为,研究中医,不要人云亦云,最好先看原著。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一)》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生动描述了读完经典后泉思如涌,灵感不断迸发的感受。中医从《黄帝内经》问世以来,历经数千年发展,学术流派纷呈,包括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等等。各种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都在中医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但从各家学术思想溯源看来,其思想本质脱离不了《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因此,我们要想在中医领域有一番作为,就必须从医学本源入手,深入学习中医经典古籍,体会原汁原味的中医思维,才能理解最纯真的中医智慧,领悟到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只有“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才能不产生思想上的混乱,才能更好地让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为我所充。

其次,中医经典中蕴含着教化之力。只有我们反复地去读、去背、去学,才能建立起清晰的中医体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我们一遍一遍地去读、去背、去悟经典的时候,经典就会慢慢“化”入我们的心灵。

怎样学习经典

李盈在讲课时常常谈到自己学习中医的三个诀窍,即“博”“专”“通”三个字。

读书贵在博。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除了四大经典外,历代名家著作亦灼灼生辉,王叔和的《脉经》、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李杲的《脾胃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都是学好中医必不可少的著作。在临床上要想精准辨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只有饱学博览,才能厚积薄发,只有充盈于内,才能轻盈于外,从而达到药证相符、桴鼓相应的佳境。

读书贵在专。曾国藩说:“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猛火煮”就是博学,集中精力广泛地读,“慢火温”,就是专精,日日反复温习。在博学的基础上要学会对书本中经典内容的反复精思,品味经典中的深意。中医经典中有很多精辟、独到的立论和见解,对于临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在涉猎的基础上,精思历试,跳出固有思维模式。

读书贵在通。通是学问的最高境界,“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中医发展关键在临床,而临床疗效的提高靠理论。时代在发展,人类的病情也在变化,我们应努力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医之路,直至形成属于自己的学术思想。张元素之脏腑辨证、李东垣之脾胃论、叶天士之卫气营血辨证以及李盈提出的浊毒理论,都是将书本知识与临床疾病相结合所达到的“通”的结果。

学经典要有悟性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书是由文字构成的,但文字是有局限性的。李盈授课时,常常谈及编写《中医浊毒论》一书的经历,李盈每次写到自己心得之处,总是感到文字力量的缺乏,无法将心中的想法完完整整地描述出来,诚如古人所讲“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悟性也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耐心培养,不断积累中医思维,不断挖掘中医经典的内涵,总结中医思维的特点,探索中医思维的认知模式,并躬行实践,使散在的中医理论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里至外、由表象到实质层层递进,方可逐步达到悟的境界。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学习中医时必须意识到中医药背后的文化支撑,能够恪守本心、勤学善记、精思历试,认真学习经典、传承经典,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李盈每一次的虚心请教都是受益无穷。李盈曾说过一句话:世界中医看中国,中国中医看新一代的年轻人。

李盈 健康学者

李盈 健康学者

李盈女士和国医大师李佃贵的合影

李盈还多次经常参加国家级国内外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议,并发表讲话。并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多次学习新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他在中医健康保健养生的知识面。 中医文化发展到今天,更需要我们传承创新,弘扬其精髓,努力提高传统中医文化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继承和发展中医健康养生国粹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一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是我们永远的主题,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李盈 健康学者

