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在集体中成长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29 05: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在集体中成长

编者的话

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夏令营、音乐节和体育比赛中,孩子们获得了展现自我的机会,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懂得了团结、担当与奉献的意义,也变得更加成熟自信。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的故事吧!

在集体中成长

戈壁徒步

府学胡同小学六(1)班 毛霁远

去年夏天,我参加了一个在甘肃敦煌戈壁滩举行的夏令营,内容是三天徒步六十公里。这三天里,我和来自大江南北十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伴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欢笑,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我们这群小伙伴中,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才八九岁,绝大部分是第一次独自来到遥远的西北荒漠。队中没有一个家长,仅有的成年人是领队和教官。开营前一天晚上,教官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们需要互帮互助,共渡难关。你们将是一个团结的、坚强的战斗集体,你们将是最亲密的兄弟姐妹。无兄弟,不戈壁!”

开营那天早上,我们十二个队员和教官站在起点的红毯上,迎着戈壁滩呼啸的风,一起喊出了口号:“向着星辰与戈壁前进吧,加油!”但是,第一天的行程并不顺利:队员们出现了两极分化,几个走得快的想争第一,冲在了前面,没有考虑到走在后面体力差一些的队友。晚上,教官在营地批评了我们,告诉我们要团结,要关心每一个队友,全队永远要在一起。夜幕降临时,营地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大家载歌载舞,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夜晚。

出发的第二天,我们听取了教官的意见,互帮互助,始终走在一起。教官很高兴,夸我们知错就改。傍晚,队伍中一个比我小一岁的队友悄悄告诉我,他的大腿有点疼,可能是磨破皮了。当天夜间,全营进行了观星活动。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和头顶灿烂的星空,我感慨万千,吟起了《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回营房时,我听见一阵歌声,原来是那位腿磨破的队友在唱《孤勇者》鼓励自己。大家听到熟悉的旋律,都跟着唱了起来,昂扬的歌声在营地上空久久回荡。

第三天,大家都疲惫不堪。那位腿磨破的队友已经开始走“螃蟹步”了。教官想给他呼叫急救车,但他为了集体的荣誉拒绝了。看着他那可怜又有点好笑的样子,队长主动接过了他的背包,我也主动搀扶着他。

中午,我们来到了由简易棚搭成的午餐点,这时大家都非常疲劳了,一到那里就瘫在了椅子上。这时,我们听说后面有两个队员走得比较慢,队长提议去接应他们。于是,我们擎着队旗、拿着补给原路返回,走了十几分钟,终于看到他们从沙丘后面冒了出来。我们接过他们的背包,搀扶着他们返回午餐点。当我们回来时,所有的教官都站在棚子前,鼓掌欢迎我们。

最终,我们全体队员成功来到了终点的红毯前。我们手牵手排成一条线,共同走上红毯。教官对大家说:“你们团结一致、共克难关,每个人都是获奖者。”颁奖仪式上,我捧着心心念念的奖杯,心中又想到了那个简单的道理:团结就是胜利。

在集体中成长

成长的乐章

西城外国语学校初三(4)班 项峥

我坐在琴凳上,翻开琴盖,忽然,一张皱边的琴谱从琴顶飘落。看着这张琴谱,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两年前。

那年学校要举办音乐展演,我们班的合唱曲目已定,服装等道具也已订好。会弹钢琴的我主动要求担任伴奏,班主任同意了。这首曲目并不难,我很快就练得滚瓜烂熟了。彩排前一天上午,我胸有成竹地坐在沙发上,享受着从窗户照进来的暖融融的阳光。谁知,就在这时,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一阵电话铃响起,是班主任老师打来的。她说,这首歌的调子太高,同学们唱不上去,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紧接着,音乐老师的电话打来了,说要换曲子,并发来一首新的曲谱,让我抓紧练习。明天就要彩排了,今天下午就是仅剩的练习时间。当时,我脑子里“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我忿忿地想:曲子不行为什么不早说?我那么多天都白练了?

有一瞬间,我真想拿起手机告诉老师:我不弹了!然而,想到明天彩排时同学们整装待发的情景,想到老师期待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我是这场演出不可或缺的一环,我的退出会影响整个集体。想到这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我心头。这是集体的事情,也是我自己当初承诺的,既然如此,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我也不能退缩。

想到这里,我快步走向钢琴,将打印好的谱子放在谱架上,调整坐姿,虎口张圆,五指按向琴键。一阵音乐奏响,我开始了练习。旋律从我的手下流淌出来,从最初的断断续续,到逐渐柔和婉转。慢慢地,我的心也静了下来。我不再焦虑、愤怒,而是沉浸在音乐带给我的幸福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平静中蕴藏的巨大力量。我从午后一直练到傍晚,直练得手腕酸痛、眼睛干涩,但总算可以将整首曲子娴熟地演奏出来了。

