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孝陵卫初级中学中学部入团积极分子带着特需儿童一起放风筝。 资料图片
秦淮区组织资源教师参加特教专职教师上岗实操培训。 资料图片
雨花台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专家走进岱山实验小学对特需学生进行评估。 资料图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谈洁 钱红艳
12月5日上午10点,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的升旗仪式正在举行。校长冯静在国旗下讲话,突然,一个孩子蹿上主席台又蹦又跳,随后跑向教学楼。
只愣了一秒,冯静就回过神来:一个“特需儿童”!体育老师追出去安抚孩子,她继续讲话。
冯静之所以如此淡定,是因为在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像这样的特需儿童有24个,她早就“见怪不怪”了。
让特需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这种“融合教育”,南京在江苏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迄今,全市约有一半特需儿童都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
然而,面对这样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更多校长在提及时顾虑重重,宁愿“只做不说”。
特需儿童家长的执着:
“即便陪读,也要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
在主席台上又蹦又跳的那个孩子叫佟亚希,一年级新生,患有自闭症。
初冬的操场上,阳光从教学楼顶倾泻而下,格外明媚。正值大课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追逐、打闹。
“那就是佟亚希。”顺着佟亚希外婆的手势,只见一个白白的小女孩沿着台阶跳来跳去,“不仔细看,她和一般孩子无异。就是不和人交流。如果主动和她说话,她也会搭理。”
外婆是陪读,座位就在佟亚希的后一排。
“来,大家举起小手,跟我一起试着写一写这个‘是’字!”听到老师的要求,佟亚希没有反应,外婆赶紧抓起她的小手,认认真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写起来。
“佟亚希,你来写一遍可以吗?”老师轻声细语。
“你可以的,试试看。”外婆也帮忙鼓励。佟亚希伸出手,慢慢跟着老师又写了一遍。“写得很好,有进步!”老师表扬道。
佟亚希从小由外婆带大,两岁多了才会说话。康复训练、游泳课、出门旅游见世面,都是外婆操持。
“康复训练时,周围的孩子也都是自闭症,这不行,相互间没有交流。没有外部环境的不断刺激,自闭小孩的社交能力就不会有进步。要上学了,必须和普通孩子在一起,我就四处打听。”外婆说,南京不少学校做得不错,但信息不多。南京的特需儿童家长建了好几个 “家长互助群”,里面有很多分享,经过比较、考察,她把家搬到了这所学校旁边。
二年级学生邱新的妈妈也在“家长互助群”里。她昵称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为“渣娃”。“渣娃”7岁时才有两三岁孩子的社交能力,还有暴力倾向,在学校里动不动就在地上打滚,有时候还打同学。
“我不知道向多少个孩子、家长道了歉。儿子这样影响课堂秩序,危及他人安全,像颗‘定时炸弹’。”在遭遇其他家长的“集体声讨”后,邱新妈妈没有从学校撤退,她申请了陪读,以便在儿子发作时及时控制局面。“不管怎么样,我始终坚持要让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我不希望孩子进入特殊学校接受那种‘隔离’式的分类教育。”她说。
冯静说,特需儿童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总希望孩子不被“贴标签”,能进入一所普通学校,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怎样和老师沟通、交流,未来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这样的想法和融合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特需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的重要原因。”冯静说。
普通学生家长和任课老师的顾虑:
“其他孩子的安全,谁来保障?”
学校顾虑重重,宁愿“只做不说”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鼓楼区一所小学,一名患有自闭症的男孩时不时地打同学,因为下手不轻,家长们多次找到学校,联名写信要求将这名特需儿童转走。
男孩同学的家长坦言,他们知道特需儿童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一旦自己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正常的教育受到影响,就无法淡定,矛盾不断。“因为这个特需儿童,老师上课经常要拿出时间来维持秩序,正常的课都讲不完。孩子在学校,说不定哪天就被这个男孩给打了,连为什么被打都不知道。”这位家长说。
普通孩子家长的反对声是摆在校长面前的现实问题。但是这样的要求,学校无法满足。“义务教育法保护每位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如果特需儿童家长不愿意转走,作为学区学校,就不能拒绝其入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我们只能安抚好普通学生家长,让老师尽最大可能维持好课堂秩序,同时要求特需儿童家长陪读。”
对于校长,更现实的问题,还有生源、师资缺口以及老师的压力。
孝陵卫初级中学在校生720多人,登记在册的有明确诊断的特需儿童24人,其中智力障碍11人、多动症儿童13人、自闭症儿童2人、视力障碍1人。有的孩子是多重障碍。
在我国,特需儿童的比例在10‰,该校的数据已远远超过正常比例。
“特需儿童多了,势必影响学区生的入学。”冯静前段时间派人摸了情况,2023年学区内入学新生有49人,而愿意来的估计不到一半。
从2019年到2022年,冯静陆续送了10名老师参加融合教育培训,包括她自己也拿到了资源教师的持证上岗证书。
“然而,按照小学每5个特需儿童配一名专职资源教师的要求,差距还比较大。我们这些老师都是兼职,既要保证一般学科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特需儿童个别化辅导的工作,工作强度大。”冯静说。
秦淮区的一名女老师曾被班上的多动症男孩用水杯砸伤。她说:“男孩课上经常下位,有时候还大喊大叫。那天他下位影响其他同学,我就牵着他的手,让他回座位。他不愿意,拿起水杯就往我的头上砸了过来。因为这一个孩子,我整天都要为其他孩子和老师的安全提心吊胆,精神压力太大。”
校长和教育界人士的期盼:
“政策支持、观念引导,让融合教育既能做得好,还能毫无顾忌地说出来!”
虽然身边有些普通孩子家长会因为班上的特需儿童而焦虑,但在孝陵卫初级中学小学部五年级学生家长冯芳看来,在与特需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普通孩子也能从中受益。
“女儿班上有一个多动症的孩子,经常在课上随便讲话,老师总是轻声细语跟她讲道理。一开始,女儿有点不能接受,认为老师总惯着她。后来,当她得知这个孩子的特殊情况后,她非常理解老师。有一次这个孩子踩坏了女儿的笔,女儿忍着没有发脾气,觉得应该包容她。”冯芳说,老师们关注困难群体的理念,虽然不会常常挂在嘴上,但这种接纳、尊重、理解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
“融合教育是当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对于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来说是‘双赢’的教育模式。”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研究融合教育的王培峰教授说,人们常把残障看作一种生理性缺陷,认为它是残障人士相对于健全人的能力缺乏与功能限制。但残障人士所遭遇的困难有时不是残障导致的,而是和不健康的社会态度有关。“融合教育不仅能让特需儿童受益,对于健全的孩子,更是一种最好的生命教育和尊重教育。普通孩子在和特需儿童相处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有着不同的状态,会懂得谦让,更有爱心。”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将融合教育全面推进。《南京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
“《行动计划》会给予融合教育更多政策支持,比如在新生入学时,组织教育、医疗、心理等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评估,针对特需儿童实际给出分类就读建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还会从特教师资的培养培训、编制配备、津贴补助、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强专业化建设。
2011年,冯静被调到孝陵卫初级中学当校长时,她期待的是,学校周围的大路修起来,旁边高档小区赶紧盖起来,学校的生源慢慢好起来,但实际情况却是,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随着这几年学校慢慢把融合教育做出了成绩,在省里、市里拿了不少奖,老师们的心里还是甜的。
冯静说:“如果哪一天,普通孩子的家长也认可我们,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向社会上说起自己的融合教育,就更开心了!”
(文中特需儿童均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