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
传承军垦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
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广场一角(资料图片)。 牛想伟 摄
7月7日,石河子大学“走进兵团”活动组成员来到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参观学习。杨燕霞 摄
5月30日,七师一二六团纪委联合一二三团纪委、一二八团纪委、一三七团纪委在“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图为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杨燕霞 摄
6月28日,七师一二六团中学组织六年级至八年级的师生到“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图为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兵团历史。 牛想伟 摄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二维码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俊伟
布满岁月痕迹的桌椅、贴满墙壁的泛黄的奖状、陈旧生锈的坎土曼……7月6日,七师胡杨河市总工会联合奎屯市总工会、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总工会开展兵地共建活动,全体人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共同参观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如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党史资源,更好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一二六团在创新党员教育学习载体和方式上作出了积极探索。
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二六团党委总结出以“勤、忠、俭、容”为核心的“戈壁母亲”文化内涵,带动团场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精心打造,一二六团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兵团特色景观旅游名团(镇)、兵团“全域旅游示范区”、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深挖红色资源,强化党员教育阵地建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七一”前后,前来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开展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以及参观学习的社会各界群众络绎不绝。
走进“戈壁母亲”旧居,一件件饱经沧桑的老物件吸引大家驻足观看,党员干部在参观中实地体验军垦生活,融参观体验于一体。
“通过一件件实物,让我了解了老一辈军垦人的丰功伟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奎屯市乌西路街道鹏程园社区党员韩书翔感触颇深,“我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近年来,一二六团党委深挖红色资源潜力,围绕“一主三辅一核”戈壁母亲文化建设总布局,突出“教研学”基地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基地“软硬件”,丰富“教、研、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水平,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引领各项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2014年以来,该团历届党委深入挖掘搜集建团以来为团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军垦典型人物事迹,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走访近千人,记录相关典型事迹1000余例,上报军垦小故事470余篇。该团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陆续建成了以“六馆两场两中心一园一居”为载体的“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
如今,该团“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已被兵师党委组织部列为党员教育基地,被国家三部委和自治区、兵团党委共同列为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区。
为打破团场线下场地限制,一二六团开通智慧党建漫游讲解系统,让红色教育可视、可感、可听,以沉浸式、互动性的体验学习,锤炼党员干部党性。
一二六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杨燕霞介绍,自“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运营以来,年均接待游客量超10万人次,已成为兵地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目的地。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戈壁母亲”故事
仲夏时节,走进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广场,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一幅幅漂亮精美的宣传画映入眼帘,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眼前一亮。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近日,一二五团二十连党支部组织18名党员赴“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开展“重温红色记忆 点燃红色初心”主题教育活动。大家先后来到红色记忆收藏馆、“戈壁母亲”文化创意园、“戈壁母亲”展览馆、“戈壁母亲”旧居,认真听取讲解员的解说,追忆红色历史,感悟初心使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二十连党员康新表示,此次主题教育活动让他的党性得到锤炼,精神上补了“钙”。自己要学习老一辈军垦战士顽强不屈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推动连队经济发展。
近年来,一二六团充分发挥“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作用,制定了以红色记忆收藏馆、“戈壁母亲”初心馆、“戈壁母亲”文化活动中心、“戈壁母亲”旧居为教学点的党员教育精品线路,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挖掘,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
立足红色教育资源,在七师胡杨河市党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一二六团紧盯研学方向,携手师市党委党校深入开展基于“戈壁母亲”红色文化资源的精品党课开发工作,融理论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情景体验感知、拓展训练为一体,把场景互动融入教育,力争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精品党课。
“我们要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一句句动人的讲解,讲好‘戈壁母亲’故事,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党员都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全社会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一二六团党委书记、政委孔祥杰介绍,该团党委在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经常性组织生活前提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精心制定党员全员轮训计划,持续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经常性党员教育。
近年来,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接待师市内外和周边地方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100余批次、7000余人次。
发挥聚合效应,擦亮军垦文化品牌
“2007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中‘刘月季’的原型,就来源于一二六团老军垦张桂英等军垦女性的群像。”连日来,一二六团“戈壁母亲”旧居负责人邹成誉,向一批批参观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的党员干部,讲述“戈壁母亲”的故事。
一二六团素有“军垦文化胜地,戈壁母亲之乡”的美称。“戈壁母亲”文化内涵是什么?为何能成为全国典型?孔祥杰告诉记者,兵团著名作家韩天航曾在一二六团工作和生活多年,2007年,由其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戈壁母亲》在央视一套播出后,以独树一帜的军垦特色文化内涵,在全国受到广泛好评。
一二六团党委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戈壁母亲”红色资源,总结出以“勤、忠、俭、容”为主要内容的“戈壁母亲”文化内涵,成功打造出“戈壁母亲”文化品牌。
“我们以‘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载体,着力发挥其聚合效应,在现有红色教育资源基础上,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现代农业观光+戈壁风情+民族特色+冰雪风情及休闲体验’的发展模式,实现红色教育项目的多元化,提升该中心吸引力,着力放大‘戈壁母亲’文化品牌效应。”孔祥杰说。
围绕“军垦文化胜地,戈壁母亲之乡”名片,一二六团开展各类“戈壁母亲”主题节庆活动,搭建开放、交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对外展示团场美好形象,“戈壁母亲”文化品牌已经成为七师胡杨河市重要文化标识,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已成为融合文化场馆服务、文化艺术推广活动、职工群众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利用老旧锅炉房改造的“戈壁母亲”美术馆与七师胡杨河市文化馆美术展馆、一二三团军垦少年美术馆紧密联动,不断扩大影响力;职工群众文化能人大赛、李永梅军垦剪纸作品展等活动丰富了广大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戈壁母亲”美食大赛、金胡杨杯摄影作品展等让各类场馆“活”了起来……
在这里,“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游客既可享受田园风光,也能了解军垦文化,接受红色主题教育。
孔祥杰表示,今后,一二六团将以“戈壁母亲”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抓手,立体生动讲好以张桂英、郝素玲、于青云等为代表的“戈壁母亲”故事,持续做大做强“戈壁母亲”文化品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