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强支撑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17 07:25:0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 年)》,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 年)》提出,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绿色低碳乡村”。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命题,良好生态不仅是破解传统发展模式引发的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绿色发展理念,绘乡村振兴画卷。乡村生态振兴的本质在于将 “绿水青山” 转化为 “金山银山”,这就需要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嵌入乡村发展全链条,构建兼具乡土特色与现代文明的生态乡村。一方面定期开展生态文明主题讲座,邀请专家为村民讲解生态保护知识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诸多益处。通过村广播、宣传栏等渠道,持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让村民从思想上重视生态保护,自觉将其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组织专业团队对乡村的生态资源,如清新空气、洁净水源、特色地貌等进行价值量化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为生态产品定价提供科学依据,方便其进入市场交易。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在生态保护中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给予经济补偿。在生态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明确农村土地、山林、水域等生态资源的产权归属,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

借绿色科技之力,育农业新质产能。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绿色转型是破解传统农业资源消耗高、生态效率低等瓶颈的关键措施,能够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模式转型,实现乡村经济与乡村生态的双重效益提升。建立乡村生态数字治理平台,整合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海量生态数据展开深入分析,为生态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绿色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大对农业绿色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如精准农业技术、绿色农药与肥料研发等项目。搭建农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新技术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进程。同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农民对绿色科技的认知与应用能力。

筑绿色低碳链条,燃乡村生态引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绿色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农业向低碳化、集约化转型。不同区域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绿色低碳产业。在山区,可以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生态养殖、经济林果等产业,并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森林康养、登山徒步等项目。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生态种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绿色化改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此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绿色基建,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等,完善乡村生态产业链。

培乡村文化沃壤,绽生态振兴繁花。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兼具乡土特色与现代文明的乡村生态文化,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依托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如传统的轮作、间作、休耕等农耕方式体现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传统农耕技艺展示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同时,加强对村民的生态文化教育,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宣传活动,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等良好习惯。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保留乡土特色,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将生态文化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7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刘晓山:让生态文明之风拂润万千和美乡村
...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7月8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刘晓山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
2023-07-09 22:43:00
...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力有效地绘就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以绿色湖北生态建设为引领,深化山水林田湖草
2024-02-07 11:10:00
生态何以赋能乡村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李叶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新征程上,要发挥乡村的生态优势,积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奠定乡
2024-03-21 00:42:00
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厚植乡村振兴绿色根基
...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乡村生态振兴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乡村振兴包括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2023-06-30 14:53:00
...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乡村游之所以备受青睐,离不开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生态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如今村落旧
2024-05-02 09:45:00
广信区释放绿色发展动能推进乡村振兴
...变生态红利为民生福利广信区释放绿色发展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本报上饶讯 (全媒体记者余燕 通讯员彭联军)“以前靠外出务工挣钱,如今在家门口开店创业。”上饶市广信区农民吴启福在望仙谷
2023-09-17 01:05:00
拓展“两山”转化路径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日报作者:王波《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3日 05版)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
2024-03-13 05:22:00
书写乡村生态人文新篇章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广大基层干部要破译乡村振兴密码,就应写好生态、人才、文化新篇章。以“绿”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生态新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已在生动实践中开花
2024-04-29 09:37:00
与乡村建设“深度对话”,山农学子投身驿站生态建设实践探索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出路在科技,底色是生态。以“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为主题的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工作,是山东农业大学在农业农村领域发展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积极响应学
2025-08-25 18:3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绷紧“安全弦” 守牢“安全线”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逯广宇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傅朝阳)连日来,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2025-10-31 11:00:00
中建中新安装分公司开展“巧手传廉意 佳节守清风”廉洁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筑牢职工廉洁思想防线,营造崇廉尚俭的节日氛围,中建中新安装分公司组织开展了廉洁主题剪纸与廉洁主题珐琅挂件制作活动
2025-10-31 11:01:00
省级荣誉!聊城市东昌府区实验幼儿园拟入选省级“书香校园”典型案例
鲁网10月31日讯10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公示关于省级“书香校园”典型案例名单,经各市遴选推荐和省级专家初审、复审
2025-10-31 11:01:00
喜报 | 山东省地矿局二四八大队提案荣获全省地质系统竞赛三等奖
鲁网10月31日讯欣闻捷报,倍感振奋!山东省地质工会于2025年10月组织开展的“履职献良策 创新促发展”职工代表提案竞赛中
2025-10-31 11:01:00
严打、宣防、控源!聊城公安打出反诈“组合拳”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泮晓阳)10月30日下午,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十)“公安机关护航高质量发展”专场
2025-10-31 11:01:00
“民天农谷”释放“新活力”: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借“绿沃川”产业项目发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吴浩然 殷梦雪 刘飞飞)“看着温室大棚一天天建起来,心里特别期待
2025-10-31 11:01:00
山东省地矿局七队组织离退休职工参加临沂市老年人太极拳教学骨干培训班
鲁网10月31日讯为进一步弘扬太极传统文化,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幸福指数,近期,山东省地矿局七队组织两名离退休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临沂市老体协组织的老年人太极拳教学骨干培训班
2025-10-31 11:01:00
本周六相约南京,多重优惠等着你“苏超”决赛夜,“惠享”全城嘉年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本周六,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决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激情开战
2025-10-31 08:00:00
元通商圈地下空间联通项目一期完工
元通商圈地下空间联通项目一期完工南京结合轨道交通优化立体慢行系统图为元通地下连通工程一期出入口元通站8号出口。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吴春霞“没想到这里多了3个地铁出入口
2025-10-31 08:00: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毛欣悦记者张希)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为一辆车蓄满电。继去年全市首个光储超充放站在江宁开发区管委会投运之后
2025-10-31 08:01:00
南京3年受理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案件140件标的额超70亿元涉外审判专业,经贸往来安心南报网讯(记者马忆玲)记者昨天从市中级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0-31 08:0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10-31 08:01:00
地方文明实践和驻区高校资源深度融合江宁“幸福校校乐”打通文明实践供需通道南报网讯(通讯员包丽记者张希)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融合发展
2025-10-31 08:0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通讯员徐佳肖日东“干这行16年,和姐妹们聊天,大家最希望的就是权益有保障、技能有提升
2025-10-31 08:01:00
南京交警发布“苏超”决赛观赛出行提醒制定20余条线路让球迷大巴有序出行南报网讯(通讯员宁交轩记者王茸)11月1日晚,“苏超”决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
2025-10-31 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