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发明的酷刑有多恐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15: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老朱发明的酷刑有多恐怖?刑具只是‘‘一张纸’’,为何没人能抗过?你敢相信吗?几张宣纸就能让人生不如死,这是朱元璋发明的独家酷刑,只需要几张宣纸,一个水壶就能让人胆战心惊,朱元璋少年时生活贫困,家中亲人都因元朝暴政而死,见惯了贪官污吏的老朱,起义时便发誓,要杀尽天下贪官。如愿登基,以后他也没有忘记自己这一誓言,立即修订法律,要求贪污数量超过60两的官员全部判处死刑,不留情面。后来老朱又抓了几个典型,他一寻思,一刀杀了也起不到解恨的作用,不如找几个酷刑,震慑一下官场,也就是在这一念头驱使下,朱元璋发明出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剥皮实草,还有‘‘贴加官。’’

剥皮实草,顾名思义就是把犯人的皮肤剥掉,在田充上草木石灰,将其挂在显眼处,警告其余官员不可重蹈覆辙。明代开国将领朱亮祖就被赐以这一酷刑,死相凄惨。‘‘贴加官’’就没有这么好理解了,这个名字源自中国戏曲的开场表演,百姓聚会表演时就会有人扮演道教神仙‘‘天官’’而后向观众说几句吉祥话,写点吉祥如意的条幅,人们也称这一类开场仪式为贴加官。因为开场的表演者都会带上面具,形状贴合人脸。

贴加官

而‘‘贴加官’’这一酷刑,便是将宣纸放在犯人脸上,再将其四肢固定,之后一层一层往犯人脸上喷水,纸吸足水后便会紧紧贴住人的脸部,覆盖几层之后,人就一命呜呼了,而把纸揭下来以后,它便会呈现人脸的形状。像个表演带的面具,久而久之,此类脸上复覆纸的酷刑就被人称为‘‘贴加官。’’有那么多给人皮肉折磨的刑罚,老朱为何要用几张纸折磨犯人呢?此类令人窒息的酷刑,又为什么比烙铁鞭笞更折磨人呢?

真正的酷刑,折磨的是心智,几张宣纸,就足以让一个成年男子精神崩溃,‘‘贴加官’’之所以令人恐惧,就是因为它让人体验到了缓缓窒息,求死不得的绝望。其实贴加官和古代的水刑差不多,都是让人体会呼吸衰竭的痛苦,但水刑使用的东西就太多了,要场地还要运水和这些代价一比,‘‘贴加官’’就方便许多了,但换个角度,古代折磨人的酷刑其实不少,朱元璋干嘛要大费周章自己独创一个呢?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含义。‘‘贴加官’’去世的犯人,身上不会有伤痕,可以说是‘‘杀人于无形’’很多贪官污吏都是皇家子弟,还有一些声望不小的朝廷大员,这些人都不方便被当众斩首,用‘‘贴加官’’处死要体面很多,仵作来验尸时,也只是当犯人窒息暴毙,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正是因为‘‘贴加官’’太过隐蔽,在正史里,它很少出现,只有《明史·刑法志二》有这么一句,‘‘酷吏辄用铁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坛征所谓的‘‘一封书’’大概就是‘‘贴加官’’的另一种称呼。这种秘密杀人的刑罚自明朝传到清代,成了紫禁城处死宫人的普遍手段。传授慈禧太后就能用这个办法处死了几十名太监,人们对其讳莫如深,直到清朝覆灭,宫女太监被放出宫后,‘‘贴加官’’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才被大众知晓。一个如此折磨人的刑罚,在刑讯逼供中的‘‘表现’’又会如何?究竟有没有人能够挺过巨大的精神折磨呢?

