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访云南杂交稻旱种专家指导组组长袁平荣:坚定不移把好事办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10 15:2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徐元锋

日前,有关云南“水稻上山”的情况引发网络热议,部分网友质疑其破坏生态、产量虚高、并不划算等,有关单位、专家和媒体回应了部分热点。云南杂交稻旱种是不是“水稻上山”?“水稻旱作”具体是怎么回事?推广这一技术是出于何种考虑?会不会带来生态环境风险?针对这些网友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了云南省杂交稻旱种推广专家指导组组长、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袁平荣。

访云南杂交稻旱种专家指导组组长袁平荣:坚定不移把好事办好

红河州个旧市卡房镇喀斯特地区柑橘地里套种杂交稻

记 者:杂交稻旱种和“水稻上山”有什么区别吗?

袁平荣:我们的专业提法和政府有关文件里都是“杂交稻旱种”,“水稻上山”是种通俗说法,便于农民理解,也容易让人误解。其实在我们专家组的《指导意见》里,推广的旱作品种,既有杂交粳稻、也有杂交籼稻,还有陆稻品种,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旱稻,如旱优737、云陆142、中农大4号等。这项技术突出的也是“旱作”不是“上山”,在不具备水稻“水种水养”条件的平地、坡地都在推广,并非大家想象的“上高山”。云南94%的国土都是山区半山区,加之海拔较高,是否“上山”了不好界定。

云南雨季开始较早、雨热资源丰富、能保证稻谷正常生长的区域均可发展杂交稻旱种,《指导意见》给出的海拔一般在1700米以下,并没有提到山地还是平地。

记 者:云南推广杂交稻旱种是出于哪些考虑?

袁平荣:为了粮食安全,主要是保证老百姓的口粮安全。全国有13个粮食主产区(省),云南正好排在第14位。经过多年努力,云南实现了粮食自平衡,但是口粮目前还实现不了平衡,也就是自己产的大米不够吃。随着城市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目前的水稻面积是1064万多亩,比高峰期时少了五百多万亩。云南有4700多万人口,口粮以稻米为主,米饭也好、米线也好,还要招待好众多游客,所以每年要从外省购入大米约两三百万吨。保证口粮安全,云南也要扛起自身的责任。

云南山区面积广,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许多地方雨水留不住,看得见脚下的江水河水,山坡地却用不上、用不起,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总之因地制宜,为稳定稻谷种植面积,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推广杂交稻旱种成为云南做大稻谷增量的新途径。

红河州开远市中和营镇,因为干旱少雨玉米开始卷叶,但杂交稻长势良好

记 者:相对于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推广杂交稻旱种有哪些好处?

袁平荣:相对于传统水稻种植而言,杂交稻旱作首先更节水,保守说也要节水三分之一以上。杂交稻利用杂交优势,直接播种不用泡田插秧,生长过程中主要靠雨水。即使是“水栽旱养”,需水量整体还是少。其次是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省劳力,对老年人劳作更友好。比如播种,省去了育秧环节,播种方式分为人工播种、农机播种和无人机播种,用“直播机”一个人一天播种五六亩,而水稻插秧三四个人一天才能栽一两亩。

推广杂交稻旱种的地块,以前种玉米的不少。玉米耐旱耐瘠,可以食用、做饲料、酿酒,但不是口粮,农民卖了玉米再买大米,相对来说种杂交稻经济效益更高,农民更欢迎种稻。近年来,云南玉米病虫害较多,尤其是草地贪夜蛾多发高发,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玉米绝收。草地贪夜蛾防范难度大,它不吃水稻芽叶,调整作物结构也是顺应之举。

记 者:杂交稻旱种除了品种和控草技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

袁平荣:杂交稻旱种是一个技术体系,科学技术创新和突破点不少。就品种而言,云南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多样,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杂交稻旱作需要多个品种支撑,不能几个品种包打天下。陆地种稻杂草多,我们采用“一清、二封、三除”的防控技术体系,对病虫害也有防控指导意见。需要说明的是,杂交稻旱种并不会增加化肥农药的环境风险,化肥使用量较常规减少2%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以上。

