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7 10:43:00 来源:戏说三国

他被称作“大明王朝第一狂人”,十二岁时便写文怒怼孔子,时人闻之皆惊;他又是当时学术界的顶流明星,一场学术讲座总是出现万人空巷的奇观!

他的人生总保持着怀疑态度,对万世景仰的孔子、朱熹等人进行过系统性地驳斥,他反对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大胆揭露儒家思想“无所不假”的现实,乃至他的思想被保守派视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纷纷群起而攻,最终在七十六岁那一年锒铛入狱,自刎而亡。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但他的学说却在资本主义逐渐萌芽的晚明时代,对传统的封建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也成为后来人们推翻封建王朝的重要理论依据。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晚明思想家李贽的一生。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丧失母爱,思想叛逆

大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秋,在福建泉州的一处普通家庭,李贽呱呱坠地。其父李白斋是一名教书匠,温驯善良,经常将余财接济穷苦人家,以致在当地口碑上佳,极有人缘。

由于母亲徐氏在李贽幼年时便因病撒手人寰,因此他逐渐形成孤僻、叛逆的性格。

在一个人的独守中,李贽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从不盲从于他人提出的任何观点。就连当时被搬上神坛,奉为圭臬的孔子、朱子等圣人,李贽也持怀疑与批判的态度。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十二岁那年,李贽信手写下一篇名为《老农老圃论》的奇文,在文章中充满对贫苦农民的深深同情,对于孔子将农民视作小人的说法进行深深挖苦,时人看后大为骇异,没想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竟会如此离经叛道。

李贽虽然对四书五经感到相当厌烦,但为了功名前途,他不得不在临考前将数百篇之前的“八股文”范文进行通篇背诵,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在考试时将所读过的范文进行东拼西凑,竟不曾想高中举人。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接触心学,思想成型

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李贽先后在河南、北京、南京等地公干。工作之余,他接触了推崇王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这为他后来形成自己系统性的思想提供了契机。

公元1581年,在官场沉浮二十余载的李贽厌倦了尔虞我诈,腐朽压抑的环境,索性辞官,行至湖北黄安,寄居在友人耿定理家。

在此期间,他一边研读史学著作,一边成为耿家的私人教师,也许是长期与孩子们相处的缘故,使得原本对那些“大人们”所推崇的假道学更加嗤之以鼻,于是,他针尖对麦芒地提出了“童心说”,提倡摒弃伪善,让真情实感回归到文章当中,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耿定理去世后,李贽移居麻城,在此地多次开坛讲学。他经常针对当下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切的社会矛盾,一针见血地提出来,并给出自己独有的解决方案,受到普通民众的追捧与欢迎。

后来,为了更好地著书立说,并将自己的学说、思想进行系统性地归纳、整理,李贽干脆打发家人全都回了老家泉州,自己则独自搬到了麻城芝佛院潜心钻研。

在此期间,李贽的叛逆性格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芝佛院,李贽故意剃发留须,公开表明自己的著作就是“异端邪说”,不曾想,这番叛逆的“骚操作”反倒为他吸粉无数,成为轰动一时的学术界的流量明星!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当时的工部尚书刘东星便是他的超级大粉丝,特意将他请到山东,著书立说;在文坛颇有影响力的“公安三袁”也亲自跑到芝佛院向李贽请教学问,并且一住就是仨月;不远万里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先生更是对李贽推崇备至,曾经三次邀请他进行友好的宗教文化交流。

高官名流对李贽仰慕到如此程度,更遑论平民百姓。因此,只要李贽提前公布在哪座寺院开坛演说,无论是耕者樵夫,还是僧侣妇孺,都会蜂拥按期听讲,大家像庆祝节日一般将讲坛内外围得水泄不通,那场面简直比现在明星开演唱会还要热闹。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思想狂狼,遭到打压

虽然李贽的学说得到了儒释道三家诸多学者的推崇,在群众中也影响良好,但昏聩的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那些思想保守派,则将李贽的学说视作洪水猛兽,进行疯狂的贬低和打压。

面对这样的抵制与污蔑,李贽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自称他的著作就是离经叛道,自己可杀但不可去,头可断但身不可辱!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其实,在李贽完稿的《初潭集》、《焚书》等作品中,反道学的思想十分明显。他笔下的文章,口中的话语,就如同一把把锋利的钢枪,狠狠地扎进了卫道士们的心脏!