几张浸水的纸就能成为刑讯逼供的利器

在明清一个犯了重罪又咬紧牙关不肯供述罪行的犯人,很有可能会被施以‘‘贴加官’’狱卒会将犯人五花大绑,让其没有挣脱之力。之后还会用核桃、石子堵住犯人喉咙,有些喜欢折磨人的狱卒,会将薄纸一层一层拍在犯人脸上,而后拖延时间,等到犯人即将崩溃时再将酒水撒到犯人脸上,很多犯人能挺过第一张,却很难挺过第二张,第三张最有毅力的,也很难挺过第五张。薄纸贴得越多,犯人脸上的空气就越稀薄,按照古代造纸技术,一般到第五,六张犯人就会窒息绝望,一命呜呼,为了不让犯人死的太早,有些狱卒会在薄纸覆盖第三层时,猛然掀开,让犯人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再从贴纸开始反反复复直到犯人精神崩溃,吐露实情。

总结

如此一来,少有人能扛过这种酷刑,虽然没有肉体上的疼痛折磨感,但‘‘贴加官’’的窒息确实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心理恐惧的。随着脸上薄纸层数的增加,呼吸越来越困难,而这类窒息感,正是死亡来临前的脚步声。人的求生欲会与窒息感相冲撞,从而爆发出更大的恐惧与绝望,此类折磨心智的刑罚,虽然不仁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震慑官场,肃清风气的效果。只可惜被后世统治者所滥用,成了审讯犯人、杀人灭口的工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发明了那些惨无人道的酷刑吗?
...一张普通纸,却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都没有人抗住。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用纸来执行的酷刑”究竟是什么?为何一张普通的纸百年时间都没人能抗住?据民间传言,朱元璋在位期间发明了很多惨无人
2023-01-25 19:54:00
不见血的酷刑:贴加官的历史与影响
...呢,他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历史人物,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晚年的残暴我们都知道,在他的残暴下,也有无数残忍手段。他又一个特点就是对贪官深恶痛绝,这种刑罚就是为了惩罚贪官
2024-04-05 12:01:0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两种酷刑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面对元朝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对功高盖主的各大功臣,他如何维持新王朝的统治呢?酷刑,不论什么级别的官员作乱犯法,什么罪大恶极的匪徒,一律以酷刑侍候,他不但沿
2024-01-12 15:03:00
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一把梳子一壶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朱元璋可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那可是相当厉害的人物啊!他从一个穷苦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推翻蒙古元朝、建立明朝的大英雄!不过,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和暴虐的统治者之一,这可真是让人又
2024-10-09 13:19:00
古代女性遭受的酷刑与不公
...,大多用在宋朝与元朝,明朝时期,更是受到强烈欢迎。朱元璋清算贪污者时,就用到了这种刑罚,因笞杖致死的官员不计其数,光是看到就觉得胆战心惊。笞杖是古人为女性专门定制的刑罚,细想
2024-01-28 21:06:00
古代十大酷刑有多残,犯人宁死也不愿受刑
...代国君孙皓发明的,不过历史上最爱搞剥皮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由于明太祖是贫民出身,最恨贪官污吏,一旦被他抓到贪污,下场通常就是剥皮。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在后来才发展成活剥。据
2023-01-05 14:35:00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惩罚,发明一种刑罚比千刀万剐还残酷
...果说神话里的纣王是酷刑的创始者,那么现实里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酷刑的真正继承者。他所发明的两种酷刑至今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可以说跟传说中的的炮烙之刑不相上下,其中一种就是简单粗
2024-01-14 20:22:00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是什么
...限制使用,但到了明清时期,又开始大行其道。洪武大帝朱元璋是个酷刑爱好者,连这位爷都觉得立枷过于残酷,不能滥用,于是对受刑人的身份和可以使用立枷的官府做了限制。可惜明朝特务机构
2024-04-23 16:29:00
“铁裙之刑”是什么样的刑罚
...明了剥皮实草,将人的皮剥下来然后塞满草这样的刑罚的朱元璋,他会使用的酷刑肯定不会很简单,他曾经就对朱棣的生母进行了铁裙之刑。这铁裙之刑到底是怎样的惩罚,为何要这样对待朱棣的生
2023-07-27 17: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