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妲己真实下场是怎样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20: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妲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尤其被《封神演义》一顿骚操作,其“狐狸精祸国殃民”的标签算是贴上了。其实这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真正的妲己并非迷惑纣王败坏殷商大好江山的祸水,而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

《三国志/孔融传》记载,袁绍的儿媳妇甄宓美貌娇艳,惹得曹操父子口水流下三千尺,等到曹操兴冲冲进入冀州,让人去取甄宓,下人报告,早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曹操心中那叫一个气,但是干气没办法,总不能把儿媳妇抢了吧。孔融看到曹操父子这般丑态,就想拿曹操开心开心。有一次喝酒,孔融说,当年武王伐纣,周公姬旦进了朝歌,第一件事就是把妲己取了。曹操一听来了兴致,因为他自比周公,这孔融明显是给自己纳甄宓找依据啊。赶紧问,你从那本书上看到的,给我瞧瞧。孔融说,以今观古,想来如此。曹操一听,心中大恨,你丫原来在拿我开涮啊,你是在玩命懂不。从此对孔融怀恨在心,终于找了个不孝的罪名把他杀掉了。

那么孔融说的“妲己嫁给周公姬旦”真是自己编的吗?非也。孔融乃孔子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博览群书,肯定不会信口胡诌。

历史上妲己真实下场是怎样的

妲己之名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苏,有苏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这是三个亡国祸水,搞垮夏商周三个朝代。《史记索隐》:妲字己姓也。就是说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用现在的叫法,应该写作“己妲”。妲己也作“(读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谓之。钱钟书先生考证:“中国一向喜欢白里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苏国己族一位皮肤白里透黑的美人。

妲己喜欢穿男装,不喜欢穿女装。王夫子《周易外传》:妲己男冠以亡殷,何宴女服以覆晋。就是说妲己喜欢穿着男装帮助纣王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把殷商搞得乱七八糟,最终把国家搞垮了。武王历数帝辛罪状,第一条就是重用妇人。《史记/周本纪》:“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大意是说,纣王不重用自己的兄弟叔伯等亲近族人,反而重用老婆,任命了一帮从别国流亡到商国的坏人治理国家,搞得天怒人怨。其实这是政治攻心,向纣王的亲族隔空喊话,你们不要跟纣王一条心,等我打败纣王,就让你们当商国的话事人。结果纣王的哥哥叔叔相继叛变,从背后捅了纣王一刀子。纣王死后,周人就把殷商地盘瓜分了,把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到宋国。所以毛主席说,微子启就是个“商奸”。

至于纣王为啥不重用亲族反而重用外人,这个话题很大,重要原因就是想搞变革,重振殷商的雄威,结果得罪了殷商旧贵族,被这帮人联合周人里应外合干掉了。其实跟后来秦朝商鞅变法是一样的,大家从这个思路理解就可以了。纣王就是变革的牺牲品。

纣王死后,妲己去哪儿了呢?其实并没有死。《史记》:(武王)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就是说,的确有两个女人跟着纣王殉国了,被武王砍下脑袋挂在大旗上示众。但是太史公并没有说其中之一就是妲己,要知道妲己可是名人,最早的《国语》都记着呢,如果死的真是妲己,太史公会直接写出她的名字,不至于隐晦其名。

妲己其实是被周公姬旦收了。

《荀子/非相》记载:周公短,身如断菑。菑的意思为直立而枯死的树木。就是说周公是个矮个子,站在那里身子就如半截枯树。《白虎通/圣人》称:周公背偻。就是说周公总是驼着背走路。既然周公是个矮个子,为啥还要驼背走路呢?不应该努力直起身扳走路以补自己的短板吗?后人附会说这都是周公勤于王事,终日案牍劳形,把背都累弯了。当然这么理解也对,也符合常理,但是孔子不认同。

《论语/泰伯》:有周公之才之美,且骄且吝,其余不足道也。就是说,周公是个有才有颜的帅哥,并不是个又矮又挫的武大。孔子意思,哪怕是周公这样的高富帅学霸,如果又骄傲又小气,也是不可取的。可见周公又矮又挫是假装的。既然周公是个大帅哥,为啥要假装又矮又挫呢?难不成有啥难言之隐?这就要从周公辅政说起了。

