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体育

百刃之君——剑

类别:体育 发布时间:2023-02-04 09:00:00 来源:中华冷兵器
百刃之君——剑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百刃之君——剑

剑的构造

剑的各个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剑身的尖端名“锋”,中央突起的棱是“脊”,“脊”的两侧为“从”,“从”两侧的刃称为“锷”,“脊”与两侧的“从”合起来叫做“腊”;剑身与剑把边连接处起护手作用的条形物叫“格”,剑把叫“茎”,剑把末端突起部分叫“首”,剑身的封套叫“鞘”。

百刃之君——剑

剑的发展史

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最早关于剑的描述要追溯到轩辕黄帝时代。《史记•正义》记载:“轩辕自择亡日与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又有《管子•地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之说。故早在黄帝与蚩尤的时代便已经有了剑。

百刃之君——剑

玉短剑(青铜时代 )阳关博物馆藏

黑绿色玉石质,身扁平等宽,开刃,尖圭锋,中脊有稜,茎扁平窄短。

百刃之君——剑

对鸟首铜短剑(西周—春秋)阳关博物馆藏

尖锋,中脊突起,截面菱形,两刃锋利,剑首作二鸟首相对竞喙状。柄茎扁平饰竖槽纹,剑格连眉状,刃身等宽而前端减杀成尖锋,似受中原传统剑的影响,但中脊起圆棱。

我国现出土文物中,剑最早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距今约六千年﹞出现,当时是以石或玉制成,一件保存最精美的出土玉剑就是用整块岫岩玉磨成的。而从商朝开始就已经有了青铜制剑的史料记载。到了东周时期,冶铜工业已经非常发达,制剑技术亦逐渐进步,工匠大多以铜铸剑,造就出一大批剑质颇佳的精品,并定剑制,详言制剑之法。

百刃之君——剑

柳叶形铜短剑(春秋)阳关博物馆藏

窄尖叶形,中脊起细棱,基部铸出蒂形剑格,圆茎无首。具有中国西南部古代民族文化特征。

百刃之君——剑

实柱茎铜剑(战国)阳关博物馆藏

长度适中,刃身略等宽,中起脊线明显,贯通前后,扁菱截面。两锷皆另开刃,即沿锋、锷另将刃口加工磨制减薄,使其更加锐利。一般在刃身前三分之一处,将剑宽稍减杀变窄,渐收为锋尖以便击刺。剑茎圆柱实心,偏前位置两道箍棱,剑首圆喇叭口状,剑格小巧谨严,吞口仅容刃基。

春秋至战国时期是青铜剑最发达的时期,又以吴国、越国的最为上乘。《周礼·考工记》载:“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此时青铜剑的铸造技术非常高超,剑身是铜,而剑刃是铜和锌、铬的合金。剑上的纹饰和涂剂亦很先进,涂剂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令青铜剑埋在土里,依然能好好保存。

百刃之君——剑

铁剑(战国—秦汉)阳关博物馆藏

左两件刃身窄而修长,基本等宽,起脊,刃基为折平肩。右两件刃身尖叶形后宽前窄,锋特尖锐,身中起棱,利刺割。刃基斜圆肩,扁条形剑茎,尾稍窄,套铜剑格,缺剑首。

汉代,随着冶铁工业的发展和炼钢技术的更新,钢铁兵器因为硬度和韧度都明显地优于青铜,也由于骑兵的大量使用,配合其冲锋陷阵、马上接战的战术需要,钢铁剑逐渐取代了青铜剑;剑体日益窄长且剑锋更尖锐。西汉末年时,钢铁兵器已完全取代了青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百刃之君——剑

环首铁剑(汉 )阳关博物馆藏

窄身型长剑,三角圭首锋,中脊隆起,但双锷直刃,前端不收杀。刃身连剑茎,扁方条形,套铜格,尾部弯成扁环形剑首。

西汉后期,出现了炒钢技术,将生铁里的碳氧化掉,变为熟铁,再渗碳反复加热折叠锻打成剑。同时出现的技术还有铸铁脱碳,加热局部渗碳锻打。炒钢折叠锻打技术运用的同时,还有淬火。将钢材折叠锻打的次数愈多,剑的组织更均匀,质量更高。当时折叠锻打的次数简称为“炼”。中国刀剑工艺最高水准,在史料上有详细记录的,应该是东汉时代出现的“百炼钢”。百炼,则是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一百次,使得杂质尽出,最后锻造出最精纯的钢。

百刃之君——剑

铁长剑(汉)阳关博物馆藏

隋唐时期,佩剑盛行。剑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唐朝时,剑变更了流传1500年的周剑形制,创造了独特、优美的剑形:剑首硕大,三耳云头形,剑格加宽为挡手,亦为云头形,鞘上已经出现了附耳。晚唐开始,剑的主要形制基本固定,剑格呈前弯双翼形,剑身中脊旁刃,后粗前细。这种剑形,在五代时不断进化,北宋时达到成熟,最后延续到明清,直至今日。

图文分享自:敦煌市阳关博物馆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兵器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0: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商晚期青铜鸮意外摔坏
...《艺术新闻》杂志)报道,日前,正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特展中展出的、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的文物商代青铜鸮被意外摔坏。该文物位于第一展厅,是本次特展出的第一件藏品,据报道称
2023-05-09 17:51:00
南博推出跨年大展,300余件珍贵文物展现楚文化东渐归流历程
12 月 29 日,南京博物院推出跨年特展“归流——‘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展期3个月。展览以楚文化东进江淮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分为“发源、东渐、滔天、合流、润泽”五个部分,展
2023-12-29 19:03:00
江西省国有博物馆馆藏音乐文物数字化保护研究
...物的文化价值及有效保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西省博物馆馆藏音乐文物为考察对象,综合该馆对音乐文物的数字化技术使用情况,分析该馆数字化技术使用的优缺点及目前应用的缺失,以此为
2023-11-04 04:58:00
国内最强的县级博物馆,或许是这里
...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上的国家公祭鼎原型。现存安徽博物院的铸客大鼎,重约400千克,口径87厘米(图源:ICphoto)从如今的行政区划来看,古称寿春、寿阳、寿州的寿县只
2024-06-29 11:39:00
讲述文物“重生”的故事|一探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修复成果展
黔西南州博物馆部分青铜器受年代久远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器物已严重残破、变形、锈蚀,有相当一部分损毁极为严重,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已无法体现。近期举办的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修复成
2023-12-26 19:27:00
在鄂尔多斯近观“鄂尔多斯青铜器” | 访古
...发现逐渐增多。2006 年,鄂尔多斯市建起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集中收藏展出这一类文物,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其文化面貌,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北方地区农业与游牧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生动
2023-08-29 15:00:00
跟着《哪吒2》打卡博物馆:“结界兽”撞脸青铜人像,“七色宝莲”原型是博山炉
...《哪吒2》电影中出现的5个场景造型或道具,都能在各大博物馆中找到相似的原型。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看了电影好想去博物馆打卡
2025-02-18 16:27:00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文化中国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今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推出AI文物微短剧《吴王夫差青铜剑》,以剑为第一人称展开叙事,将铭文内容和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娓娓道来,生动再
2024-07-16 09:45:00
全国热搜第一!小城博物馆还得看潍坊
鲁网11月23日讯11月21日,“被小城博物馆惊艳到了”的词条冲上抖音全国热搜第一条。拥有穿越千年的“佛系”微笑的青州博物馆,凭借其独有的“东方美学”惊艳网友,晋升抖音热门打卡地
2024-11-23 20:34:00
更多关于体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