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吴潇、康瑞珍)8月18日晚,由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创作的话剧《大漠日记》作为第十二届河北省戏剧节开幕大戏,在石家庄人民会堂精彩上演。该剧由河北省著名剧作家孙德民编剧,著名导演王延松执导,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在新疆支教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生动演绎了一段充满热血与奉献的青春之歌。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揭晓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评选中,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以25年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荣获这一崇高荣誉。2000年,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15名保定学院青年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新疆且末县二中任教。面对教学资源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困境,他们在迷茫犹豫之后,毅然选择留下,扎根讲台。此后二十余载,保定学院近400名毕业生接力扎根西部各地,累计培养9000余名学生,正如颁奖辞所说“教育的根,锁住流沙,年轻的心点燃梦想,大风刮过山岗,你们已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长成一棵大树。”这不仅是对他们25年坚守的最好礼赞,更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群用青春丈量祖国边疆的教育守望者。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话剧《大漠日记》由承德话剧院历时两年精心创作,创作团队多次深入保定学院、新疆且末、和静等地调研采风,与学院领导、支教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真实素材。年逾八十的编剧孙德民表示:“这些支教老师的人生经历让我深受触动,这部剧不仅展现了他们坚守西部的选择,更深入刻画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那片土地的真挚热爱。”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在艺术表现上,《大漠日记》创新采用日记体叙事结构,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支教群体二十余年的奋斗历程。作品巧妙融入了新疆民族音乐元素,以主题歌和原创歌词增强情感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导演王延松将本剧定位为“抒情话剧”,他表示:“这种形式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冲突叙事,更注重通过诗意化的情感铺陈来打动观众,让每个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印记。”这种艺术手法既展现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精神风貌,又赋予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演出当晚,剧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剧中那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剧中人物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演出结束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不少人还自发分享自己的观剧感受。
在随后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给予《大漠日记》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剧主题极具鲜明的时代感与强烈的现实意义,生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担当,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它不仅延续了承德话剧团“山庄戏剧”的一贯创作风格,还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为话剧创作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他们“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而《大漠日记》的成功上演,让更多人了解到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动人故事,也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磅礴的精神力量,相信这部作品将持续发挥文化感染力,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到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话剧《大漠日记》演出现场。王建 摄
目前,该剧已经进入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终评,将于10月份赴重庆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