杂交稻旱种除了品种和控草,种植模式上也有不少创新,主要包括粮经轮作和间套种。如与烤烟种植轮作,可以有效利用土壤余肥;与马铃薯等冬早蔬菜轮作,这些区域往往土地平整、土壤肥力高,还能利用灌溉设施获得较高产量。间套种方面,与玉米、向日葵、幼林果树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收。

杂交稻旱种并不排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恰恰相反,具备一定条件的水利保障,更有利于杂交稻丰产,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机耕路等,对云南来说多多益善。

访云南杂交稻旱种专家指导组组长袁平荣:坚定不移把好事办好

红河州开远市中和营镇杂交稻旱作基地

记 者:2022年云南拿出1亿元补贴推广杂交稻旱种50万亩,具体怎么操作的?

袁平荣:去年全省计划推广杂交稻旱种50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以上。核心区良种覆盖率100%,平均单产每亩4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区平均单产每亩300公斤以上。我们集成推广摸索了“最佳”种植方式、“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产量效益的计数模式,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为了推广好杂交稻旱种,省里按照每亩200元标准,安排了1亿元补贴资金。这笔钱,不是补给推广企业,也不是直接发给农民,而是以种子、化肥农药等实物形式补贴给农民,这也是为了防止农民自己买到不合适的种子造成损失。

总之,杂交稻旱种有利于口粮安全,试种过的农民普遍欢迎,我们将继续完善推广方案,做好解疑释惑,坚定不移的把好事办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17: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今年我市水稻已收割14万亩左右
...现一派秋日丰收的忙碌景象。“目前正在收割的是糯稻和杂交稻,由于今年天气条件好,亩均产量在1200斤以上,比去年每亩增收100多斤。”农场主人陈福明望着田里沉甸甸的稻穗笑容满面
2023-10-19 00:51:00
我国杂交水稻在70余国推广应用近百亿亩
...和1000公斤的超级稻育种四期育种攻关目标,2017年,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亩产超1100公斤。“杂交水稻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里程碑式研究成果,是半个世纪以来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对
2023-10-12 21:49:00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获得了具有地下茎的杂交一代植株,期望继续选育出宿根杂交稻并实现“一次制种无性繁殖用多年”的目标,但经过20年的努力并未成功,他在1997年《西南农业学报》发表的文章指出:“由
2023-01-04 06:11:00
杂交水稻育种需千挑万选
...鉴定、新品种区域试验等一系列程序。通常育出一个优秀杂交稻品种,至少需要8至10年。张宏伟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贵阳花溪的气候条件下,水稻每年7月底会迎来抽穗扬花季。气温最高的正午
2023-05-15 15:48:00
2023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实验首个示范点早造测产 亩产突破900公斤
...丰优1002”等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广适性、超高产的杂交稻新组合。今年是海南第三年进行“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试验
2023-05-16 14:31:00
上山水稻也稳产
...了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称,“水稻上山”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即把“山下水田”的杂交稻品种引到“山上旱地”种植,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这种旱地水稻产量还不错,
2023-08-03 00:08:00
...施肥。”记者注意到,专家们在蒿枝坝村示范种植的405亩杂交稻旱种平均亩产690.9公斤,但哈果吗村村民的旱种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350公斤,差距较大。“差距大的原因,在于农民技
2023-06-06 00:50:00
...,中国工程院有13名院士齐聚这里,见证示范种植的405亩杂交稻旱种的丰收:一穗穗金黄的稻谷压弯了腰,连片的杂交稻旱种犹如金色的海浪阵阵翻滚。收割机很快收获了满满一车的新鲜稻谷
2023-01-03 05:09:00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1000份以上。”艾治勇说,目前,有1个一等优质多抗耐盐杂交稻新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即将报审,2个进入生产试验,2个进入续试阶段。吃好米:“海南好米”逐步走上百姓餐桌随着生活水
2024-03-21 00:2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