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港澳会客厅|吴志华:我们要走出博物馆,跑在时代之前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24 16:3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香港11月24日电 (记者 韩星童 范思忆 刘轩廷 罗嗣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在18岁那年初访故宫博物院,被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震撼,那时他没有想到自己与故宫文化的渊源如此之深。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吴志华深耕博物馆事业逾30年,身份也几经转变,做过中学历史老师、博物馆馆长,又曾在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官至副署长,如今回到博物馆,他说开心之余,又感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重大。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逾一年,取得有目共睹的优秀成绩,但这其中博物馆发展有何曲折?又从中摸索出哪些方向?过去30年香港博物馆事业有何发展?策展手法与观众反馈又有何异同?吴志华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栏目专访,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港澳会客厅|吴志华:我们要走出博物馆,跑在时代之前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栏目专访。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网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已一年多了,无论是日常文物展,还是与海外联合筹办的特展,都非常受欢迎。经过这段时间的运营和观众反馈,博物馆总结出哪些经验,未来策展方向又有哪些侧重?

吴志华:我非常高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去年7月开幕一年多时间,观众超过160万(人次)。对香港的博物馆来说,这个数字很高。除了看人数高低之外,我觉得还要看观众的反应、反馈。我观察了,也听到一些媒体、观众的反映,是蛮好的。他们觉得来博物馆参观,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中外文化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是很丰盛的参观体验。

故宫文物我们在北京能看到,在台湾也能看到,为什么还要来香港看?当然,这有地理的元素,我们刚好在三个不同的城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表达、所展示出来的故宫文化不太一样,我们的展览展示的是比较现代的、跟老百姓生活连接起来的故宫文化。香港的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将本地元素放入演绎故宫文化的展览中,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香港的特点。

我认为现代表现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用现代眼光把传统更有活力、更生动地跟生活连接起来。所以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表现故宫文化和传统,观众很能接受这种方法、表达。同时,我们也发现,时代变化很大,现在观众对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往后我们要把握好,延续我们的形式把博物馆做得更好。

中新网记者:这些年来,香港在传播、呈现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哪些新的视角和方向?

吴志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越来越重要,让世界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我们愿意跟全世界的人合作交流。香港文博机构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过去十年,特区政府在推动文化艺术(方面)很努力,做了很多工作,慢慢透过香港这个平台对中外文化交流已经做出很多重要的成果。除了地理优势以外,我们还有网络、有经验、有人才。

我们的人才来自世界各地,团队具有国际化背景、国际视野,这更好地帮助我们跟一些外国的博物馆合作。这种合作是双向的,我们希望帮助内地博物馆把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推到海外,也希望透过不同的合作,把世界不同的博物馆的展览带到香港、到内地展出。

除了展览以外,我们还有一些人才培训、学术研究,比如我们今年有两个国际研讨会,已经开了一个三星堆(主题),反应很好。12月中我们还会召开一个中国文物保护研讨会,中国文物保护这个课题在国际很受重视,这个研讨会我们会跟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合作,很多中外学者会来香港探讨中国文物保护的情况及往后的发展。

中新网记者:您之前提到,博物馆的使命不仅仅是保存和展示历史,还要丰富历史。那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实践这一点?

吴志华:中华文化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文明的特点有连续、包容、创新、和平,都体现文明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当中创新是很重要的,我们过去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不同阶段,都有一些新的元素、外来的元素,放进去以后,整个文明的生命力就提高了。

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为例,我们有宝贵的故宫文物、故宫文化资源,我们希望除了介绍给观众,也邀请观众把故宫文化作为生命旅途、个人文化价值(的一部分)。我们有一个词叫内化,把故宫文化内化后,一定要参与其中。不单是我知道了、我明白了,重要的还有我拥有了、我参与了,给它新的意义、新的内涵。新的意义加入到传统文化中,传统文化就跟时代连接起来了,不同的时代发展起来,这便是我们文化的生命力在常驻。

我举个例子,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去年开幕时,有一个展览是我们邀请6位香港年轻艺术家做了一些多媒体展品,跟故宫文化互动,这个展览很受欢迎。

我们准备今年开一个新的展览,邀请8位香港年轻艺术家,准备用“皇家园林”作为主题,他们了解皇家园林以后,会做一些展品作为回应、对话,看看现代人、现代艺术家怎么跟古代园林建筑师对话。我们希望他们之间会有连接,历史需要连接,并在连接以后,对今天的生活有一点意义。

