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妲己真实下场是怎样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20: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妲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尤其被《封神演义》一顿骚操作,其“狐狸精祸国殃民”的标签算是贴上了。其实这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真正的妲己并非迷惑纣王败坏殷商大好江山的祸水,而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

《三国志/孔融传》记载,袁绍的儿媳妇甄宓美貌娇艳,惹得曹操父子口水流下三千尺,等到曹操兴冲冲进入冀州,让人去取甄宓,下人报告,早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曹操心中那叫一个气,但是干气没办法,总不能把儿媳妇抢了吧。孔融看到曹操父子这般丑态,就想拿曹操开心开心。有一次喝酒,孔融说,当年武王伐纣,周公姬旦进了朝歌,第一件事就是把妲己取了。曹操一听来了兴致,因为他自比周公,这孔融明显是给自己纳甄宓找依据啊。赶紧问,你从那本书上看到的,给我瞧瞧。孔融说,以今观古,想来如此。曹操一听,心中大恨,你丫原来在拿我开涮啊,你是在玩命懂不。从此对孔融怀恨在心,终于找了个不孝的罪名把他杀掉了。

那么孔融说的“妲己嫁给周公姬旦”真是自己编的吗?非也。孔融乃孔子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博览群书,肯定不会信口胡诌。

历史上妲己真实下场是怎样的

妲己之名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苏,有苏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这是三个亡国祸水,搞垮夏商周三个朝代。《史记索隐》:妲字己姓也。就是说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用现在的叫法,应该写作“己妲”。妲己也作“(读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谓之。钱钟书先生考证:“中国一向喜欢白里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苏国己族一位皮肤白里透黑的美人。

妲己喜欢穿男装,不喜欢穿女装。王夫子《周易外传》:妲己男冠以亡殷,何宴女服以覆晋。就是说妲己喜欢穿着男装帮助纣王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把殷商搞得乱七八糟,最终把国家搞垮了。武王历数帝辛罪状,第一条就是重用妇人。《史记/周本纪》:“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大意是说,纣王不重用自己的兄弟叔伯等亲近族人,反而重用老婆,任命了一帮从别国流亡到商国的坏人治理国家,搞得天怒人怨。其实这是政治攻心,向纣王的亲族隔空喊话,你们不要跟纣王一条心,等我打败纣王,就让你们当商国的话事人。结果纣王的哥哥叔叔相继叛变,从背后捅了纣王一刀子。纣王死后,周人就把殷商地盘瓜分了,把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到宋国。所以毛主席说,微子启就是个“商奸”。

至于纣王为啥不重用亲族反而重用外人,这个话题很大,重要原因就是想搞变革,重振殷商的雄威,结果得罪了殷商旧贵族,被这帮人联合周人里应外合干掉了。其实跟后来秦朝商鞅变法是一样的,大家从这个思路理解就可以了。纣王就是变革的牺牲品。

纣王死后,妲己去哪儿了呢?其实并没有死。《史记》:(武王)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就是说,的确有两个女人跟着纣王殉国了,被武王砍下脑袋挂在大旗上示众。但是太史公并没有说其中之一就是妲己,要知道妲己可是名人,最早的《国语》都记着呢,如果死的真是妲己,太史公会直接写出她的名字,不至于隐晦其名。

妲己其实是被周公姬旦收了。

《荀子/非相》记载:周公短,身如断菑。菑的意思为直立而枯死的树木。就是说周公是个矮个子,站在那里身子就如半截枯树。《白虎通/圣人》称:周公背偻。就是说周公总是驼着背走路。既然周公是个矮个子,为啥还要驼背走路呢?不应该努力直起身扳走路以补自己的短板吗?后人附会说这都是周公勤于王事,终日案牍劳形,把背都累弯了。当然这么理解也对,也符合常理,但是孔子不认同。

《论语/泰伯》:有周公之才之美,且骄且吝,其余不足道也。就是说,周公是个有才有颜的帅哥,并不是个又矮又挫的武大。孔子意思,哪怕是周公这样的高富帅学霸,如果又骄傲又小气,也是不可取的。可见周公又矮又挫是假装的。既然周公是个大帅哥,为啥要假装又矮又挫呢?难不成有啥难言之隐?这就要从周公辅政说起了。

