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14 02:07:00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成都10月14日讯(记者胡俊 郭一嘉)为着力展现传统医药在全民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首次传统医药大会于10月12日-14日在四川成都举办。包含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论坛、传统医药健康生活展、传统医药非遗健康咨询等配套活动,多维度呈现传统医药类非遗的博大精深,以及在助推健康中国建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大会现场

10月13日上午,作为传统医药大会重要内容之一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及保护单位负责人围绕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中医药非遗传承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魏春宇,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道丕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宋春生主持开幕式。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王晓峰会长讲话

王晓峰讲话中指出,传统医药非遗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在显著提升,中医药为守护人类的健康提供了中国方案,对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论坛汇集了中医药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凝聚共识、交流思想、贡献智慧,能够很好地促进传统医药非遗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服务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黄璐琦副局长讲话

黄璐琦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题中之义。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要把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升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高度,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二是立足新时代,展示新作为。着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三是推动中医药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和世界记忆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促进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共同进步,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王晨阳司长作主旨报告

王晨阳作了题为《推动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是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之一。认知中医药,热爱中医药,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渠道。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工作,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工作制度、项目保护、人才培养、宣传传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政策法规逐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项目保护持续加强、传承人管理更加规范、传播活动丰富多彩、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传统医药类非遗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光彩,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新的贡献,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未来,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加强项目保护、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持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曹洪欣会长作主旨报告

曹洪欣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六个关系的指示精神,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医药非遗保护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非遗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方向。他认为,推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应当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关系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守护“本和源、根和魂”,不断的拓宽领域。坚持中医药理论自信、实践自信、学术自信,要避免中医药,让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服务人类健康、健康中国建设中展现中国人的智慧。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专项工作启动仪式

开幕式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启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术经验传承、《国家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录》编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推荐目录》编制4项专项工作,旨在推动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

当天,论坛还进行了“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验交流”专题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数字化保护室主管周奇、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王凤兰、国家级非遗“蒙医药(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乌兰、国家级非遗“藏医药(藏医外治法)”代表性传承人米玛分别以“非遗领域标准化工作与传统医药类项目的采集记录”“天回医简的重要发现与学术前沿问题”“中医药非遗保护的思考”“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保护的作用”“保护发展蒙医药非遗助力人民健康快乐 ”“藏医药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共同推进传统医药类非遗为健康中国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传统医药健康生活展藏医药展区

值得关注的是,同期举办的“传统医药健康生活展”为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的一个篇章,面积约1400平方米。展览按大项目区域集中的形式呈现,内容除了我国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发展的总体情况外,还通过图文、视频、实物、现场体验等形式展示近70个传统医药类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和川渝两地的省级以上代表性项目。

关注成都国际非遗节: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全国名中医王阶教授为观众现场提供健康咨询

此外,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24位传统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传统医药专家免费为民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为中外来宾和游客解读传统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知识、解答寻医问药等问题。