武王姬发打下江山没多久挂了,留下尚在襁褓中的成王和一个四分五裂内忧外患的烂摊子,主少臣疑。他临终遗命,让周公姬旦(老四),召公姬奭(老八),管叔姬鲜(老三)共同辅政。其实周公召公当时也叫鲁叔召叔,公是后来的封号。按照周制,诸侯都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过日子,不能老在京城呆着。管叔召叔都相继回去了,唯独鲁叔姬旦没回去,他让儿子伯禽去了鲁国,自己留在成王身边当了摄政大臣。

这下炸了锅,大家伙都以为他要篡夺成王的王位取而代之,于是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四处造谣,并且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带领殷人旧部发动了叛乱,殷人的一些盟友如东夷联邦也群起呼应。周公百口莫辩,忧惧不已,于是求教妲己,妲己说,自古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帝辛就是不舍得对兄弟下手,结果被亲哥子启背后捅了刀子,身死国灭。大鹏展翅腾云起,不顾地上小蝼蚁。您此时该用霹雳手段。

周公姬旦于是派人向齐国的姜子牙和燕国的召叔解释,大周江山风雨飘摇,成王年少,我要不挑起这个重担,就怕革命果实付水东流,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姜子牙理解了,而且得到了征伐之权,四处平定蠢蠢欲动的东夷,减除了周公后顾之忧。自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姜子牙得到征伐之权,意味着周公跟他做了一笔双赢的交易。召公也支持周公,因为不支持可能大周江山就真的被反攻倒算了。

周公带兵四处征伐,朝中就得有人辅佐成王镇场子。否则后院起火可不好,他不能带着还在吃奶的成王打仗吧。这个帮他镇场子的不是别人,正是妲己。妲己的治国理政能力一直被周人看好,在妲己的帮助下纣王东征东夷,西讨西夷,得了天下三分之二(孔子语)的姬昌都得派儿子伯邑考进京当人质。武王灭商之后,摒弃前嫌,把妲己赐给了周公。这就是孔融说的“周公纳妲己”之由来。武王一方面看中妲己的美貌,用妲己笼络周公;更重要的是看中妲己的治国能力,留着日后用得着。

果然此时的妲己派上了用场。周公四处征伐,妲己在家坐镇,每天抱着成王处理事务。为了掩人耳目,妲己就假扮周公,因为她没有周公个子高,只好弯腰驼背,还带着面具,所以人们都以为周公是个弯腰驼背的小老头子。其实周公当时才三十出头,根本不可能成为这副模样。知情者也就周公几个嫡系,这些人也起监视妲己的作用。

史书记载,周公为了显示自己谦恭下士的人设,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正吃饭呢,有人求见,赶紧吐了口中的饭出去接见,办完事回来继续吃。正吃呢又来人了,赶紧再出去,一顿饭来了好几拨人。三指多次,不是实数。正洗澡来人了,赶紧拧干头发出去,洗一次澡也接见好几拨人。周公后来跟儿子说起此事,非常得意。要知道周公可不是个喜欢自矜邀功的人,孔子夸的就是他不居功自傲的高尚品格。可见周公这么说并不是夸自己,而是在夸他的替身妲己。意思妲己为了周王室的安定平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连一顿饭都没有好好吃。

据吴钢先生在《孔子的周公》一书中考证,这里的一饭三吐哺并非吃饭,而是喂奶。意思妲己处于孕期,正在哺乳成王,是成王在“吐哺”,不是周公在“吐哺”。如果是周公本人吃饭,不至于一顿饭吃三次。比如你买了个泡面,正吃呢,领导找你,你去了,一会儿回来再吃,又叫,一会儿回来再吃,一个泡面吃三次,有病啊。一个澡洗三回,更是有病。所以只能是妲己在喂奶,成王吃了好几次奶。