李盈 健康学者

李盈 健康学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17: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湖北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武汉,探讨如何“吃出健康”
...术年会,金劲松教授当选新任会长,他将带领300余名专家学者为老百姓传播更多的饮食养生文化和知识,带领各成员单位不断研发更有利于老百姓饮食健康的方案。会议现场(通讯员供图)据悉
2024-06-17 09:35:00
用好龙江中医药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院主任医师张佩青,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全国岐黄学者王顺,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中医方剂学科带头人张文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头雁团
2023-10-09 09:34:00
第17届闻景古中医文化大会在贵阳落幕,共探传统医学创新发展之路
...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中国传统医学领域从业者、古中医学学者杨顺帆表示:“此次大会内容设计极具前瞻性与系统性,既扎根于古中医经典理论,又紧密结合现代健康需求。尤其是五运六气理论与临
2025-09-04 11:00:00
加快孟河医派研究成果转化
...发展基金,举办孟河医派国际高峰论坛,搭建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平台。针对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引进院士、国医
2024-06-13 00:13:00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转化医学分会成立大会6月19日在京召开
...副教授朱翔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中医、民族医专家学者出席成立大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员部陈靖主任宣读关于同意成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转化医学分会的批文。通过现场选举,产生第
2023-06-20 19:47:00
成都召开“武林大会”,结果来了一群中医
...议暨武医结合专业技术培训班”在成都召开,武医专家与学者们共谋发展大计、共话合作愿景。该活动由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武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骨科医院、汶川县中医医院承办。会上
2024-12-05 20:07:00
杨子峰教授:坚持文化自信 做好基础研究 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
...院士、张伯礼院士、杨宝峰院士等,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呼吸健康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张伯礼院士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大势
2024-10-15 16:54:00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产保护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及保护单位负责人围绕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中医药非遗传承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
2023-10-14 02:07:00
...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大会在常召开|陈金虎会见与会专家学者 10月21日,2023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学术年会、江苏省第八届中医膏方学术大会、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大会在常开幕。
2023-10-21 19:4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庆长假,太原大街小巷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9月30日晚间、10月1日中午时分,记者在胜利街东延、迎泽大街沿线看到,道路两边整整齐齐地悬挂着国旗
2025-10-02 06:45:00
秋来游园风景异|念兹在兹睹盛景
五一广场“欢度国庆”主题花坛。牛利敏 摄10月1日清晨,夜色尚未褪尽,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在五一广场,大家翘首以待,只为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
2025-10-02 07:15:00
央媒看太原10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假期看非遗 老陈醋博物馆感受传统技艺》为题,报道了进入假期,太原市清徐县的4A级景区宝源老醋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2025-10-02 07:16: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国庆大花篮祝福祖国 群众齐赞新时代》为题,报道两个写有“祝福祖国”“欢度国庆”的巨型花篮在太原市五一广场亮相
2025-10-02 07:16:00
郑州方特回应“重力风暴”项目暂停:游客全部平安落地 无人员受伤
华商网讯 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官方微博10月1日发布情况说明:来源:华商网 编辑:唐港
2025-10-02 07:53:00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 河北国庆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我省国庆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河北日报讯 金秋送爽,红旗飘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2025-10-02 08:02:00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协同新脉动|高质量疏解发展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抓创新 聚人气 促疏解高质量疏解发展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近日无人机航拍的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河北日报见习记者李 畅摄牢牢牵住“牛鼻子”
2025-10-02 08:03:00
贵州省2025年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视导活动走进铜仁
多彩贵州网讯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水平,推动完善乡镇村学前教育一体化教研指导网络,9月22日至26日
2025-10-01 14:19:00
2025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将于10月17日在贵阳举办
多彩贵州网讯 记者从贵州省商务厅获悉,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将于10月17日至19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2025-10-01 14:19:00
“满减+折扣”组合优惠 贵州商超消费购物指南→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陈熺)国庆期间,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全省范围内的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及连锁便利店,共同开启金秋惠民促销
2025-10-01 14:19: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彭绅摄制 孙上修
2025-10-01 14:34:00
2025年10月1日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贵阳街头巷尾,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将整座城市装扮得格外喜庆
2025-10-01 14:50:00
中国网10月1日讯(记者 刘佳)当中老铁路打破老挝“陆锁国”的发展屏障,当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用绿色能源照亮当地民众的“幸福路”
2025-10-01 14:59:00
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正式开港
大皖新闻讯近日,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正式开港,这对于提升淮南市乃至皖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化区域物流格局、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2025-10-01 15:12:00
读懂济南|“双节”假期,泉城文旅集中“上新”的背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国庆中秋假期,济南一批新文旅开门纳客。在这些新文旅项目中,既有老建筑老街,也有特色文化街区。恰逢假期
2025-10-01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