比如:对于万世师表的孔子,李贽充满了怀疑与不屑,在他看来,朱熹、程颐、张载等理学家们打着孔子名义所制定的那套“三纲五常”,极度虚伪,压制人的个性与自由,让人倍感压抑与痛苦,在此基础上,他反对男尊女卑,主张人人平等,社会不应该被分作三六九等,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在今天看来,李贽的这些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如出一辙,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理学思想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明王朝,则属于绝对的歪理邪说,必会遭到统治阶级的竭力反扑和打压。

再加之李贽本身行为的放荡,更是让卫道士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据说,李贽寄居芝佛院期间,行为颇不检点,放浪形骸,经常纵酒达旦,狎妓不归,还曾经将一位青楼女子收作女弟子,消息传到明王朝一帮言官耳朵里,马上对李贽进行上书治罪。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公元1602年,一个叫做张问达的礼部言官上奏万历,对李贽进行大肆攻讦与污蔑。万历大怒,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让时年七十六岁李贽锒铛入狱,并将他呕心沥血所撰写的著作悉数销毁。

这年三月中旬,在狱中悲愤难堪的李贽写下了人生最后的绝笔:“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然后以理发为由,向狱卒要来剃须刀,自刎而亡。

李贽死后,他的弟子马经纶替他收敛骸骨,将他葬在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旁。如今,在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还可以来李贽墓前吊唁。

明朝“狂人”李贽,讽刺孔孟之道与世俗叫板,一生精彩又悲哀

结语

台湾的李敖先生也是李贽的忠实粉丝,特意将李贽与法国伟大思想家伏尔泰,英国大作家萧伯纳相提并论,表示对他们的锋利与锋利的激情甚是喜爱。

的确,在那个被程朱理学桎梏着的失去原本活力的大明王朝,李贽无疑是一道清新的风,虽然在当时他个人微弱的力量不足以撼动整个理学思想的基石,但作为近代思想的先驱者,他以无畏的精神,实际的行动为中国思想的最终解放建立了伟大功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影响力最大的能臣,文武全才,能和孔孟比肩
明朝是一个政治比较黑暗的朝代,但是总有这么几个人,可以拨乱反正,济世安民。而阳明先生王守仁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思想、学术理念影响众生,包括东南亚各国。王阳明的弟子徐阶则是用《心学》
2023-05-20 10:34:00
...的情感。他恭敬祭拜朱元璋的陵墓,肃穆祭拜孔子,传扬孔孟之道。他希望汉族人能够领悟到满清与汉族拥有共同的文化血脉,而非彼此相异。康熙的思想和文化统治逐渐取得成效,汉族人开始逐渐
2023-06-27 22:03:00
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崇尚孔孟之道?
...义道德、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在战国时代几乎没有市场,孔孟之道难以在乱世中被诸侯国采纳。然而,正是在这不讲仁义道德的年代,却有一个国家大力推崇孔孟之道,全国上下充满了安逸和太平。
2023-05-30 16:46:00
在明朝十六帝中,被黑得最惨的就是朱厚照,最具有雄才大略和现代治国意识的也是朱厚照。正德皇帝的贪玩是出了名的,作者并不否认朱厚照真的会玩,但作者却要说,如果你是正德,你不玩还能干什
2024-05-28 06:32:00
...与孔维克艺术世界联合主办的“携手两汉文化研究 传承孔孟儒学之道”汉代碑刻与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研讨会围绕“圣地石华-济宁石刻书法艺术”“徐州汉碑刻石艺术”“汉代碑刻的
2024-01-24 12:31:00
寒浞做了四十年的华夏共主,历史为什么被抹掉?
...这种结局呢?下面我便一一道来。一、寒浞的行为不符合孔孟之道什么是孔孟之道呢?孔孟之道的精髓便是这十五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字面上的意思便是仁爱、忠义、
2023-02-23 17:48:00
钱塘:明朝的硬骨头文人,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归附大明,为大明朝效力。名士钱唐,象山人,自幼熟读孔孟之道。他目睹了元朝统治者,自始至终实行的民族歧视和种族压迫政策,选择终身不仕元,长期隐居象山,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136
2023-11-05 09:06:00
朱元璋与明朝:一代帝王的崛起与国家的兴衰荣辱
...局。他完善了科举,同时用八股来束缚士人的思想,借助孔孟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国家在他的统治下经济稳定、文化繁荣。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在执政时,明
2024-05-02 18:24: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9月27日,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举行。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总导演杨嵘导演杨嵘透
2024-09-28 10: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