既然妲己为周王室作出如此之大的贡献,为啥却成为祸国殃民的牺牲品呢?因为后来周公姬旦倒霉了。成王亲政之后,开始培养自己的力量,肃清周公姬旦的势力,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后来明朝的张居正就被万历皇帝给搞了,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就被顺治皇帝给搞了。成王把周公的很多亲信都抓了起来,眼看就要延及周公,周公赶紧带着妲己跑到了不服周的楚国。没多久成王主宰了局面,杀了几个手下向周公示好,四叔回来吧,都是误会一场,怪我年少轻狂不懂事,被奸臣蒙蔽了,咱们叔侄谁跟谁啊。

周公本来伤透了心,不想回来了,妲己此时虽然重病缠身,但是头脑清楚,跟周公说,你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乃是大周的图腾,你不回去,让天下人怎么想,置成王于何地?周公于是带着妲己北返,妲己中途病逝,葬在水。周公伤心欲绝,也死在归途。周公死后,倍极殊荣,成王还把礼乐赐给了鲁国。周天下的礼乐征伐,征伐给了齐国,礼乐给了鲁国。

周公没事,不证明妲己也没事。虽然妲己从小抱着成王处理政务,一起吃饭睡觉,待他如母亲一般,还给他喂奶,但是成王不需要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母亲。这在心理学上叫作“恩赐罪恶”,就是说一个人对你越好,你越恨她,前段时间著名的某名牌大学学霸弑母案就是典型案例。周公死后,成王就把妲己抹黑了,说她迷惑纣王,颠倒朝纲,葬送了殷商江山,是个红颜祸水。换言之,妲己被周成王无情抛弃了。

孔子和司马迁都是严肃的历史学家,考证过妲己的来龙去脉,所以没有采纳《国语》中红颜祸水的说法。孔融很可能看到了孔子留下的一些绝密资料,所以才跟曹操说出周公纳妲己这样的刺激题材。但是当曹操问他“史出何典”时,他又犯了文人书痴的毛病,生怕这些东西落到曹操手里不还,所以顺口推脱“想来如此”。曹操一看,好你个孔融,有好东西不拿出来分享,以为我傻逼啊,灭你全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06: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征”途?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追寻夏商周历史真实的演变过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先辈祖先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传
2024-06-03 14:53:00
...公,周公深知人数不多的周族要想稳固地统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殷族,就必须充分利用殷人内部原来的矛盾,实行分化瓦解的手段,把商族与周族的民族矛盾转化为殷族内部的斗争。因此,他向
2024-10-22 12:53:00
周武王伐商以后,商朝为何还存在了4年
...专家们将西周青铜器——利簋的铭文释读,运用天文学和历史学考证,将商朝和周朝的分界点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那么,商朝在牧野之战以后真的灭亡了吗?有学者认为,商朝和周朝之间的战
2024-06-13 15:54:00
周武王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加封了纣王的儿子以及兄长
...钺砍下纣王的首级,悬挂在大白之旗上。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可是周武王却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加封了纣王的儿子以及兄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武庚之乱周武王在商朝的都城
2023-08-27 14:29:00
周公辅佐武王鞠躬尽瘁,为后世从政者的典范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为周公。在周文王姬昌还没有去世时,他就很孝顺,忠厚仁爱,深受文王喜欢,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
2023-06-12 08:50:00
历史上奠定周朝年江山的关键一战,不是牧野之战
武王克殷,未几病重,眼看就如渐渐西斜的落日,看不到几抹余晖了。而天下未定,各地诸侯蠢蠢欲动,殷人各有反叛之心,周人只占领了殷人旧都朝歌以及周边不大的地盘,兵力未逾殷之旧境,可以说
2023-05-10 05:26:00
纣王自焚而死,后代结局如何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2023-05-15 11:37:00
他生前比皇帝还风光,死后以厚礼重葬
在中国历史上,得到权臣这个称呼的人,基本就等同于走在钢丝上表演一样。这个称呼既能带来声名荣耀,也能带来下场凄凉。极少有权臣可以从自己所属的位置上,安然退下。汉朝的霍光,意气风发时
2023-02-11 15:33:00
从牧野之战到东都洛阳:周公的权谋与智慧
...,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时候,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又是号为周公的四弟姬旦亲自创作了战前动员的誓文《牧誓》,攻破朝歌,也是周公拿着大金斧,又叫召公提着小金斧,二人护卫武王进入商朝宗庙,
2024-04-14 19: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