彩排那天,同学们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礼堂中,仿佛天边的仙乐。我和着同学们的歌声,按下琴键。那一次,我在集体活动中,奏响了自己成长的乐章。

身边的榜样

八十中管庄分校初二(1)班 孙艺姗

《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正在讲授“建设美好集体和美好社会”这一节: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勇于担当,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怕我们不理解,老师又一一举例:疫情中的逆行者们奋不顾身投身到抗疫一线;志愿者们去敬老院送温暖;西部捐赠计划……老师讲得很详细,但我依旧听得似懂非懂,总觉得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有些遥不可及。做课后习题时,我照猫画虎地把“奉献”“担当”“集体主义”这些字眼填到空白处,自以为领悟了“建设美好集体”的含义。

过了几天,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当天骄阳似火,整个操场都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下,塑胶跑道被炙烤得微微发烫。观众席上,欢呼声一浪接一浪。这声浪在干燥的空气中有力地撞击着操场围墙,久久回荡。

一千米赛跑刚刚结束,所有人都拥到第一名的身旁欢呼庆祝。这时,没有取得名次的小沈同学喘着粗气,奋力从人群中挤出,独自踉踉跄跄地拿了瓶水,又孑然踱步到长椅旁,歪倒在椅子里休息。他古铜色的皮肤仿佛与长椅融为一体,目光因疲惫显得有些迷离,嘴唇因缺水而干裂。他一只手撑着身体,身上墨绿色的T恤已被汗水浸湿。他休息调整了一会儿,便独自回到了观众席上。

小沈同学并不擅长跑步,他是看班上没人报名一千米赛跑,才主动报名参赛的。同学们并不指望他拿奖回来,因此,也没人在意他。整场比赛,他默默上场,静静下场,没有人为他鼓掌喝彩,也没有人送他鲜花。

一时间,我忽然想到了《道德与法治》课上说过的“建设美好集体”。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责任担当、集体意识这些词汇,忽然在我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原来,拥有这些宝贵精神品质的人,就在我的身边。我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理解课堂知识的内容。小沈同学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懂得为集体奉献的人。指导教师 申春秀

相信自己

黄城根小学房山分校五(9)班 田珊安

又要开始篮球联赛了,又要激动得睡不着觉了。按照惯例,每班报一队,三男两女,还有几名替补。虽说平时体育课上有不少女生像我一样喜欢打篮球,但真正报名比赛时,女生们总是缺乏信心,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果然,当班主任老师问:“有女生愿意上场吗?”没有一个女生站起来。因为她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参赛。我想上场,可我也觉得自己的水平不行。我知道,班上有几个女生比我打得好,比如我的同桌、我的好朋友以及我的后桌。但她们显然跟我一样,对自己缺乏信心。

如果没有女生报名,我们班就要弃权今年的篮球联赛了,那些技术好的男生和女生就都没有展示机会了。学习委员焦急地环视着,男选手们向我们投来信任的目光,大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

我的手心有点出汗了,内心有一团火焰在燃烧。终于,我鼓起全部勇气站了起来。是的,我站起来了,站起来了!我简直要哭出来了。一瞬间,又有三位篮球技术好的女生站起来了。有希望了,有希望了!我“抛砖引玉”成功了!我真的流泪了,为自己以这么大的勇气挑战未知而流泪。此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联赛,我们班没有进总决赛。但是,赛场上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术。我想对全天下没有信心的女孩们说一句:相信自己吧!你不必太在意自己是否足够优秀,主动参与,就一定有所收获。

夜宿学校

实验二小二(7)班 王昊楠

今年“六一”前夕,我们全体二年级同学在校园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一夜。

我们的校园十分雄伟,因为它原是清朝的克勤郡王府。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朱红色的大门、青色的瓦片屋顶,庄严之中透着神秘。傍晚时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美妙的遐想走进校园,开始了“夜宿王府”。

首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建筑课,向我们详细讲述了王府是怎么建成的。我觉得古人真伟大,在没有钢筋、水泥和钉子的情况下能造出这么好的建筑。

听完讲座,美好的晚餐时光开始了。在操场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席地而坐,拿出各自精心准备的晚餐和大家分享。我带的食物是自己做的比萨,小黄同学带的是鸡腿和薯条,小胡同学带的是牛排,小赵同学带的是水果。我们的食物非常丰盛,大家分享着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到了该睡觉的时候。男生们在楼道里打地铺,女生们睡在教室里。同学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刷完牙,大家都躺到了自己的“小床”上,拿出爸爸妈妈写给我们的信。我的爸爸妈妈在信中说:“今天是你第一次在没有家人看护的情况下在外夜宿,这是成长的一个标志。走进集体、走向社会需要懂得很多道理、学会很多本领。在人生路上要做到四点:一要学会生活自理,二要懂得谦让合作,三要坚持奋斗拼搏,四要遵纪守法。”我觉得爸爸妈妈的话很有道理,我一定谨记他们的教诲。

