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04 19: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蒙古国位于我国以北,与我国出口或进口贸易因为距离较近而变得快捷便利。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但其经济状况仍然处于发展之中,曾经的工业发展大时代,蒙古国似乎并没有合理的抓住机遇,导致今日工业产业还处于低谷阶段。

可是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国内工厂数量少不代表着环境污染的改善,反而蒙古国的沙尘及其原煤燃烧的污染残渣危害,笼罩着整个国家甚至影响着我国。

就在不久前,河南保定在一场大雨后,没有出现晴朗的天空与绚丽的彩虹,整座城市而是被漫天黄沙所包围着,空气质量极其堪忧。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这已经不是我国首次受到蒙古国的沙尘影响,为什么蒙古国的空气污染如此严重呢?我国这四十年来为了环境又做了那些努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其中的内容。

我国长达四十年的环境保卫战

自从1973年开始,中国人的观念中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到了今年,我们进行了将近四十年的生态文明保卫战。

这一做法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回报,如今社会周边环境已经逐渐在改善。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工业生产方面一路绿灯,但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逐渐地我们明白了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密切挂钩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何谈经济发展,切不可利用生态环境来换取工业收入。

我国从曾经单纯的“三废”治理逐步提升到生态文明的维持保护上。1972年开始,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面,统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这一宣言的发布说明了全球的人类们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1978年,我国迅速在宪法上发布有关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相关规定,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列入宪法而不是停留于口头。

之后的每一个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进步,突破性的发展。

2015年,国务院党中央统一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念,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坚持持续性发展观念。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直到今年,仍有重大的环境问题冒出,对于环境问题,我国今年仍发布多项最新保护环境任务,以保持维护环境的步伐。

为什么不是工业大国,环境污染却如此严重

蒙古国,国内有着将近32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靠着放牧为生,并没有在工业化方面过度发展,但为什么人们还一直生活在重污染的环境之下呢?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蒙古国的煤矿资源非常丰富,在苏联解体前,蒙古国作为苏联的矿产后备国,疯狂开发着煤矿资源,经济也被带动着稍有提升。

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便陷入了发展低谷,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导致并没有赶上全球工业发展的末班车。

因为经济情况落后,而蒙古国夏天与冬天的温差又极大,在将近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大部分穷人只能选择燃烧原煤来进行取暖,而煤球已经成了少数人才烧的起的消耗品。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煤球跟原煤有什么区别呢?原煤与煤球不同,原煤并没有过任何现代化工业加工,更没有进行过清洗,所以其一燃烧便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物质例如二氧化硫,细微颗粒等污染物,对于环境和人体有巨大的危害。

但原煤的价格却是煤球的一半,对于大部分人家来说,只能选择原煤来维持冬日内的生计。

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发布了原煤禁用令,但因为经济发展问题这一政策面临重重考验。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根据统计,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其大部分的污染均来自于原煤的燃烧。

就在乌兰巴托的郊区来说,一个家庭在冬天就要耗费将近七十万吨原煤,这一数字不仅对环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于生活在乌兰巴托人们的身体更是一大危害,长期生活在污染区内,导致畸形儿数量升高,人均寿命降低。

此外,当地对于环境,尤其是林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也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善,这就使得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飞沙走石!蒙古国“出产”的污染,正在毁掉中国人40年的努力

因为蒙古国经济发展劣势,产生的污染在危害着我国环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直在逐步提升要求,扩大保护范围,坚定的不移的走绿色发展路线。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人民的期望,蒙古国的环境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需要国际上的支持与鼓励。

大家对于蒙古国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见解呢?留在评论区交流一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0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经常援助外蒙古,为啥他们还这么恨华?背后的理由很可笑
我国的地图鸡背处是内蒙古自治区,上面就是蒙古国。在元朝的时候,这两个地方都是成吉思汗统治的地方,后来因为历史的原因,分成了两个地方。外蒙古和内蒙古在历史和地理意义上,都有着一母同
2024-04-19 14:00:00
成吉思汗到底是蒙古国的,还是中国的?现在终于弄清楚了
...置疑的,怎么突然冒出了一个国籍之争?这个争端来源于蒙古国以及一些西方的学者,他们认为,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而蒙古的正统在蒙古国,所以成吉思汗理应属于蒙古人。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
2023-09-28 17:30:00
...:人民网人民网乌兰巴托1月19日电(记者霍文)1月17日,蒙古国政府执行机构移民局局长乌干巴雅尔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蒙古国实施了包括电子签发签证等一系列简化外国公民申
2023-01-19 15:07:00
成吉思汗到底是不是中国的
...还没有扯明白,又有人说我们的千古一帝成吉思汗是属于蒙古国的,跟中国沾不上一点关系,这话就说得可笑了,想想我们中华民族动荡不安上千年,成吉思汗就因为蒙古国的一句话就不属于我们国
2023-05-15 19:40:00
成吉思汗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颜部。那时,蒙古族乞颜部位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虽然今天蒙古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蒙古国都是中国的领土。在成吉思汗出生时,今天的
2022-12-21 16:57:00
2023年中蒙新春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蒙古国各界获好评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图为蒙古国民众观看中国节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供图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4日电 (记者 李爱平)电视剧《山海情》收视率居高不下、蒙古国民众更想了解中国文化……
2023-02-04 21:13:00
蒙古国记协参访团山东行:行走中感知中国
...电 (王娇妮 杨馥宁) “我们要把此行看到的山东,介绍给蒙古国的民众,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发展。”19日至22日,蒙古国记协参访团山东行活动举行,60余名媒体记者来到山东烟
2023-09-22 18:09:00
成吉思汗到底是蒙古国的,还是中国的
...思汗是蒙古族的,所以都认为成吉思汗是如今已经独立的蒙古国的,而不是我中国的。那么那个曾经率领蒙古铁骑披靡天下,站在亚欧大陆傲视全球的成吉思汗,他到底是属于中国还是蒙古国的呢?
2024-06-13 09:36:00
地点中国北京!蒙古国女外长向中方亮明最新立场,释放强烈信号
据媒体报道,蒙古国外长巴特策策格在5月初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此次巴特策策格是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邀请访华。在中国北京蒙古国女外长向中方亮明最新立场,值得国人细细品味。中蒙两国外
2023-05-03 07: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