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作为农村地区面积占比超90%的超大城市,成都不“就城论城”、不“就农言农”
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
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朱志宏 摄(C视觉)
成都金融城街景。 成都高新区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农村地区面积占比超90%的超大城市,如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转型发展需求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12月28日,成都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全会相关精神。
看现状
“大城市带大农村”是成都的典型特征,也是一大优势
“‘大城市带大农村’是成都的典型特征。”在成都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曾明友看来,这种特征恰恰是成都发展的一大优势。广大的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空间和消费潜力。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古建桥介绍,预计成都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325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7∶1。
既讲成绩,也不回避短板。曾明友表示,目前成都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城乡一体规划不完善、功能布局不均衡、产业发展不充分、要素流动不顺畅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而《决定》就是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新型城乡关系,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决定》提出了成都未来一段时间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到2027年,成都城乡空间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县域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加稳定更加均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城乡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县域、镇域功能作用更加凸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呈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曾明友说,《决定》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就城论城”、不“就农言农”,突出“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看未来
将规划融合联动放首位,加快形成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双向奔赴的美好愿景如何实现?“融合”成为关键词。《决定》以“七个融合”为重点,明确了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
这“七个融合”包括:推进规划融合联动、功能融合提质、产业融合共兴、人才融合互动、文化融合发展、创新融合赋能、治理融合聚力。
“我们将规划融合联动作为‘先手棋’放在第一位。”曾明友介绍,这样的部署安排,就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发展,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科学划定场镇单元、村级单元、特别地区单元,统筹编制城乡各级各类规划,加快形成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古建桥介绍,成都将推动连线成片布局建设,依托5条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和23条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建设,串联先行村、重点村,连片成面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尽快呈现“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发展图景。
产业融合共兴方面,“力争休闲农业年营收突破470亿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古建桥表示,成都将促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延链布局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态,开发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运动康养等新场景,打造一批田园林盘农耕消费区。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资金是关键保障要素。古建桥介绍,成都将强化资金项目投入保障,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对新规划建设达标的先行村、重点村给予专项资金奖补,同时引导市属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
特写
一个柚子带来的启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蜜柚产业园,小小的柚子能“变身”成60余种商品,涵盖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领域,让1吨4000元的鲜果价值跃升至13万元,增值30多倍……
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中,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提到了这个案例。提及的缘由,是当天会议审议讨论的一份重要文件——《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讨论稿)》。如何促进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图景,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点。
“浙江、广东等地的实践表明,发展乡村工业是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赵春淦说,目前成都的乡村工业还存在生态资源、农业资源粗放加工,产业规模不大,附加值、品牌度不高等短板,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他举例:成都拥有全国最大的原酒基地,但白酒年产值仅50亿元;拥有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但中药材年产值仅200亿元;蒲江、邛崃等地已形成茶叶产区,但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不够,尚无规上工业企业。
为此,赵春淦建议,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推动川酒、川茶、川药、川果等进入重点产业链,鼓励集体建设用地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优先用于乡村工业发展,支持结对联动发展区通过“研发+制造”“资源+市场”等模式,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必须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多位与会者认为,发展乡村工业、乡镇工业,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发现当地搞得好的乡村真是‘遍地开花’。”成都市委副书记陈彦夫表示,尽管成都也有发展得好的乡村,但更多是以点的方式呈现,“盆景多、森林少。”
浙江乡村发展为何能够“聚木成林”,陈彦夫提到关键一点:乡镇工业的繁荣。浙江很多乡镇很重视工业发展,往往可以把一个单品做到极致,这为当地的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提到,成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不少短板要加快补齐。
“我们将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聚力乡村产业布局散、品牌弱、同质化等难题,启动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计划。”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古建桥介绍,下一步成都将精选彭州川芎、新津韭黄、金堂姬菇等一批地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帮助解决品牌打造、产销对接难题堵点,打造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川字号”“蓉字号”名牌产品。同时,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成都明年还将精选50个先行村、50个重点村进行支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6:45:5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