武王姬发打下江山没多久挂了,留下尚在襁褓中的成王和一个四分五裂内忧外患的烂摊子,主少臣疑。他临终遗命,让周公姬旦(老四),召公姬奭(老八),管叔姬鲜(老三)共同辅政。其实周公召公当时也叫鲁叔召叔,公是后来的封号。按照周制,诸侯都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过日子,不能老在京城呆着。管叔召叔都相继回去了,唯独鲁叔姬旦没回去,他让儿子伯禽去了鲁国,自己留在成王身边当了摄政大臣。

这下炸了锅,大家伙都以为他要篡夺成王的王位取而代之,于是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四处造谣,并且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带领殷人旧部发动了叛乱,殷人的一些盟友如东夷联邦也群起呼应。周公百口莫辩,忧惧不已,于是求教妲己,妲己说,自古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帝辛就是不舍得对兄弟下手,结果被亲哥子启背后捅了刀子,身死国灭。大鹏展翅腾云起,不顾地上小蝼蚁。您此时该用霹雳手段。

周公姬旦于是派人向齐国的姜子牙和燕国的召叔解释,大周江山风雨飘摇,成王年少,我要不挑起这个重担,就怕革命果实付水东流,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姜子牙理解了,而且得到了征伐之权,四处平定蠢蠢欲动的东夷,减除了周公后顾之忧。自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姜子牙得到征伐之权,意味着周公跟他做了一笔双赢的交易。召公也支持周公,因为不支持可能大周江山就真的被反攻倒算了。

周公带兵四处征伐,朝中就得有人辅佐成王镇场子。否则后院起火可不好,他不能带着还在吃奶的成王打仗吧。这个帮他镇场子的不是别人,正是妲己。妲己的治国理政能力一直被周人看好,在妲己的帮助下纣王东征东夷,西讨西夷,得了天下三分之二(孔子语)的姬昌都得派儿子伯邑考进京当人质。武王灭商之后,摒弃前嫌,把妲己赐给了周公。这就是孔融说的“周公纳妲己”之由来。武王一方面看中妲己的美貌,用妲己笼络周公;更重要的是看中妲己的治国能力,留着日后用得着。

果然此时的妲己派上了用场。周公四处征伐,妲己在家坐镇,每天抱着成王处理事务。为了掩人耳目,妲己就假扮周公,因为她没有周公个子高,只好弯腰驼背,还带着面具,所以人们都以为周公是个弯腰驼背的小老头子。其实周公当时才三十出头,根本不可能成为这副模样。知情者也就周公几个嫡系,这些人也起监视妲己的作用。

史书记载,周公为了显示自己谦恭下士的人设,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正吃饭呢,有人求见,赶紧吐了口中的饭出去接见,办完事回来继续吃。正吃呢又来人了,赶紧再出去,一顿饭来了好几拨人。三指多次,不是实数。正洗澡来人了,赶紧拧干头发出去,洗一次澡也接见好几拨人。周公后来跟儿子说起此事,非常得意。要知道周公可不是个喜欢自矜邀功的人,孔子夸的就是他不居功自傲的高尚品格。可见周公这么说并不是夸自己,而是在夸他的替身妲己。意思妲己为了周王室的安定平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连一顿饭都没有好好吃。

据吴钢先生在《孔子的周公》一书中考证,这里的一饭三吐哺并非吃饭,而是喂奶。意思妲己处于孕期,正在哺乳成王,是成王在“吐哺”,不是周公在“吐哺”。如果是周公本人吃饭,不至于一顿饭吃三次。比如你买了个泡面,正吃呢,领导找你,你去了,一会儿回来再吃,又叫,一会儿回来再吃,一个泡面吃三次,有病啊。一个澡洗三回,更是有病。所以只能是妲己在喂奶,成王吃了好几次奶。