那晚的一切都是那么愉快,那么美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难以忘怀。指导教师 韩伟

在集体中成长

我读名著

心归之处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文汇中学初三(13)班 文章然

在封面人物兼作者樊锦诗的托腮凝视下,我默默翻开扉页,一口气读完全书。从自序到后记,四百多页的文字生动感人,章节内容独立又连贯,第一人称的自述,朴实而真挚的话语,娓娓道出“敦煌女儿”与敦煌的不解情缘。樊锦诗的一生,诠释了热爱和信仰的力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樊锦诗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在大漠戈壁的艰苦条件下,开创莫高窟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事业。那种纯粹的信仰和坚守,让我为之动容。

书中写道,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北大地狂沙乱舞,环境恶劣。从未名湖到莫高窟,从繁华都市到茫茫大漠,樊锦诗睡土屋,喝咸水,吹风沙,还要经历与家人常年分离之苦,但她坚持下来了,因为敦煌是她的心归之处。她经常在黄昏时去爬三危山,站在山顶凝视那沧桑神秘的洞窟。在凝视中,她忘记了条件的艰苦,忘记了想家之苦。她无言,亦不悔,只为那一眼千年之美。

为了把敦煌壁画的辉煌留给后人,经历了多少个日夜,樊锦诗终于迎来了构建“数字敦煌”这一重大工程。只有樊锦诗懂得自己是怎样走过了一场文化苦旅。她希望新一代的莫高窟人,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

书的最后,樊锦诗用一句话概括了她此生与敦煌的关系:“我是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叶,不是敦煌需要我,而是我离不开它。”就是这样一句平淡朴实的描述,让我瞬间破防。樊锦诗听从内心的声音,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坚守,把守护敦煌当成一生的追求,同时也给了无数青年人执着坚定找寻心中绿洲的力量。

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合上这本书,再看封面人物,我多了一份果敢和坚定。我将以樊锦诗为榜样,倾听时代的呼声,倾听自己的心声,向着心归之处勇敢前行。

在集体中成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9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个项目进行集体签约,题材多元、体裁多样。从常书鸿到樊锦诗,浙江人为敦煌研究院的成立与发展、敦煌学的研究与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浙版集团“敦煌学出版中心”聘请荣新江、郝春文、张涌
2024-10-21 07:21:00
...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开启后,未曾中断过。从常书鸿到樊锦诗,浙江人为敦煌研究院的成立与发展、敦煌学的研究与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敦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
2024-10-22 07:25:00
...切。5月4日,时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敦煌女儿”樊锦诗回到母校,捐赠一千万元人民币,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敦煌学研究。捐赠现场,樊锦诗深情地说:“我是北京大
2023-05-06 03:37:00
一辈子,一颗心,只为一件事
...自:扬子晚报一辈子,一颗心,只为一件事“敦煌女儿”樊锦诗自述图书入选“五个一工程奖”来到敦煌时,樊锦诗25岁,刚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这里,她一待就是五六十年,大众给予了她
2022-12-22 07:22
...中国人物、第三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坚守大漠半个多世纪的经历为主要内容,记叙了敦煌研究院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此次发布的先导海报中,敦煌壁画经典的飞天佛
2023-06-11 16:52:00
再捐1000万!这颗“星”以她为名
本文转自:光明网今天(10日)上午,“‘樊锦诗星’命名、樊锦诗基金设立暨从事敦煌文物事业60年座谈会”在甘肃敦煌研究院举办。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
2023-07-10 14:52:00
《敦煌女儿》:戏曲电影的历史与美学探新
本文转自:文汇报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中,樊锦诗与禅定佛的一次次无言相对,是心与美的际会。图为该片海报 刘春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是一场三位上海人与时光共赴的美
2023-03-15 05:42:00
守护莫高窟六十载,她向北大捐赠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
...佳)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北大校友、“敦煌女儿”樊锦诗回到北大,捐赠1000万人民币并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图为樊锦诗在捐赠仪式上致辞。北京大学
2023-05-05 22:14:00
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诉说樊锦诗坚守大漠50年的甘苦
本文转自:文汇报青丝花白、背影坚毅,樊锦诗手持手电照亮敦煌莫高窟第259窟中的禅定佛……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今日发布定档海报。由滕俊杰执导,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领衔主演的
2023-02-15 16:4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