本届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青羊区人民政府执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管理局)、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羊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心协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中医频道提供媒体支持。【责任编辑:胡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4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承中医 弘扬国粹   四川明中医疑难病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内外的中医学界、教育界以及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展示民间中医医疗技术;研讨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破解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医学难题。 参加交
2023-07-11 22:25:00
成都召开“武林大会”,结果来了一群中医
...教授进行了特色武术交流表演。从实践结合理论的角度,专家学者们分别进行了学术交流发言。现场交流功法。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武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供图“希望有更多的武医人才加入进来,为加快
2024-12-05 20:07:00
中医药与前沿科技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与前沿科技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全球中医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围绕如何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探讨。据介绍,本次论坛以加强中医药行业内部交流与合作,共同探
2024-09-23 12:07:00
首届黄河流域中西医结合医养论坛在泉城济南召开
...城济南召开。论坛汇聚了院士、国医大师等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何赋能健康事业,推动黄河流域医养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
2024-11-03 10:30:00
吸引全国200余名专家参会,启达力大品种培育专家论证会召开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及临床一线的专家学者,先后分享了荆防颗粒/合剂的最新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研究成果,共同探讨荆防颗粒在抗炎、抗病毒、抗衰老、解酒保肝、荨麻疹
2025-04-01 00:58:00
汇聚行业顶尖智慧 助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
...,每分册均包括基础篇、临床篇和附录三部分,由近千名专家学者历时6年共同编撰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国医大师和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分别担任相关专科专病诊疗全书的主审,为各分册
2023-12-14 07:05:00
《当代中医专科专病诊疗大系》成都首发
...大系》由30余位院士、国医大师、名中医把关,由1000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由全国300余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及中医机构参编。《当代中医专科专病诊疗大系》共30个分册,覆盖了国家中医
2023-12-11 10:20:00
...济世救人的“大先生”群像,希望承继老先生学术衣钵的专家学者、家人、朋友密切配合,希望老一辈学者学术思想保护发掘重点任务的牵头部门,以此活动为契机,尽快启动学术名家学术思想发掘
2025-01-13 17:44:00
特荣!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罗程主任受邀参加2025CACA华北整合肿瘤学大会!
...医肿瘤研究院代表,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将与众多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肿瘤学前沿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学术报告、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科普宣教等多元形式,共享科研硕果,展望未来方
2025-05-22 11:3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2017年至今张家口累计增绿1662万亩京津冀北部筑起一道坚实绿色屏障河北日报讯(李巍、王铁军)眼下,穿行在张北草原天路
2025-10-11 08:04: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通讯员宁巡宣)10月10日下午,十五届市委第十一轮巡察动员部署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2025-10-11 08:05: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刘志诚,1919年生,1939年12月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新四军军直政治部组织股长
2025-10-11 08:05:00
城市“疤点”变“亮点”,燕子矶和燕路旁新添“口袋公园”从“被遗忘的角落”到“家门口的风景”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昔日杂草丛生
2025-10-11 08:05:00
指挥!配送!表演秀!市级低空平台数据告诉你南京硬实力1.9万架次!增198.3%!“双节”低空经济“翼”飞冲天南报网讯(通讯员徐海懿记者吴春霞)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2025-10-11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新生圩长江大桥南接线地面段正式通车、南京北站站房主体建设加速推进;南湖记忆三期、蓁巷活力开街……刚刚过去的三季度
2025-10-11 08:05:00
南报网讯(孔晓芳)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南京珍珠泉风景区一场为期8天的“电竞+中秋”游园活动,以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南京珍珠泉站为纽带
2025-10-11 08:06:00
南京公交首批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
南京公交首批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随叫随到 移动“充电宝”“蓝鲸”电小二为破解部分场站充电设施建设难题,近日,南京公交集团正式投运首批“小蓝鲸·润满电”移动充电机器人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全民)10月10日,“境外机构、跨国公司江苏行”暨南京市高淳区“一区三园”推介会举行,40余家境外投资贸易促进机构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多渠道筹措就业岗位17.95万个,新辟7条就医公交专线,完成12个银发助餐点改造提升……10月10日
2025-10-11 08:06:00
我市130余万亩水稻陆续“开镰”
秋风卷起千重浪,“铁牛”奔腾收割忙 我市130余万亩水稻陆续“开镰”10月10日,高淳区新墙村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收割机正在田间收获水稻
2025-10-11 08:06:00
规划27条过江通道形成7个机场航空总体布局2035年,南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空港链全球、海港向亚太、铁路联广域□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近日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孙敬清通讯员方芳)日前,六合1873条工业管道完成身份信息登记,获得专属“身份证”,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管道使用单位编码全域覆盖
2025-10-11 08:07:00
央媒看河北|吴桥杂技精彩绽放 佳节坚守诠释担当
近日,中央主要媒体持续聚焦河北在文化盛事、民生保障、历史传承与文旅融合等领域新成效:《人民日报》报道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盛况
2025-10-11 07:51:00
国庆中秋假期街头巷尾好戏连台全省举办“遇见艺术”惠民演出900余场“文武兼备,扮相英武,身姿挺拔,动作干净,唱得还好,我们河北梆子的大武生太帅了
2025-10-11 0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