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一家三代都是地质人
四川小伙立志投身中国地质事业
9月4日,郑长佩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迎新点。
长江日报记者陈玲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玲 通讯员王俊芳)爷爷是20世纪50年代的地质人,为国家探索铀矿资源耗尽毕生心血;父亲退伍后在地质队从事勘探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他们家第三代子女也即将成为地质人。9月4日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级新生报到的日子,4699名本科生到各自所在学院报到。来自四川省宜宾市的18岁小伙郑长佩在父母陪伴下,带着家人和朋友对地质人的期望和祝福,到该校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类专业(国家拔尖计划,国家理科基地班)办理入学手续。
郑长佩肤色黝黑,笑起来略带羞涩。在办理入学手续的过程中,他始终作为“主力”拉着装有全家人衣物的大行李箱。郑长佩的父亲郑先生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我的儿子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我们家三代都是地质人了。我的父亲20世纪50年代为国家找铀矿。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身体不太好,他去世那年才49岁。我的母亲和父亲是同学,今年90岁了,身体还很硬朗。”
郑先生介绍,他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回到宜宾市,被分配到地质队。他从最基本的地理、地形等学起,经过20余年磨炼,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勘探工程师。郑先生的大哥和二姐从事的也是与地质相关的工作,目前已经退休。
得知郑长佩此次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类专业录取,郑先生的许多同事非常高兴,给他送来了地质勘探所需的地质铲等各种工具作为礼物。但是,90岁的奶奶不太满意他的选择,给他做了一个小时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学其他专业。
“因为爷爷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导致身体不好,所以奶奶不希望我将来又从事这种辛苦的工作。”郑长佩说,“我很理解奶奶的想法,但从爷爷这一代到父亲这一代,再到现在,中国地质勘探工作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还有很多辅助的科技手段。我平时也很注意锻炼身体,经常参加登山、骑行等活动。我很喜欢从事与地质勘探相关的研究,已经做好吃苦的准备。将来,我要读研、读博,把这个领域研究深、研究透,为中国地质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5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