既然妲己为周王室作出如此之大的贡献,为啥却成为祸国殃民的牺牲品呢?因为后来周公姬旦倒霉了。成王亲政之后,开始培养自己的力量,肃清周公姬旦的势力,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后来明朝的张居正就被万历皇帝给搞了,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就被顺治皇帝给搞了。成王把周公的很多亲信都抓了起来,眼看就要延及周公,周公赶紧带着妲己跑到了不服周的楚国。没多久成王主宰了局面,杀了几个手下向周公示好,四叔回来吧,都是误会一场,怪我年少轻狂不懂事,被奸臣蒙蔽了,咱们叔侄谁跟谁啊。

周公本来伤透了心,不想回来了,妲己此时虽然重病缠身,但是头脑清楚,跟周公说,你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乃是大周的图腾,你不回去,让天下人怎么想,置成王于何地?周公于是带着妲己北返,妲己中途病逝,葬在水。周公伤心欲绝,也死在归途。周公死后,倍极殊荣,成王还把礼乐赐给了鲁国。周天下的礼乐征伐,征伐给了齐国,礼乐给了鲁国。

周公没事,不证明妲己也没事。虽然妲己从小抱着成王处理政务,一起吃饭睡觉,待他如母亲一般,还给他喂奶,但是成王不需要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母亲。这在心理学上叫作“恩赐罪恶”,就是说一个人对你越好,你越恨她,前段时间著名的某名牌大学学霸弑母案就是典型案例。周公死后,成王就把妲己抹黑了,说她迷惑纣王,颠倒朝纲,葬送了殷商江山,是个红颜祸水。换言之,妲己被周成王无情抛弃了。

孔子和司马迁都是严肃的历史学家,考证过妲己的来龙去脉,所以没有采纳《国语》中红颜祸水的说法。孔融很可能看到了孔子留下的一些绝密资料,所以才跟曹操说出周公纳妲己这样的刺激题材。但是当曹操问他“史出何典”时,他又犯了文人书痴的毛病,生怕这些东西落到曹操手里不还,所以顺口推脱“想来如此”。曹操一看,好你个孔融,有好东西不拿出来分享,以为我傻逼啊,灭你全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06: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征”途?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追寻夏商周历史真实的演变过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先辈祖先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传
2024-06-03 14:53:00
...公,周公深知人数不多的周族要想稳固地统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殷族,就必须充分利用殷人内部原来的矛盾,实行分化瓦解的手段,把商族与周族的民族矛盾转化为殷族内部的斗争。因此,他向
2024-10-22 12:53:00
周武王伐商以后,商朝为何还存在了4年
...专家们将西周青铜器——利簋的铭文释读,运用天文学和历史学考证,将商朝和周朝的分界点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那么,商朝在牧野之战以后真的灭亡了吗?有学者认为,商朝和周朝之间的战
2024-06-13 15:54:00
周武王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加封了纣王的儿子以及兄长
...钺砍下纣王的首级,悬挂在大白之旗上。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可是周武王却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加封了纣王的儿子以及兄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武庚之乱周武王在商朝的都城
2023-08-27 14:29:00
周公辅佐武王鞠躬尽瘁,为后世从政者的典范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为周公。在周文王姬昌还没有去世时,他就很孝顺,忠厚仁爱,深受文王喜欢,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
2023-06-12 08:50:00
历史上奠定周朝年江山的关键一战,不是牧野之战
武王克殷,未几病重,眼看就如渐渐西斜的落日,看不到几抹余晖了。而天下未定,各地诸侯蠢蠢欲动,殷人各有反叛之心,周人只占领了殷人旧都朝歌以及周边不大的地盘,兵力未逾殷之旧境,可以说
2023-05-10 05:26:00
纣王自焚而死,后代结局如何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2023-05-15 11:37:00
他生前比皇帝还风光,死后以厚礼重葬
在中国历史上,得到权臣这个称呼的人,基本就等同于走在钢丝上表演一样。这个称呼既能带来声名荣耀,也能带来下场凄凉。极少有权臣可以从自己所属的位置上,安然退下。汉朝的霍光,意气风发时
2023-02-11 15:33:00
从牧野之战到东都洛阳:周公的权谋与智慧
...,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时候,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又是号为周公的四弟姬旦亲自创作了战前动员的誓文《牧誓》,攻破朝歌,也是周公拿着大金斧,又叫召公提着小金斧,二人护卫武王进入商朝宗庙,
2024-04-14 19: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