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说到三国中,刘备、诸葛亮关于战略《隆中对》的实现,跨荆、益二州,有一个人物则是无法越过的,这人就是刘璋。当时在设计《隆中对》时,刘璋已经是益州牧。刘璋占尽了地利,为何最终被刘备取而代之。
让人不解的地方是当年曹操下荆州时,刘璋曾再三遣人向曹操致敬,结好于曹操,为什么三年后又转而请刘备帮他讨张鲁以拒曹操呢?
最后引狼入室,最终把刘备引入益州,而刘备也终于撕下了面具,实现了鸠占鹊巢,达成第二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在在荆州建立根据地。
话说刘璋是如何成为益州之主的呢?
还得从刘璋的父亲刘焉说起,刘焉为汉鲁恭王的后裔,在灵帝末官拜太常,位居九卿。他见王室间这么多事故,天下必将乱,所以想学当年晋文公外放保身,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当州牧,借以逃避世难。所以,刘焉提出了一个对汉末政局影响极大的建议,大意就是:此前,州刺史只是负监察,权力小不说,能力还有限;应该改为州牧,派朝廷能臣出任各地州牧,把一州军政大权高度集中,以利于稳定地方,其实也是造成割据的原因之一。
最开始刘焉是想做交趾牧。当时一位精于图谶的董扶私底下对刘焉说:“京城分发生动乱,而益州逐渐显示出天子之气”
意思非常明显,刘焉如果去益州就职,就有可能成为天子,刘焉一听这是好事,所以改求为益州牧。刚好当时的益州刺史卻俭赋敛烦扰;并州、凉州的刺史都被盗寇所杀,所以朝廷就采纳了刘焉之建议,派遣大臣出任州牧。
汉灵帝中平五年,刘焉出任监军使者,同时领益州牧。因此史书说:“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刘焉到了益州后,“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他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同时反把汉中太守苏固给杀了,把斜谷阁道给拆了,再上表朝廷,声称“米贼断道,不得复通”。
刘焉为立威,不惜用重刑管制,找借口杀了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在益州引起各派势力的恐慌和对立,这也为以后刘璋一直无法处理好关系,埋下伏笔。
当刘焉赴任益州时,就黄巾军扰掠,益州从事贾龙领家兵数百,摄敛吏民,要败黄巾军,迎请刘焉赴任。可以说是一大功臣,也是刘焉的忠实拥护者,当看到刘焉这般举动。贾龙也产生疑惧而起兵攻刘焉。
刘焉为了平叛乱,将从关外涌入益州的流民收编为军队,号为东州兵。正是依靠这些东州兵,平定了任岐、贾龙之乱,之后刘焉开始膨胀,造作乘舆车具千余辆。史料记载:“刘焉起兵,不参与天下讨董卓,保州自守。”
后来刘焉之子刘璋跟随汉献帝在长安。汉献帝派刘璋赴益州传圣旨,刘焉顺势将刘璋留在益州。
兴平元年刘焉病死。益州人赵韪、王商与其他官员共同推举刘璋为益州老大。当时正碰上李傕、郭汜之乱,朝廷顾不上益州,所以同意了刘璋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刘璋就这样成了益州之主
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造成益州并不团结
刘璋与他老爸性格相反,比较温柔、宽松,因此缺威信,也因此,管约束不住这些东州人,这些东州人在益州经常扰掠百姓,而刘璋却制止不了。于是本地人开始抱怨。
当地有一个名叫赵韪素的人,很得人心,他看到本地人对刘璋不满,就勾结当地的大户人家,准备攻打刘璋。建安五年(200年),赵韪起兵攻刘璋,蜀郡、广汉、犍为三郡都一起响应。
这些东州人一看,如果刘璋被干掉,自己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就拼死保护刘璋,进行死战,在江州一役斩杀赵韪。杀了赵韪之后,刘璋的地位却并未因此而巩固。督义司马张鲁控制汉中后,再也不服从刘璋,刘璋就杀了张鲁母及其弟,从此张鲁与刘璋成了仇敌。
刘璋遣庞羲讨伐张鲁,没有攻打下,就地任命庞羲为巴郡太守,屯兵阆中,用来以防御张鲁。庞羲在本地扩充人马,刘璋却产生了猜疑,二人也不能团结在一起。《蜀书·刘二牧传》:“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
