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定西日报
奇正:守正创新,“老”中药迸发“新”活力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莉芳
走进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着全自动生产线哒哒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着对刚生产的产品进行装瓶、称重、贴标、封包,由此,盛产于陇西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黄芪、党参、甘草、当归、柴胡等道地中药材,实现了由“药材”到“药品”的华丽转身,发往全国各地。
“2023年,奇正加工各类药材3800吨,完成产值3.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9亿元,上缴税收490万元。”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永慧说,奇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陇西原产地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这几年,地方政府从人才引进、税收减免、项目落地等方面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扶持企业健康发展。
陇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和“西部药都”之美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在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省上全力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一港双百五十”工程,中医药产业实现了全链条、快速度发展。2023年,全县中医药全产业链总产值353.5亿元,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约40%、全县接近三分之一,成为富民强县的区域首位产业。
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药材的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拿手机轻轻一扫,药材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规范化的加工流程以及现代化的检验检测一览无余。
“这个二维码专业术语叫作溯源码,它可是药品的身份证。”罗永慧告诉记者,消费者可通过溯源码,全面了解产品种植、加工、检验、仓储全过程。
优质的种源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源头基础。陇西县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补贴500至1500元,并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药源基地,积极推进产地种植标准化。
“我们和奇正签订了基地建设协议,他们在种子种苗、病虫害防治、基地溯源等方面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我们药材采收检验合格后全部交到奇正公司,不会为销路发愁。”甘肃龙泽红源种业有限公司基地经理陈智伟说。
坚持走品质保障、创新发展道路,是奇正的初心。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近3年,研发投入超过了2000余万元,累计获得各类科研经费68万元,主要用于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研究、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相结合的产业化运用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研发创新以及技术的迭代升级,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政府也通过“研发后补”“科研项目补贴”“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贷款”“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21年检验中心通过 CNAS(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认证获得CNAS证书。”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项目部经理金燕清介绍,证书的获得是对公司检验检测水平的认可和肯定,标志着奇正检测技术水准达到国际互认水平。
从GAP基地到产地加工车间,从半夏全自动生产线到CNAS认可实验室,企业创新让传承千年的“老”中药迸发出新的活力,也为全市特色中医药产业发展打足了底气。
目前,陇西全县有较大规模加工企业52家,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5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各类保健产品26个,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持续打造甘肃道地药材规模化、数字化、绿色化加工能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药材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新质生产力。”罗永慧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