中新网记者:每一个文物的背后都有深远的故事,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历史。历史又是从什么时候,为什么吸引了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吴志华:我个人对历史的兴趣应该在小学时就已经开启了。我喜欢看一些历史故事书,慢慢到中学,越看越多。我会问自己,如果我能改变历史的话,我会怎么去改变历史。后来大学专业我挑选了历史,希望接受一些专业的培训,对历史的发展进行更好、更全面的分析,给现代人做个参考,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就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有时候看历史不应该太理性,历史也需要感性,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文脉、源头,是中国人共同的身份。有时候我们做展览,我经常告诉同事们,专业是需要的,可是不能全都是学术研究成果,我们能不能做一些展览去感动观众,(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们的文化、源头是从这里来。

中新网记者:您之前在访问中提到,初次参观故宫博物院是在198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大一,紫禁城留给您的第一印象如何?这么多年过去了,您已成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可以说与故宫渊源颇深,您对于故宫文化的看法和感受有何变化?

吴志华:我第一次去故宫时还是一个18岁的学生,在香港生活这么多年,见的都是高楼大厦,第一次去故宫,很震撼,原来发生这么多历史的地方就在我眼前。往后每年我到内地,有时候到北京,我都会去故宫走一趟,现在也是一样,当然现在是因为工作关系。但从来没有想过故宫跟我的渊源是一生一世的。

我对故宫的个人感情越来越深,除了感情以外,我跟很多故宫同仁一样,感到责任是很大的。这么重要的五千年文明遗产在我们手上,怎样去把故宫文化、故宫产品、故宫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播好。我们现在正讨论怎么样利用这么好的基础把故宫文化在香港、在海外的传播做得更好。

中新网记者:我们知道您从小是在西九龙长大,对这个地方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曾经的西九龙是怎样的?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如今西九文化区建成,您又回到这里工作,又是什么样的感受?

吴志华:我在西九龙出生长大,那个时候西九龙应该是香港最穷的地方。我爸爸移居香港从事体力工作,小时候我没有想过能有机会受教育,没有想过念大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在博物馆做文化工作。

所以回顾过去60年,这个地方很好,这是一个希望之地,给了我们很多希望,年轻人的希望、小孩子的希望,可以在这里把希望、理想实现,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做出一些成绩。

今天的西九龙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现在西九龙已经是一个商业、文化的地方,尤其是西九文化区在这里建起来后,把整个香港的发展都改变了。大家以前说我们是文化沙漠,我希望给我们多一些时间,再过5年以后,大家会说香港是一个文化大都会。

中新网记者:回看过去30年,回看香港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的曲折与发展,最后想请您说一说您的感悟。

吴志华:我在30多年前进博物馆,那时观众不太关注,我记得博物馆大概一年有10万人、20万人(参观),我们已经觉得很高兴了。

过去30年发展,整个香港博物馆事业越做越好,这跟香港回归祖国有关系,我们能够找到我们的根源、我们的发展,我们能够把香港的历史跟祖国的历史连接在一起。回归以后,我们在香港做了很多很大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很受欢迎,帮助观众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出现和完成是在这个格局里,如果香港观众没有这个诉求,这个馆不会建起来,去年开幕到现在也不会有160多万观众。这跟30年前一年只有10万、20万观众根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对我们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的人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但我也有一些担忧,因为观众要求越来越高,还有很多是年轻的观众,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媒体、其他的资讯。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满足于把文物呈现出来,而是应该用很多新的方法、新的科技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要求、对情感的要求、对文化热爱的要求。

