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勾践“卧薪尝胆”,这个传说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9: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史中,这个故事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画卷上。越国败于吴国,越王勾践被困会稽山,屈辱求和于吴王夫差,成为吴国的臣属,忍受了三年的奴役生涯。归国后,勾践怀揣复仇之志,用苦胆提醒自己不忘国仇家恨,以柴草为床,以疼痛激发斗志。历经十余年的磨难,越国终于崛起,灭掉了吴国。

然而,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史学界却引起了争议。尽管《左传》和《国语》这两部最早记载吴越争霸和勾践事迹的历史典籍中,并未明确记载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迹,但它们距当时的历史较近,所记载的史实仍具有极高的权威性。那么,这个传说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呢?

或许,真相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但无论如何,勾践的复仇之志和越国的崛起都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勇气面对困境,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较为可信,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在这两本史籍中,都没有讲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这么一段话:“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司马迁的话是非常明确的,勾践确实有“尝胆”的行为。但“卧薪”呢?司马迁笔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卧薪”呢?司马迁并没有给出更为详细的交代。东汉时期,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这两本书虽然是专门记录关于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历史,但它们却只是以先秦历史为基础,又加上了小说家们的荒诞想象。《越绝书》中卧薪、尝胆都未提及;《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仅说越王勾践“悬胆在户外,出入品尝,不绝于口”,而根本没有卧薪之事。由此看来,在西汉的《史记》中最早出现了越王尝胆一事;而在东汉时期的史料中还没有出现卧薪之事。

苏轼在《拟孙权答曹操书》中第一次把卧薪、尝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但苏轼起草这封信时带有很强的游戏性,信中的内容与勾践无关,而是设想孙权在三国平分天下时曾“坐薪尝胆”。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曾谈及吴王夫差有“坐薪尝胆”之事。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在《左传事纬》和《绎史》两书中,都把卧薪尝胆说成吴王夫差的事情。与此同时,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黄震在《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两书中,又说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传奇剧本《浣纱记》,渲染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二事。清朝初年,吴秉权编了一本简易通俗的史书《纲鉴易知录》,书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又刊刻了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这样一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越传越广了。

有些学者坚信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根据东汉时期的史籍《吴越春秋》所述:“(越王勾践)苦身焦思,夜以继日,用蓼攻之以目卧。”蓼,那是一种苦涩的草本植物。这段描述为《勾践归国外传》中的叙述提供了清晰的背景:勾践在那段时期,冥思苦想,昼夜不息,眼睛因极度疲惫而想要闭合,即“目卧”。为了抵抗困倦,他采用了“蓼薪”来刺激自己,借此保持清醒与坚韧。这里的“卧薪”和“尝胆”分别代表了视觉和味觉上的苦涩体验。因此,后世将“卧薪”误解为在硬柴上睡觉,实际上是曲解了《吴越春秋》的原始含义。真正的“卧薪”是让眼睛承受蓼草的刺激,而非让身体承受硬柴的压迫。这种解读揭示了一个事实:尽管后人的理解有所偏差,但勾践确实实践过“卧薪尝胆”的坚韧行为。这一行为似乎与司马迁笔下的“苦身”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共同描绘了勾践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对于“卧薪”的误解,实则是今人对古人记载的一种误读。在这里,“卧薪”并非指真的躺在硬柴上,而是用蓼草刺激眼睛,防止自己在思考国家大事时陷入沉睡。从这个角度来看,“卧薪”的存在也是有其深远意义的。

勾践有无卧薪尝胆,要做出精确的考证已经相当困难了,也许这并不重要,勾践坚忍不拔的精神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不断学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范蠡为何说勾践 “长颈鸟喙”
...别有用心。“长颈鸟喙”的由来 这句话最早见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出自勾践的头号大谋士范蠡之口。范蠡不用多说,此人如同迷一般地存在历史,有人说他是春秋战国50
2024-04-22 15:30:00
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细节。第四,对史料的误读。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根据民间传说记载了越王勾践的故事,原文是:“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
2023-02-17 20:37:00
从《左传》到《史记》:勾践忍辱负重事迹的争议
...差求和,并从谏如流任用贤臣范蠡与文种,从这里能看出司马迁对前人著作的继承与学习。但他的记载也不完全与前人一样,司马迁先追溯了勾践的家世,“其先禹之苗裔........文身断发
2024-02-22 17:44:00
春秋战国500年,只有一人全身而退
...道范蠡的具体去向。范蠡真的消失了吗,300年后,太史公司马迁写下了《史记》,在司马迁笔下,范蠡先到了齐国,然后他写信给老朋友文种,告诉文种:“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
2023-01-04 21:03:00
盘点中国历史上四个最能忍的人
...开启了帮助刘邦平定天下的神话。第二位,为信仰而忍的司马迁 李陵之祸是西汉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李陵带领五千士兵深入匈奴附腹地,抵抗匈奴十余万大军,兵败被俘,汉武帝归罪与李陵
2023-01-12 20:01:00
“忍”者天下:司马迁、司马懿、勾践的传奇人生
...千古,一个逆袭称王。第一个是中学生素材必备人物——司马迁。“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古代的士大夫而言,史书上的美名有时候比身家性命、尊严都要重要,所以古代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少。司
2024-04-08 14:14:00
忍的智慧:司马懿、勾践、司马迁的忍辱负重
...提供了极大地帮助。然而,这本史学巨作竟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接受宫刑后,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巨大痛苦下完成的。当一个男人失去了象征自己身份的尊严,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勇气完成这样
2023-12-10 15:15:00
勾践灭吴的“真相”是什么呢
...对应,让人激发热情。越王勾践的身世首先就不用说了,司马迁老先生的记载说是当年大禹的后代,这一点是查询考证不清楚的,但大概来说是不靠谱的,因为更多的观点证明夏朝开启者大禹应该的
2024-04-22 15:39:00
...么,为什么越王勾践要杀文种和范蠡?第一个解释来自于司马迁的记载,顺利逃脱勾践屠刀的范蠡在离开越国时给文种留了封信,在信中这样写道:“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2023-01-07 14: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