刘璋在益州仅得东州人的全力支持,而东州人与本地人又有那么多矛盾,刘璋了没有办法处理好这些关系,因此总觉得内心不安,但他的处理方式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而总想借助外力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由于刘焉父子当时未能获得益州本土士民的信任,需要依靠那些外来流民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纵容了东州兵侵暴不法的行为,这就造成了新的矛盾,导致原本拥护他们的益州士人如贾龙、赵韪等人都与刘焉打了起来;就连追随刘焉的外来人员中,与刘焉世家通好的庞羲,也与刘焉互生嫌隙。
因此,当听说曹操讨伐荆州时,曾主动向曹操示好,前两分别次派遣河内阴溥、张肃拜见曹操,送去了大量的礼物。第三次派遣张松出使曹操。
前两次拜见曹操得到了回报,曹操加刘璋为振威将军,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理论上投奔曹操这一举动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刘璋率益州投靠曹操,名正言顺成为了曹操阵营中的一份子,至少刘璋在益州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反正刘璋也没有刘备那样,提出匡扶汉室的口号,所以没有伐魏的压力,对益州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第三次所派人选张松上出事了,张松与法正一伙本就对刘璋不满,认为自己在刘璋的阵营里得不到重用。张松有才干,但行为比较放荡。二人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聊天。总认为跟着刘璋混,没什么出息。
在张松访问曹操的过程中,一向唯才是举的曹操竟然也怠慢了张松,张松恼火之余,就私下去见了刘备,劝刘备入蜀而取而代之。
《蜀书·先主传》载,刘璋听说曹操将讨伐汉中张鲁,有点害怕,担心曹操顺便把自己也收拾了。张松在这个时候就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帮取汉中,以拒曹操。,理由是:
“刘豫州,唯一与曹操有深仇大恨的人,又善于用兵,如果请刘备帮讨伐张鲁,张鲁必然被破。打败了张鲁,益州就强大,即使曹操来犯,也无关紧要了。”
刘璋想都没想后果,就听取了张松的建议,派法正赴荆州迎请刘备入蜀。
分析: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实际的动机是想震慑一下蜀中诸将,讨张鲁只是名义。用外力来震慑内部的力量,实在是下得不能再下的下策。
只是因为张松的话,触动了刘璋的痛处,张松对刘璋分析利害说:
现在益州像庞羲、李异这样的将领仗着功劳非常骄横,如果他们勾结外面的势力,假如没有刘备的相助,被内外夹击,肯定会吃亏的。
这话表明了刘璋在益州的真实处境,也触动了刘璋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于是,刘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入川,走出人生最错的一步棋。而且再也听不进别的不同意见。
益州主簿黄权劝阻道:刘备这样有能力的人,如果请他来益州,纳为部下,他肯定心中不满,如果以宾客之礼待之,一个地方如安置两个老大?如果因此刘备有异心,主公您就危险了,只要关闭边境,搞好内部建设就行了。黄权主要是认为主客关系不好处理。他认为只须闭境确保地方安宁,待到天下太平,归顺汉廷中央,其实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可惜刘璋选错了。
如今世界也是如此
当内部发生矛盾时,有些人总是想借助外来的势力来帮自己摆平对手,结果是赶走老虎,引来狼群,其下场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重现过多少次了。因为所有的忙不可能白帮的,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看电视《亮剑》里的李云龙,帮楚云飞平叛钱伯钧,还顺手搂走一个营的装备。可有些地方领导人还没有醒悟过来,总妄想着借助外力来对抗,而那些勾结外来势力人,有几个有好的下场呢,实在是悲哉之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0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