除了在博物馆这个建筑以内,我们还要走出博物馆,走去社区、走去学校,最重要的是走去新媒体。新媒体对我们现在博物馆人员来说是最困扰的,因为我们不了解,但新媒体有助于传播文化,我们希望多了解年轻的观众,希望看到的、希望体现到的,这个我需要跟媒体朋友多学习、合作,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好、更广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出生、成长于香港西九龙,这里对他而言是一个“希望之地”。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时他说,博物馆在这里拔地而起,正改变着
2023-11-24 16:23: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时表示,看待历史不应该太过于“理性”,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根,这
2023-11-24 16:18:00
第三届“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举行分享会 京港青年共话文创未来
...,培育、启迪新一代文化人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彭国邦、香港歌手兼艺术家王菀之及参与交流计划的16名京港青年出席当日活动,共同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24-08-03 21:33:00
...多地区出现水浸情况。9月9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在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强降雨期间,博物馆中的所有文物都完好无损,目前博物馆所有展厅也已正常对外开放。吴志华对
2023-09-10 11:47:00
...社香港2月21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21日出席特别展览“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开幕典礼时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实现全面“
2023-02-21 22:48:00
中国古代艺术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港开幕 推动文保领域国际合作
...东、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郭青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九州国立博物馆馆长富田淳等。“中国古代艺术保护国际合作与馆际合作”圆桌讨论同日下午举行。王旭东表示,是次研讨会聚焦中
2023-12-13 20:43:00
人文湾区  魅力彰显(潮涌大湾区)
...国家与世界联系的桥梁纽带。”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香港应继续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把握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机遇。“从空间维度来看,粤港
2024-09-05 07:13:00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第三届「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
...王旭东博士、常务副院长娄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助理主任陈颖诗和太古地产董事 ─零售业务韩置见面,就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创
2024-08-23 14:04:00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希望吸引中外观众参观展览,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孕育过程,及其连续、创新、统一、包容及和平的特性,认识中
2023-08-24 10: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三晋农机精英巅峰对决!雷沃智能农机化身“最严考题”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潍坊报道8月22日,2025年度“技能山西”职业技能大赛——山西省农机修理工竞赛在晋中国家农高区火热开赛
2025-08-24 19:18:00
“97年”安徽小伙在杭州卖卷馍 两个摊位日营业额约4000元
大皖新闻讯 “97年”安徽小伙龚亚洲,一年前在杭州摆摊卖阜阳卷馍,如今已开两个摊位,日营业额约4000元。辞去厨师工作的他
2025-08-24 15:57:00
泰安两位小选手在2025山东少年阅读马拉松挑战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
鲁网8月24日讯8月23日,由鲁网与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2025山东少年阅读马拉松挑战赛"总决赛在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圆满落幕
2025-08-24 10:19:00
为深入落实山东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部署,深化政银企协同,探索金融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8月22日
2025-08-24 08:50:00
官方通报“杨宗纬舞台上意外跌落”:已就近送往重点医院
华商网讯 8月23日,“上海动听音乐”微信公号发布消息,通报“杨宗纬舞台上意外跌落”:已就近送往重点医院。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
2025-08-24 08:02:00
根据山西省气象部门预报,全省连日来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雨,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国铁太原局对8月23日经由太中线、南同蒲线、太焦线等运行的部分旅客列车采取临时停运措施
2025-08-24 07:42:00
8月22日,姚村社区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强降雨红色预警后,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将辖区内南峪煤矿危房区18户共35名居民转移至附近宾馆
2025-08-24 07:43:00
8月22日,市残联发布消息,我市2026年“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开始申报,符合条件的人员,需要在9月10日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
2025-08-24 07:12:00
高温多雨推高绿叶菜价格菠菜价格高位略降,本地秋菜开始大量种植□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秉印虽已立秋,但“秋老虎”威力不减
2025-08-23 09:52:00
浪涛里的“最后一课”
通讯员 周玉森 袁飞 报道这是一次“生命火种”跨越山海的传递,更是一曲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和鸣。今年6月15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海浪吞没了年仅38岁的张军桥
2025-08-23 10:07:00
上海诺美学子的剑桥夏校之旅:学术与诗意的完美碰撞
当夏日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剑桥校园,一群来自上海诺美的学子们踏上了一场充满学术探索与诗意体验的独特旅程。在这个暑假,他们走进世界顶尖学府剑桥大学
2025-08-23 10:14:00
生命相托的信任:一家医院与一个家庭三十载的生命对话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当王女士(化名)将1800余字的就医感受发布到网络平台时,她与家人这段跨越近三十年的就医历程瞬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2025-08-23 10:19:00
秦皇岛抚宁:“娘家人”为环卫工人送温暖
河北新闻网讯(张晓磊、张竹苒)“以前手磨得脱皮,现在有了能防晒吸汗又耐磨的手套,我们干起活来心里真舒服,谢谢工会对我们的贴心照顾
2025-08-23 11:08:00
奏响跨域交流交融新乐章——文化润疆的南平文联生动实践
南平市位于福建北部、闽江之源,历史文化厚重,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宋代朱熹在此“琴书五十载”
2025-08-23 11:11:00
近日,一则“麻辣烫外卖里吃出百洁布”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事情起因是一位消费者在外卖中发现一块完整的抹布,感到恶心不已
2025-08-23 11: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